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孙西军||振兴略阳乡村的一束光(随笔)

作者:小刘   发表于:
浏览:57次    字数:371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在略阳县帮扶五年多来,我渐渐熟识了不少创业者。有做矿产的,有做建筑的,有从事农业种植养殖、食品业、服务业的,等等。他们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却个个做着了不起的伟业,他们卯足了劲儿在创业。在我面前,他们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自己的行业,使我长了不少见识。我也做了20多年的企业,如今退休了,只要与他们在一起,与他们交谈,我就有无尽的话题。我喜欢这些创业者,喜欢听他们述说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是啊,所有的创业都不容易,他们在不容易中摸爬滚打,硬凭着一股精神,一股劲儿,渐渐成为众人间的翘楚,行当里的“大当家”。特别有几个年轻人,在我眼里,他们是比我孩子还要小的娃娃,但他们的胆气和豪气,他们的思想境界,拼搏精神,对家乡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如同一颗星,一束光,在略阳大地闪烁着,使我看到了振兴略阳乡村经济的希望。

  冯翠萍:大山里的核桃妹

  冯翠萍,1990年出生,在我眼里有点女侠的味道,有胆略,有豪气,有坚忍,遇事说的明白,掂得来轻重。2011年大学毕业后,她曾在苏州一家外企从事企业培训工作。讲师、企业白领的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口才,她身处的企业文化和周边人的创业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她,使她渐渐酝酿起创业的梦想。2014年,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大山里的家乡,克服重重困难与阻力,筹集贷款,在亲朋们的帮助下,以租赁和荒山荒坡入股的方式, 陆续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植核桃,开启了她成为“大山里的核桃妹”的生涯。

  冯翠萍的御园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办在跑马山的山顶上。那是一个极目崇山峻岭,风光犹甚的地方,特别在阴雨天时,常有翻卷的云穿行在山腰之间,云舒云卷,如同仙境。

  我早闻她的大名,阴差阳错间,总未谋面。不过我知道,那时的她正处创业的艰难期。今年初夏,我得知她那里有新品种红仁核桃。为了给我们帮扶的石坝社区引进嫁接这一新品种,我去她的公司。那天天气晴朗。驱车一路爬坡,终于走到了她那坐落在云端的公司。小冯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站在公司门前眺望,由远及近的荒山荒坡,如今都已被整治成适合蓄水保墒的层层梯田。一株株核桃树蜿蜒排列在山湾之中。小冯总介绍着她的企业,我俯视着已挂果4年,渐进盛产期的那一大片蔚为壮观的核桃队列,不由得打量着站在我身旁的小马总,脑际里浮现出穆桂英挂师的形象。

  “核桃产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靠天吃饭,当初我把它作为选项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艰难面前,我虽然也后悔过,但在政府的支持下,我最终选择了坚持。这几年核桃价格低,普通核桃干果卖不上价,我便想着法儿引进开发新品种,于是有翠玉核桃、红仁核桃等等。单一的核桃种植人工各项成本高,于是我除了种核桃之外,还在核桃地里套养套种,养殖乌鸡,种植魔芋及中药材,以便有效利用资源,以短养长,以副业养正业。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我2015年注册了‘冯核桃’商标,尽全力从事核桃深加工。为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我动脑筋开发了‘略有心意’、‘略有味道’、‘略有健康’、‘略有文化’4个系列产品。如今我烘焙的椒盐核桃、琥珀核桃、玫瑰核桃、芝麻核桃等六味核桃系列产品已打入市场,2022年实施,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如今,做出点成绩,当荣誉纷至沓来,一些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时,我却心如止水,我知道我的目标远远的没有实现,我将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冯翠萍,一个90后的创业者,侃侃而谈,显得十分冷静。压力,创业的实践与艰难,使她与同龄人相比,成熟许多,思索得更多。

  冯翠萍有自己的愿景,如今她正在逐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核桃园区美化绿化,设想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山云海景观,为农旅融合发展打基础做铺垫,把自己的核桃园建成核桃主题公园,力争成为涉林企业的典型样板,为家乡振兴增砖添瓦。

  她自谦自己是“小女子”,我却为“小女子”有这样的雄心而感叹!

