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这里是重庆】江津晩清秀才钟云舫题天下第一长联、留千古佳话

作者:星空   发表于:
浏览:429次    字数:592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7篇,  月稿:0

  晚清,江津秀才钟云舫,是楹联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云舫先生用心用情书写楹联,其创作成就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让楹联这一特殊文学表现形式更有魅力更有韵味。

  (江津鼎山公园钟云舫雕像)

  钟云舫潜心研学楹联之道,悉心体察民情冷暖,精心锤炼联语词句,一生撰联无数,其中1612字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为“天下第一长联”。后人尊称钟云舫为中华“联圣”。

  (燕子坪钟家大院旧宅)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八月初九,钟云舫出生在江津城外青草碚燕子坪钟家大院,名祖棻,自号铮铮居士。先生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同治六年(1867年)入庠,考取秀才第一名,6年后补为廪生,在江津县城开办私馆教书20余年,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三十因病去世,享年64岁。

  钟云舫是忧国忧民的一代联圣。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英国会通过侵华军事行动,鸦片战争开始,最终,日趋衰落的清王朝战败。1842年8月29日,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泱泱华夏大国丧失主权,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钟云舫劝禁烟毒)

  钟云舫出生在此动荡年代,目睹国弱民穷,烟毒泛滥成灾,痛心疾首。他编写剧本《招隐居》,刻划烟鬼丑态,揭示列强“将一座好神洲化作烟世界”,企望以此匡正时风。

  (钟云舫与友人塑像)

  钟云舫生性刚直,疾恶如仇,多次遭受迫害。清光绪二十年,安徽休宁人朱锡蕃在江津任知县,贪腐成性,狎妓嫖娼,品行恶劣,无善可陈,居然厚颜无耻想扩建遗爱祠伪编政绩传世。钟云舫知晓后,在遗爱祠墙上题《莲塘诗》愤笔讥讽,并将朱锡蕃拆名成联怒言鞭笞:

  朱以牛变人,遭瘟,怪道不通人性;

  蕃本番上草,杂种,长成这样草包。

  朱锡蕃知晓后,恼羞成怒,编织罪名,加害钟云舫,革功名去廪银,强行关闭钟家塾馆。钟云舫被迫流落成都郊外,以靠开字铺、教村学求生。

  (钟云舫旧居尖尖山上的纱帽石)

  清光绪二十八年,江津遭遇大旱,民生艰难。知县武文源却加征税赋,民众怨声载道。钟云舫与张泰阶等乡绅名士联名上书,控诉武文源草菅人命,遗害百姓。四川总督岑春煊派人查实后,武文源被革职。武文源对钟云舫等人恨之入骨,乘岑春煊调任两广总督之机,重金贿赂重庆知府张铎,截取钟云舫以往诗联片言只语,网织“妖言惑众,结党为奸,意图不测”等罪名,将钟云舫拘押成都巡检司待质所三年。

  (钟云舫所题,魏传统补书的成都崇丽阁《锦城江楼联》)

  幸遇新任四川总督锡良游成都崇丽阁,读钟云舫所题《锦城江楼联》后,爱惜人才,钟云舫才得以释放。钟云舫书生意气,儒家风骨,撰写楹联,倾述爱乡悯民之情,为传承故里文脉不遗余力。

  钟云舫被构陷狱中,“以泪和墨,以血染指,”创作《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上联开篇即是“地当扼泸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四顾葱葱郁郁,俱转入画江城。看南倚艾村,北褰莲盖,西撑鹤岭,东敝牛栏,爓纵横草木烟云,尽供给骚坛品料。”字里行间皆是先生对家乡的满腔情爱,倾情赞誉。

  (钟云舫在狱中所撰的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江津人、四川大学教授周浩然补书,如今镌刻在江津滨江园林长屏上)

  其时,江津古城墙有九道城门,分别是迎恩门、通泰门、嘉惠门、临江门、西成门、来庆门、南安门、东阜门、北固门。遗憾的是天下第一长联,未被镌刻在江津城楼。

  (江津滨江园林中的联圣故里石碑)

