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黎以忠:小陀螺转出大舞台

作者:家族事记   发表于:
浏览:6次    字数:160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举人   总稿:65篇,  月稿:65

  五月二十一号晚上,我随贵州作家采风团在荔波采风,热情的少数民族姑娘和年轻小伙在古镇给我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其中最引人注目,令人佩服是瑶族放陀螺表演,节目是由两个来自瑶山乡的白裤瑶年轻帅哥表演,他们各自手里都拿着一个陀螺和一根线,当着观众面把线绕在陀螺上,然后随着主持人的“三、二、一放!”的一声令下,两个人同时把陀螺抛到事先准备好的架子托盘上,托盘口径大约有十公分左右,两个陀螺同时在这小小的托盘上疯狂地转着,一会儿像醉了酒的县太爷摇头晃脑,憨态可掬,一会儿又像定了根蘑菇似的一动不动地立在哪里。据介绍,站立的时间越长说明你造陀螺放陀螺陀螺的技艺好就容易获胜.....话音未落,台下响起来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看到观众意犹未尽,主持人又接着说,观众朋友们,这还没完,好戏还在后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时,台上又响起了“咚呛,咚咚呛”锣鼓声。放眼望去,只见一个头戴黑色帕,身穿蓝色对襟衣的白裤瑶青年,他双手高高举着一个脸盆大的陀螺,自信满满地来到舞台中央。他向观众行礼后,就立刻拉开马步伸开右臂用力一抛,将硕大的陀螺放到地上,发出“呜呜”的声音。陀螺在平坦的地上稳稳当当地疯转着,放陀螺的小伙感觉不够精彩,于是就猫着腰,用手掌去铲那个正在飞转的陀螺。那听话的陀螺乖乖地在主人的手掌心不停地转着。这时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人们正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飞转的陀螺早已从掌心转到了主人的额头上了。顿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说起制陀螺放陀螺,上了年纪的乡下人几乎个个懂得,但想要弄明白它的原理、造型、作用和来历就不一定清楚了。据相关资料显示:陀螺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物体,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中。其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玩耍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其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它在旋转时,不但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作锥形运动。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陀螺也有崭新的样式与玩法,是许多人共同的心灵记忆,更洋溢着真挚的乡土情怀,在童年时期,陀螺都是我们那一年代最热爱的童玩游戏之一,尤其是放陀螺打架比赛更是大家最热衷的玩法,大伙儿把陀螺的轴心磨成针的形状,为的就是能把对手的陀螺扎成洞或碰瓷时劈成两半,而自己的陀螺不坏还能继续旋转,最后倒下的才是赢家。

  我们贵州布依族方言把陀螺叫做:“结螺”或“展”;瑶族叫:“疙螺”是一种玩具,大部分用青冈木加工而成,形状上圆下小而尖,尖的下头一般用金属插入中间两三公分而成,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削好的短铅笔,只有瑶族的比较特殊,有时他们会根据自己居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符号来设计陀螺造型。如:尖顶蘑菇型陀螺就像原白裤瑶居住在山上狩猎时的圆形草屋。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创意不仅增添了陀螺的神秘感,而且还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为助力乡村旅游,传承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

  听说早在2006贵州省政府就将“瑶族陀螺民间竞技”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荔波县陀螺运动员也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于是,该运动项目便成了白裤瑶族男女老少喜爱几乎人人参与的民族体育健身项目。他们每次的精彩表演和竞技比赛,都不全是奔着名利而来的,最主要的是陀螺的旋转不仅给大家带来欢乐,而且还赋予许多美丽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外面的媳妇嫁到瑶山后,发现喜欢这里的男人喜欢斗鸟赌博,于是她取出从娘家带来的青刚树,砍成陀螺形状,让当地的男人学者玩,这样既可以健身,又可以戒掉赌博,何乐而不为?就这样玩陀螺就慢慢地在当地盛行开来,成了瑶族同胞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传说是真是假现已无从考证,但荔波白裤瑶男女老少喜欢玩陀螺健身确是真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家族事记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