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傅晓棣:兵之初的第一次

作者:天涯伊人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337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普通社会青年参军入伍后,要成为真正的合格的革命军人,有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转变过程。一开始我们对什么都很新鲜也很陌生,但经历过的平平凡凡、方方面面的每个第一次,都是考验、适应、锻炼和成长,都是永远难忘的起步。我的军旅之初也是如此。

  第一次感受北方严寒

  和平时期作战部队的兵员补充,一般不在驻地本省市征兵,而是东南西北跨大区域。1969年底,我们肥东县千名新兵,在面对北方某外国随时可能对我国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全军全国上下时刻准备打仗的严峻形势下,从安徽中部来到1600公里外的华北地区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地处燕山深处,这里有燕山第二高峰云雾山。丰宁是个大风口,北方的风沙,掠过内蒙古草原,进入丰宁坝头地区,形成了方圆百里的沙丘地带,尔后大风夹着黄沙或白雪,形成了黄毛风或白毛风,由高向低乘势肆虐,在丰宁坝下地区盘旋,隔三差五就将丰宁大地吹得昏天黑地,夹带着草屑乱叶,疾风阵阵泥沙走石。我们入伍时正值冬季,大地苍茫,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穿着皮大衣、毛皮鞋,戴着皮帽子和皮手套,也难以抵御风寒的侵袭。我们家乡肥东冬季虽也寒冷,但与丰宁的风霜严寒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这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无法洗澡,洗脸洗脚也都是冰凉的水;洗了的衣服马上就冻得硬邦邦的,很久都干不了;在食堂就餐动作稍慢点,饭菜很快就变得冰凉;深更半夜轮流起床,冻得哆哆嗦嗦在村外大路口站岗放哨;天不亮又迎着风寒爬山或长跑。由于部队刚移防北线,驻地又是全国贫困县,交通不便,主副食供应和生活保障十分困难,就连烧火做饭和取暖的木柴也靠我们星期天去几十里外的林场用背包绳拖回來,冻伤了脸、手和脚是普遍现象。村子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群山,“抬头见山头,脚下是石头,睡的是炕头,吃的是窝头,时常摔跟头”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一次睡土炕

  当兵前,我们通过电影、书刊,了解到的是解放军整齐的军营,营门口威武的哨兵,规范的班排宿舍,丰富多彩的连队俱乐部,火热的练兵场等等,一切都令人神往。可现在这些都没有出現,和战争年代一样,藏兵于千家万户,与老百姓朝夕相处,打成一片。全团几十个连队分散在两个乡镇地域数十个村庄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后来才知道,我们部队抗美援朝回国后,就一直驻在天津市,建有正规的营房,而且是全军的模范营区,有优良、完备、规范的基本设施,部队建设和正规化管理也是全军的先进单位。1969年11月,因为准备打仗、抵御外敌的可能入侵,舍弃规范的营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丢下随军的家属和子女,部队迅速移防北线。我们到达当晚,连队召开了欢迎会,尔后新老兵一起就餐,其乐融融。这是我们到部队后的第一餐,吃的是二米饭(大米小米混合煮)和熬大白菜、炒土豆丝。晚饭后,我们跟随新兵班班长住到了村民家里。村民家的房屋是三间,中间是客厅和过道,一进门两边是两个低矮的灶台,有两口很大的铁锅。挨着客厅后墙是一个2米多长、1米多高、2尺多宽的卧式储物柜。客厅两边有两个门,通往两边卧室,卧室里向阳一面是一铺大炕,客厅的锅灶每天烧火做饭,烟火和余热通过卧室大炕里的烟道将炕焐热取暖,向阳一面窗台上方全是透明玻璃,用于白天充分采光取暖。老乡全家挤在一间卧室里,腾出另外一间卧室让我们新兵班住。一铺大炕上可以躺下我们全班人员,与灶台近的炕头比较热乎,让我们新兵睡,而班长则睡在比较凉的炕尾。

  第一次早操

  由于连续好几天乘坐火车、卡车,一路颠婆到了部队,而且是半夜三更到达,非常疲倦。当夜睡得很香,第二天早晨也没有叫我们起床。大家想天气这么冷,每天早晨能多睡会儿就好了,有的新兵在家时可能还有睡懒觉的习惯。可是,到部队后的第二个早晨,天还没有亮,就被班长叫起了床,我们连20多名新兵集合第一次出早操。因山区村庄的场地有限,加上天还未亮如果喊口令会影响村民们睡觉。所以第一次早操是爬山。排长带着我们顶着夜幕,迎着寒风,沿着高低不平的沙土路跑步2公里,到达一座山下,又向山顶攀爬。因为将在山区作战,需要占领制高点、卡口子,爬山是练习的内容。冲到山顶时天才大亮,虽然很累,但我们也觉得新鲜,自觉投入了紧张的临战训练。

