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王树民:曾几“荷”时

作者:家族事记   发表于:
浏览:11次    字数:157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举人   总稿:65篇,  月稿:65

  眼瞅着公园湖池里的荷叶一天天变大,一枝枝嫩绿顶着小花苞的箭杆拔水而起,点缀在绿叶之中,显得亭亭玉立,优雅高贵,生机无限,心中涌起来无限的遐思。

  知道荷这种植物,还是源自于上学时杨万里的《小池》诗词:“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时,觉得这是一种很美的画面,但由于没有见过荷花的模样,所以只好凭想象力去加以猜测。

  夏天是荷花的季节,如今,无论是城镇,还是山区农村,荷和莲已成常客,已然是消暑观光的一大景色。盛开阶段,它清秀艳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人们心中真、善、美的化身。

  它不但漂亮,而且寓意美好,所以深受大众的青睐。民间用它比喻爱情: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记忆中,六、七十年代,女人出嫁都要绣门帘、绣枕头等,上面的图案多为并蒂莲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并莲。极为形象深刻地诠释了真挚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曾几“荷”时,我与其相遇,相遇在杭州的西湖,狠狠地体验了一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遇在济南的大明湖。一阵夏雨后,循岸而进,远眺高楼,近俯荷池,着实心旷神怡,油然词生:“荷香袭人夏雨晴,湖光山色一片明。身临画境如仙界,心驰神往逍遥翁。”

  相遇在河北保定的白洋淀。各式各样,品种繁多,尤以睡莲为最。绿带摇曳,荷叶田田,渐次盛开,美不胜收。高高的莲花,如同粉衣少女,娇滴滴,羞涩涩,笑盈盈,意切切。身临此境,不由得不诗兴大发:“水际轻烟沙边雨,荷花芳草垂杨柳。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相遇在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夕阳西下,一湖碎金。十七孔桥、万寿山、佛香阁、长廊熠熠生辉。湖隅一角,荷花正艳,或盛开,或含苞,微风下,荷叶时而卷起,时而舒张,婀娜多姿,与远景近水相映成趣,奇妙无穷。不禁惹人心生惊羡:“一湖潋滟一湖情,一帘山水一岸风。不见当年皇家笑,只赏眼前荷正红。”

  相遇在家乡山里的荷花塘。依次并肩的几块荷池,正值年轻气盛,荷叶肥大,荷杆粗壮,荷苞饱满,荷花如盘。粉、白、青、紫争奇斗艳,在陡峭的两山衬托下,显得风姿绰约,气质非凡。赞美之词顺口而出:“深山藏娇妩媚生,飞瀑无语羡芙蓉。如织游人赏不尽,江南留园亦下风。”

  相遇在梦里。江南小镇,古朴幽静。春湖十里,夏柳凉风。月夜星稀,姑娘们驾着一叶小舟,头戴翠色花钿,身着红衣,穿荷过桥,伸手摘莲。几声细吟,陶醉正在温存的水鸟,画面外响起唐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曾几荷时,我竟不相信荷的根就是藕,傻傻地问过卖藕人:“这东西是咋种的?”当得知长在水中污泥里,上边开花结籽,下边扎根成藕时,直叹此物奇也!

  曾几荷时,我不认识菱角是个啥东西?第一次见面误认为是一种什么铁铸的玩艺?直到八十年代初,战友湖北探亲回部队带了些菱角,手把手教我怎样弄开?如何食用?品赏后才知道,原来此玩艺竟然是一种不错的食品。

  曾几荷时,我被一处荷、莲同塘的胜景所迷惑,高高的荷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风中摇头晃脑,在蜻蜓的围观下飘飘欲仙,令人惊艳。低低的莲花,平铺在水面上,恰似一盏盏无根的灯笼,被风一吹,就可远去。花盘虽小,但十分灵动乖巧,如袖珍少女,若仙童临凡,别提多么招人喜爱。为了掠取近影,我忘记了脚下泥滑,探身伸手狠劲前驱,直挺挺地扑进了水里。惊吓过后,尽管浑身湿透极为不适,但得到了更近距离的满意照片,也觉得欣慰了。

  荷花,夏季里最惹人注目的花,尤以能在湖中泛舟,与荷私语,醉清风于花下,赏美景悦心上,不啻是一种极乐的享受。

  喜荷,并不只是其亭亭玉立的娇容,也不单单是其不畏炎热而清新悦人,而更重要的是其品其性其神也!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家族事记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