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陶莲仙:惊天动地事,隐姓埋名人

作者:天涯伊人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88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今年11月中旬去安庆参加同步悦读平台举办的写作研习培训期间,听我的同学陆天平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就在市区,我们立即决定前去拜谒。

  16日上午,我们来到宜秀区五横乡白麟畈铁砚山房。这是一座两层三进的徽派民居,古朴、典雅、幽静,为省文保单位。山房燕誉居,矗立着邓稼先的半身铜像,上面有张爱萍将军的题字″两弹元勋邓稼先”。我们认真仔细地巡看展览陈列,详细了解邓稼先这位科学家伟大光辉的一生。

  一、功勋卓著、担当新中国国防事业的时代重任

  一进展厅,首先看到江泽民总书记一九九年九月十八日签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证书",证书上写着:邓稼先同志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特授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立即肃然起敬。

  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1982年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4年被评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6年获中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2009年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邓稼先历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8年任二机部九院理论部主任,1971年起先后任国防科委副所长、副院长、二机部九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为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

  邓稼先说“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他还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二、远涉重洋求学、义反顾回国报效

  100年前的1924年 6月25日,邓稼先就出生在这铁砚山房祖屋。出生后,父亲邓以哲为他取了意味深长的名字“稼先"。稼,禾之秀实。希望他扎实成长,长大造福于民。

  小稼先刚满5岁,父亲便送他进武定侯小学读书,并叮嘱他要做“三不朽"的读书人,即:“立不朽之德、立不朽之功、立不朽之言。"在父亲的教导下,小稼先除了学习传统文化外,较早接触了数学和英语,并对世界名著产生了兴趣。上中学以后,他经常诵读五四时期的诗歌《中国男儿》以铭志向。在崇德中学读书时他数学、物理等方面才智发挥出来,并与杨振宁成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来父亲送他去西南读书,并叮嘱“以后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他遵父嘱为了救国,选择攻读理工科。

  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参加了进步青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先后在中学和北大物理系任教,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1948年夏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深造,在研究生院学习时,学习成绩突出,不到两年便修满学分,通过博士论文答辨。以《氚核的光致蜕变》的博士论文进入核物理领域。1950年8月20日获博士学位时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8月29日,在刚拿到博士学位的第9天,他谢绝了恩师带他去英国深造的邀请,告别了一再挽留他的同窗好友,怀着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

  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性埋名人

  邓稼先1950年回国后从事核理论研究。调任二机部后,领导和组织中国核武器的建立与发展工作。1959年,苏联毁约停援,中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邓稼先立即组织理论队伍对原子弹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与分析,1962年他领导起草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担任主持制定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为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并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作出了杰出贡献。此后,他着手探索氢弹理论和相关实验,又为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他还领导理论部科研人员致力于核武器小型化、实战化和提高核武器性能及其关键技术等研究,又为第二代核武器和核武器向高技术发展作出了毕生奉献。

  邓稼先还在核科学理论方面多有建树。在国际核物理过程保密形势下,他组织领导了爆轰物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托马斯—费米理论作出了修正,求出极高压核材料状态方程,并使之与低压区状态方程连接,从而满足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需要。他与周光召合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总结》,是国内第一部有关核武器理论设计的开创性基础巨著,成为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必备教科书。他还编写了《量子场论》《群论》等多部教材,悉心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展厅陈列着《量子场论》的手稿,上面写满了公式符号,横页有一行娟秀的手写小字“ 邓稼先的亲笔手迹…… 许鹿希注”。

  在展柜里,我看到一份1985年11月1日他在病房亲笔填写的巜党员登记表》,其中最后一句话写道"自己身患癌症,而矢志不移,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

  由于长年累月忘我工作,又站在核试验第一线,身受核辐射伤害,积劳成疾,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

  邓稼先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科技强国的抱负和梦想。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邓稼先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他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热血洒在弋壁沙滩,把青春和生命无私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

  正如展柜里他的好友杨振宁先生的亲笔信中所写:“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至友,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四、书香门第、家族荣耀渊源流长

  铁砚山房为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先生故居。在守艺堂、燕誉居瞻仰获知,邓氏家族是典型的书香门弟,从邓石如开始,代代名人辈出,晚清书法家邓传密、清末教育家邓艺孙、现代教育家邓季宣,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现代美学、美术史学家。

  我在一个展板专栏注目良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许鹿希介绍。她就是邓稼先的夫人,许德珩之女,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是人体和神经解剖学专家,一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多项科教大奖。

  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隐姓埋名、与世隔绝,在西北弋壁沙滩从事两弹研究。许鹿希长期独自一人承担家庭重担,坚守诺言、无怨无悔。直到1985年两人重逢时,邓稼先却因核辐射已身患重病,一年多后两人即告永别。他们俩为伟大的事业无私奉献,坚守忠贞不愉的爱情令我动容。

  “阿姨,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吗?请问您参观这里有什么感想?”当我正沉静在缅怀科学家的历史伟业和家国情怀的思绪中,两个年轻女孩出现在我面前,一个问话,一个捧起手机拍摄,原来她们是安庆师大法学专业的学生春玲和晓春,在做社会调查实习。

  望着这两位与我的孩子同时代的大学生,我深有感触地回答:"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老一代科学家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非常了不起!刚刚我看展览详细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科教报国的事迹非常感动,他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缅怀;"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国家今天的发展和进步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一定要把自已的事业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好好学习,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