  除了天下第一长联,钟云舫还创作了很多赞誉家乡的短联。以下两联,尤为突出。

  其一,江津。

  江渚帝膏流,山巩六鳌归御座;

  津梁天汉间,云开双鹤掖仙桥。

  (古代江津城几江半岛)

  此联,为藏头联,上下联第一字即“江津”。其联倾用华美辞藻,出神入化地描绘江津的地形地貌独特而富有灵气。大江奔流,山环水绕,其形其状,宛如六只神龟托起了帝王宝座,仿佛云中双鹤扶起了登天仙桥。如临其境,便有飘飘入仙境之感觉。

  (云漫几江似轻流)

  其二,几水。

  几水一源通地脉;

  文峰三塔拱明堂。

  此联称江津的山形地貌“通地脉”、“拱明堂”,极尽所能夸耀江津是福地,是宝地。几水,即长江环绕津城,形如几字而得名。登高望远,群山绵延,滚滚长江由西向东,过五台山,穿龙门峡, 奔鹤山坪,入武举沱,绕艾卿坪,经马骁山,直奔青草碚而来。“几水一源通地脉”,把几水之形,喻作了沟通地脉灵气的一道彩虹。

  (远眺几水环绕江津城)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古人认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政明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汉武帝东封泰山时,设明堂,举行大典。

  古代,人们遴选山势优显的地方修建高塔以彰文脉,企盼多出人才,报效国家。其时,几水北岸马骁山麓有一座文塔,南岸鼎山山麓有一大一小两座文塔。钟云舫用“文峰三塔拱明堂”之描述,赞誉江津有天地正气,是风水宝地,是可设“明堂”之地。遗憾的是,以上两联没处张挂。原因何在?有人说钟云舫用词“太冲”, 把江津山形地貌比作“御座”、“明堂”,犯忌了。明清时期,秀才在民众心目中,是知书达礼的读书人,声望极高。民众与官府打交道,大多要请秀才出面斡旋。邻里乡亲家中有婚丧红白事,或过年过节,或店铺开张,一般都要邀请乡中秀才帮忙书写对联。

  (钟云舫应约写对联)

  钟云舫为人耿直,与邻里和善,凡乡民有求,都要如约而至,所撰联语,多有家乡风物。最令人感动的是,钟云舫为了写好对联,时常寻访乡间,细微观察各行各当,对应乡民职业出联。乡民们得到对联,赞不绝口。

  (收录钟云舫撰联的《振振堂联稿》,网络图片)

  后人整理的钟云舫《振振堂联稿》,收录了大量描写社会各行当的联语。如饮食餐馆的联语,把入店饮酒人之举止神态,描绘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

  其一,

  在红尘浪饮三杯,打开怨府愁城,显露得将军赤面。

  有清风不能一醉,叫做铿肠俗骨,辜负了年少青春。

  (江津滨江公园联圣故事雕像)

  其二,

  不算英雄,三几杯,何必尽推尽让;

  莫妆醉汉,一两吊,还须现吃现开。

  客栈联。

  此地逢君,好共话巴山夜雨;

  明朝送客,又须踏茅店新霜。

  茶社联。

  百年能得几时闲、消消停停,吃杯水去;

  一日足成千古会,高高兴兴,摆起阵来。

  (茶社盖碗茶)

  写那剃头匠的联语,既入微细表剃头操作过程,也夸赞剃头匠的高超技艺与神来功夫。

  刮垢磨光,改换英雄真面目;

  伐毛洗髓,表章男子好须眉。

  (晚清剃头匠)

  晚清时期,青草碚周边是甘蔗产区,制糖业发达。钟云舫常到糖房,观看甘蔗榨汁熬白糖红糖冰糖的过程,也留下了糖房熬糖的对联。

  其一,

  好向草棚操苦去;

  须从蔗境得甘来。

  其二,

  双碾轮飞浆作雪;

  一炉烟涨蔗生香。

  (江津乡村糖厂土法熬红糖,打冷铲,搅拌翻砂)