  张从军:赋予蜂蜜更多文化元素

  张从军1993年出生,2011年中专毕业,学的是数控机床。他胖墩墩的,笑眯眯的脸庞尽显和雅,非常有亲和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从小受过苦难。他7岁时,母亲因受不了大山里的寂寞,带着两岁的妹妹离家出走了,他与老实敦厚的父亲相依为命。上学,割猪草,干各式各样的农活,是他的日常。中专毕业后,他在汉中给小企业主打工,老板喜欢他,同事也喜欢他,经常让他在略阳买点山货,特别是略阳的土蜂蜜。他很热心给大家跑腿,骑上摩托在山里到处收购着农户的土蜂蜜。跑着跑着,他在圈内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可以买到原汁原味、物美价廉的好蜂蜜,托他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他也受到启示,感觉到销售家乡的土蜂蜜是一个可有作为的事情。2015年他开始做电商,推销土蜂蜜。为了让客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他2016年开始养蜂,以此来进一步拉动的销售。养蜂是个技术活,他不停的学,不断的问,他笑谈被蜂蜇无数,“习惯了也就变成挠痒痒”,如今他已成为远近知名的土蜂专家。与他交谈,他娓娓道来,满满的都是养蜂的技术和学问,关于蜜源植物、蜜源与蜂巢的关系、何种蜂巢更适合中华蜂的繁衍与蜂蜜的采集、蜂的天敌、蜜的品质,他说得津津乐道。他爱他的蜂,他把小小的蜜蜂看作是亲人。他说,养蜂其实并不难,你只要尊重它的习性,依照它的生存规律,建造好它的生存家园,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疫情三年,他仅销售蜂群收入就达500万,2022年他蜂蜜及蜂群收入就达1300万,2023年他计划收入2000万。他与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做大做强养蜂事业,在蜂蜜产品开发上动了不少脑子,结合汉中两汉三国区域文化,他先后依据蜜源不同,开发了“褒姒的密”、“韩信的蜜”、“刘邦的蜜”、“关羽的蜜”、“诸葛亮的蜜”等产品,赋予小小的蜂蜜文化的概念,有了故事,有了精神。

  小张总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这几年,他带领几个和自己同样有着“深山创业梦”的山里娃成立的汉中山里人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建立起8个标准化规模化的中蜂繁育基地,通过资金托管,密蜂代养,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了30余万元,培训养蜂技术1000余人次,向周边区域出售和赠予中华蜂良种20000余箱。

  这世上,任何优秀的理念,都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得出结果。小张总学历并不高,他沉下心来,努力做一件事情,番番的业绩,给人带来颇多的感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用自己的实践印证着这些颠覆不破的真理。在我看来,小张总今年2000万营销收入的目标能否实现都是小事,仅他有这样的报负,便使我肃然起敬。

  王霞:充满激情的创业者

  王霞、王巍是一对80后夫妇。中专毕业后在外闯荡打工若干年后回到家乡创业。从养殖略阳地理标志产品乌鸡开始,2009年着手电商企业,经营起略阳的香菇、木耳、乌鸡、杜仲、茶叶、百花蜜,代为销售略阳当地企业若干种产品。我认识他们时已是2018年下半年。那时他们已是略阳销售乌鸡的大户,我是为了学习乌鸡的包装与运输保管去他们那儿取经的。当时他们的销售额每天平均大约10000余元。

  他们夫妻俩,王霞是一个在外张罗的女人,精明勤快,很上进。王巍话不多,但绝对像是个坐在帐中的军师,胸中有蓝图,稳重有城府。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是我听到王霞常说的一句话。

  为了做好每一笔生意,他们诚信为本,在包装、产品质量、运输环节等各方面精益求精。比如乌鸡,净重不足三斤的,他们绝对不出售。为了扩大影响,王霞不顾蚊叮虫咬,经常深入略阳大山里,制作各种鲜活的植物与药材短视频。她自制角本,在短视频中讲知识,谈人生,粉丝量已达30余万,妥妥的成为一个网红明星。这给她的企业带来无尽的益处。她告诉我,做这些真的很辛苦,但每当看到那么多点赞,看到企业的发展,她心中便充满了不断创业的激情。从2020年开始,他们古法制作九蒸九制黄精,鲜黄精经他们的刨制、包装,附加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22年九蒸九制黄精这一高档保健食品给他们带来600万元收入。今年,他们依靠政府专项科研经费的支持,用九蒸九制的办法制作天麻蜜饯,味道可口,深受消费者欢迎。创业是艰难的,“只要你遵纪守法,坚韧不拔,精心投入,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他们小两口很坚信这个理念。

  我很敬重这几个年轻人。他们雄心致远,情系嘉陵江岸。在他们身上 流淌着山里人的不服输,敢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有着共同的特质:想干、敢干、能干。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培植出来的精明的商业意识,渗透在每件事中,甚至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他们诠释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那一刻起,逐步积累而成就的。他们没有离开政府的支持,但他们所有的成就更多的来源于他们自身。他们用自己的辛劳,让百姓得益,也让自己沉浸在怡然自得之间。

  冯翠萍,张从军,王霞,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大山深处书写出了一篇篇可圈可点的创业大作,成为可敬可爱的典范。我多么希望略阳再出现10个、20个、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创业者,他们的涌现,不仅仅是个人创业致富那点简单的意义,而在于可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活跃当地经济,拉动产业发展,推动振兴乡村工作,通达到富民强县目标等多重意义。特别是在农业经济相对滞后的略阳,这些创业者的不断涌现,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为百姓积德积善的大好事。我由衷的为所有的创业者赞叹。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小刘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