  第一次站岗

  因为处于临战状态,随时准备迎敌,我们一到部队就佩戴领章帽徽,授予枪支武器,只集中组织了十多天的队列、投弹、射击等基础训练后,就下到建制班排,和老兵们一样投入临战训练和战备执勤。

  那时是非常时期,敌特活动频繁,站岗警戒确保安全非常重要。连队在驻地村庄周边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哨位,用于观察连队驻地周边情况,盘查可疑人员,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连队武器库房等重要库所也安排岗哨,防止武器弹药和装备器材被盗。白天站岗人员间隔时间稍长些,夜间站岗则是一小时一人,排序轮流按时上岗下岗,除了战士站岗,还有正、副班长及老兵带岗,连队干部查岗。我第一次站岗是在夜间。在睡梦中被带岗的班长悄悄捅醒,赶快穿好衣服,跟着班长来到村前2里外大路口的哨位,与上一班哨兵交接完毕,带岗的班长嘱咐相关问题后,就剩我一个人站在四面透风的简易岗棚里,高度警觉地观察和倾听连队驻地村庄周边的动静。月黑星稀,山影朦胧,时不时阵阵寒风的呼呼声,吹卷起来的杂物又落地的噼啪声、小动物挨冻饥饿的嗷嚎声,令人毛骨悚然,冷不丁远处腾空而起的信号弹,更使人紧张感陡增。一小时后,待下一班战友来接了岗,我又匆匆回到宿舍继续睡觉,天还没有亮,又接着起来出早操。

  第一次接触坦克装甲车

  面对外国高度机械化快速机动部队的可能入侵,我们一入伍就投入临战训练,针对现代战争特点和敌方的高科技武器装备,突击进行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空袭训练。上级派出战机在我们部队地域上空巡航,既营造备战氛围,又充当打飞机、打空降、防空袭的训练目标。过去只是在电影、报刊上,见过坦克、装甲车,现在上级调配来坦克、装甲车,伴随部队进行打坦克训练和打击快速移动目标训练。我们连队是机枪连,除了练习重机枪、轻机枪、步枪、火箭筒打坦克等移动目标外,还集思广益研究打坦克炸药包的捆绑,跟着坦克、装甲车一起冲锋前进,摸索和演练如何快速接近坦克,准确地将炸药包投掷和悬挂到坦克上。参加团里组织的利用坦克、装甲车快速冲击,模拟进行打击移动目标的战术演习。

  第一次担任军民联欢会报幕员

  我们新兵1969年12月19日到达部队,再过几天就是新年。新年前营里安排了两件事,一是为群众做好事,清理村庄街道卫生,为村民打扫院子、挑水、劈柴等;二是组织新年军民联欢会。除了由村里出节目外,要求部队每个连队都要出几个节目,当时我根据《战友报》上一篇军民协力抗洪抢险的报道,编了一段对口词。经过不到十天的紧张筹备和彩排,营里整合了一台军民联欢庆新年节目。新年联欢会由营里杨副教导员负责,由于我们新兵排就住在营部旁边,杨副教导员常到我们新兵排来,了解到我是高中生,就指定我担任报幕员。由于没有经验,在彩排时我报每个节目,都学藏族舞动作弯腰并伸出一只胳膊说:“请看!”杨副教导员对我说:“我们是军人,穿着军装,报幕时要军容严整,姿态端庄,正正规规地报出节目名字和表演者就行了,不要再有其他小动作。”一下子使我明白了军队与地方、军人与地方人员的不同。他还给我讲了主持节目的许多细节,使我受益匪浅。1970年元旦上午,军民联欢会隆重举行,营首长和地方领导致新年贺词后,文艺节目逐一展开,军民联欢会圆满成功,我也受到了锻炼。

  第一次领津贴费

  入伍前,我很长时间在上学,从学校回乡后又一直务农,从来没有领过什么工资,口袋里也基本没有过钱。到部队一个月的月底,领到了平生第一次津贴费6块钱。拿到钱后,我立即请假去了离驻地5里外的南关公社供销社,为自己买了学习笔记本、钢笔、墨水、信封、信纸;想到母亲和哥哥嫂嫂劳动很辛苦,给他们买了几条毛巾;考虑到快过春节了,家乡那儿红糖紧缺,便给家里买了几斤红糖。在供销社旁边的小邮局将毛巾和红糖包裹好,寄往了家里。后来收到大哥回信说,你第一次领津贴,就想着家里人,有用的也有吃的,大家都很高兴。春节期间要走亲访友,红糖正好用得上。大哥还转告老母亲的嘱咐: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安心部队工作,为国家尽心出力就是对我和哥哥嫂嫂的最好回报。

  55年过去了,当兵之初的许多第一次,仿佛就在昨天,所经历的一切,依然是那样清晰,感受是那样深刻……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