  其三,

  受尽熬煎,这样子终凭火气;

  消完渣滓,于世人大有甜头。

  (熬红糖工艺,浓稠蔗汁转锅)

  我到江津石蟆乡间糖厂观看过土法熬制红糖。甘蔗榨汁,滤渣澄清;升炉烧水,煮至沸腾;开泡除沫,“赶水”熬煮。约经4个小时,糖水变稠汁,转锅打冷铲,搅拌“翻砂”;再把糖浆入格冷却,成型块块黄糖。江津曾是蔗糖生产大县,青草碚一带是甘蔗主产区。钟云舫旧居旁,曾有国营青草碚糖厂,年产红糖1350多吨。

  (土法生产、冷却成块的红糖)

  明清时期,江津盛产小麦,乡村有制面作坊,为村民加工面条。石磨磨面,手工揉面,面团拉丝成条,晾晒干后,切成短节,再用草纸包把。三王店面房,是江津最有名的干面作坊。其精工制作的银丝挂面,细柔爽口,重煮不浑汤。钟云舫仔细观看了面房做面条过程后,也留下了相关联句。

  其一,

  剩其皮,惟麦者不妨磨顶;

  见于面,因世人只爱细腰。

  其二,

  东驴西磨,输出银丝细细;

  日暄风散,居然白发条条。

  (钟云舫题石门大佛寺联)

  钟云舫用楹联方式,记录了社会百态和各行各业,这些联语如活化石般为我们讲述着江津晚清时期的那些故事。

  油房。

  一声天地惊,油油然以兴也;

  万盏光明合,煌煌乎显烈哉。

  灯笼铺。

  晧月无光,得此偏明明赫赫;

  夜行以烛,同君共雨雨风风。

  鞋铺。

  天步艰难,到此休伤赤紧;

  前途浩渺,助君稳上青云。

  斗笠。

  白帽好同冲积雪;

  绿蓑常与伴斜阳。

  蒲扇。

  手中常带秋风,无穷生感触;

  腋下忽生凉月,到处得团圆。

  席篾铺。

  为我织文章,青蒲翠竹波初起;

  代君谋寝处,冰簟银床梦始安。

  弹花铺。

  衣被念苍生,愿世上人皆温暖;

  弓锤经白打,觉心中我自缠绵。

  镜铺。

  君知我乎,好把容颜相对照;

  吾即汝也,要将世界放光明。

  轿行。

  无累一身轻,出门不肯回头望;

  有钱双足健,急步何妨举趾高。

  桶铺。

  圈上加圈,足窥其底也;

  水以济水,则必取盈焉。

  豆花。

  美满装米云片好;

  清凉捧出玉浆寒。

  点心。

  表面可观,自由亦许吾抄手;

  内容俱好,团体还夸这点心。

  酱园。

  酝酿得宜,只豆麦磋磨之力;

  烹饪不失,乃盐梅调燮之功。

  米铺。

  饥饱系饔飧,共思常熟;

  秕糠铸尧舜,无过陈仓。

  碗厂。

  备物应民间求,国无分大宛小宛;

  成器为天下利,人来自东瓯西瓯。

  纸厂。

  洁白无疵,出身早向清池浴;

  文章有价,立品先从玉笋班。

  叶烟。

  可卷可舒,坐卧在烟霞十亩;

  大吞大吐,气焰看缭绕长空。

  锅厂。

  炉火青时,气焰烛天光万丈;

  金精白处,规模矩地鼎千钧。

  篾匠。

  一手分开云片片;

  两头抛下雨丝丝。

  纤藤。

  莫怪走船人,恁多扯扯;

  试看编纤者,常挽圈圈。

  花生炕。

  花落满床香脱壳;

  烟生一缕气连珠。

  草药铺。

  木屑竹头资大用;

  闲花野草具生机。

  渔户。

  千山雪影投竿起;

  五夜风声撤网来。

  医者。

  父子也,君臣也,与少药,然后知轻重;

  审问之,明辨之,视颜色,而更考经文。

  照相铺。

  面目皆真,真容现出真真我;

