这些年,上海农本酿酒有限公司在遵循“古法酿造”的基础上,制订实施规范而精准的工厂化酿造标准,攻克老白酒“易上头”的难题,老白酒不仅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保护产品称号。为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农本”老白酒在风味、色泽、保存、包装等方面不断突破,使其身价快速攀升。在2008年上海世博会被列为专用酒后,最近又成为C919大飞机的专用酒。为此,一帮公安退休朋友在组团去崇明旅游时,慕名实地参观了位于崇明城桥镇西部的该公司酒厂,听取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俞建荣关于酒厂发展的详细介绍。大家尽管没觉得规模蔚为壮观, 但都觉得久负盛名的崇明老白酒,其工艺、品相和酒质令人心醉,佩服有加。
俞总说,二十年来我们重点在解决“上头”力争“好喝”上做文章。努力克服“冲头”瓶颈,摒弃“低成本”制作,面向中高端客户……如今的餐桌上,好客的崇明人开上一瓶“农本”牌老白酒招待宾客,显得体面又大气。
上海农家酿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是一家以生产崇明老白酒与绿色农产品为一体的骨干型企业。公司“农本”牌老白酒开始崭露头角,缘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的“身份”。从那以后,“农本”老白酒与国内外游客“亲密接触”,柔绵甘洌的崇明味道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醉倒”。
说起上海本地酒,拥有700余年酿造历史的崇明老白酒绝不输于人。老白酒以纯大米酿制,味道甜润,色呈乳白,有别于一般的白酒和黄酒,故又名甜白酒、水酒、米酒,是上海地区独有的酒种。过去,在崇明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老白酒,几斤糯米加上几两酒曲,便可酿上满满一缸醇香的老白酒。每到秋后,新米入仓或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都有扑鼻的酒香。上海农家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建荣回忆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崇明老白酒就与绍兴黄酒、洋河大曲等价格相当,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在上海市区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
“以前老白酒还作为‘基酒’出口日本,再加工后成为清酒,很受欢迎。”俞建荣表示,当年老白酒的名气不亚于现在国内的几大地方名酒,但毕竟“基酒”只是原料酒,自身的品质还未受到重视。
后来,老白酒成了崇明地方上“红白”二事的专用酒,随之而来的却是品质的不断下滑。改革开放后,外来酒品种不断进入市场,开始有了各式各样的黄酒和红酒,老白酒却因为追求出酒率而导致质量严重下降,许多酒厂面临企业转制,员工下岗。
“当洋河大曲成为‘蓝色经典’扬名海内外,崇明老白酒却止步不前,每500克只卖1.2元、1.3元。老白酒质量的下降,尤其是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劣质酒,对老白酒这个品牌的伤害实在太大。”对此,俞建荣至今仍然痛心疾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当劣质酒因价格优势销路好时,各大酒厂纷纷大量生产低价的桶装酒,上头、口感不佳、难保存造成了崇明老白酒极差的形象。”后来,崇明老白酒厂关的关,并的并,只剩下8家挂牌,实际正常运作的只有5家。
俞建荣回忆,以前他去浙江绍兴时,当地朋友招待他的一定是黄酒,去安徽,朋友拿出来的也一定是当地生产的酒,而崇明人招待客人时却拿出许多种类的酒水供客人自由挑选。这就又让优质老白酒错失了一个在岛外人面前“露脸”的绝佳机会,崇明老白酒必须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俞建荣想到了汉文帝刘恒那句“农者,天下之大本也”,2002年,老白酒正式命名为“农本”。
崇明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家家户户都喝老白酒,说明此酒有其存在的保健价值。俞建荣介绍说,从2009年开始,为了克服老白酒“冲头”、口感差等问题,“农本”老白酒使用精白度高、黏性大、颗粒饱满、口味良好的上等优质糯米作为原料;为减少糯米蛋白酶发酵带来的口感苦味,采取米粒剥层精加工技术,确保生产的米酒具备精、新、糯、纯的特点;对于酒曲的选择,一直采用本岛的酒曲,用纯种根霉菌和酵母菌作为糖化发酵剂,解决酒质酸败的问题;此外,酿酒的水还经过反渗透技术处理,在酿制过程中,动用酒窖库藏的三年陈酒,注入新酿制出来的当年酒中……种种技术改革,让“不加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纯酿制的低度营养酒”的崇明老白酒不仅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获得了“上海市名优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以前,农家酿制的老白酒装在坛中,既不杀菌,也不封口,只是简单在坛口糊一层纸。这样老白酒最多只能保存一年。现在,“农本”牌老白酒不仅用科学技术抽调了酒中的糖分(糖尿病人也能喝),增加了杀菌工艺,还特地选择玻璃和陶制的器皿存酒,并用原木塞进行密封,使老白酒可以长期保存下去。近年来,“农本”老白酒远销北京、广东、山东、江西、江苏、浙江等地。
参观完“农本”酒厂的酒窖和展示馆,听完俞总的精彩介绍,大家意犹未尽,依旧沉浸在醇厚酒香的氛围中,流连忘返,细细品味着崇明岛为什么被誉为酒乡与长寿之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