  精神如画,画笔还羞画画人。

  读了这些联语,真的穿越了,穿越到了晚清时代,去乡间赶场,去探访江津古街坊寻常百姓最喜欢光顾的那些店铺。

  读了这些联语,也让我好生感动。钟云舫上述楹联,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了晚清时期江津社会风情的万千百态。这不仅仅是楹联,也是一份珍贵史料遗存,是云舫先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倾情再现。

  读了这些楹联,顿生寻访先生旧居的强烈念头,于是择日成行,去青草碚,去了却了念想。钟云舫旧居就在江津城郊青草碚燕子坪,城里公交车可通往近旁,我先后去过三次。

  第一次去燕子坪,是2020年4月16日上午。同行人有钟云舫旧居的两位近邻。一是钟云舫的远房族人老钟,其老家就在离燕子坪不远的仙池坝。一是王大姐,其老家在高牙舖,离云舫先生曾任教的私塾近在咫尺。两位的前辈与钟云舫是同时代人,从小耳闻目染,对云舫先生往事知晓一二,随他们同行,也让我长了更多见识。

  (修缮前的燕子坪钟家大院建筑)

  燕子坪钟家大院前临涛涛长江,后靠尖尖山手爬岩,四周橘林环抱,风景格外雅致。第一次去大院时,院内居住的钟家远亲已迁往他处,几间旧屋腾空后准备维修。木椅孤零零地斜搁墙角。隔壁卧室,置放着一张普通农家都有的简易木架床,没有油漆,更无雕花。

  (钟云舫老屋里的旧家具)

  王大姐告诉我,书屋曾挂有振振堂匾牌,钟云舫就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教授学子,在这里撰写诗联。第二次去燕子坪,是2022年1月19日上午。第三次去燕子坪,是2022年正月初七下午。由高牙社区负责人引路,造访了修葺过的钟云舫旧居,以及与钟云舫生平有关的纱帽石、归云洞、观音岩等景观。

  (维修中的钟云舫故居)

  观音岩离燕子坪钟家大院不足两里,原有千年古寺,曾是钟云舫求学的地方。钟云舫对培养自己成长的地方饱含深情,成年以后,不仅出资修缮观音寺,还为其撰联三十余幅。

  来到观音岩前,古寺不存,村民集资在此依崖新建了庙堂,钟云舫的观音寺撰联没了踪影。在《振振堂联稿全集》中找到了一些观音寺相关的文字。以下是钟云舫为撰观音岩联所写的导语:“古刹也,岩巉巉,削立万仞。就岩凿佛,架楼其上。左右岩相抱若箕,前横大江,中间桔林幽邃,楼后洞深阔数十丈,可容三四十筵,中有清泉滃出,盛夏寒气针人。上有飞瀑,乘风喷泼,乡人多纳凉于此。不知创始何时,多著灵异。咸丰初,先父纠乡人,更接以楼,较高阔数倍。中为文昌、武圣正殿,而置诸神其左右。拂其梁,有洪武重修字样,固知其集千年香火,得地之灵也。甲申秋,余更甃其前坎,配以乐楼,于旁隙地仓亭池,树花木其上,引流泉以绕之,愈壮游观,更集同人为灯会,因遍为制联列后。闻说蓬山几万重,此来小小洞天,也要算星宫月府;综计流年三百六,试问茫茫江水,有许多别恨离情。”

  那年月,观音寺有观音楼、文昌殿、武圣殿、乐楼、山门等建筑,钟云舫为这些建筑、庭院都撰有对联。

  (青草碚观音岩)

  观音楼联。

  楼外有楼天不远;

  佛家说佛道无边;

  乐楼联。

  曲何须百六种传奇,把一枝箫,吹一枝笛,看看看,云间仙鹤,鹤上仙人,飞入岑楼去矣。

  我受了四十年穷困,挟几多恨,蓄几多愁,来来来,事里有书,书中有戏,敬为乡里演之。

  (江津鼎山公园望江亭)

  临江看楼联。

  一曲落梅声,却飘然几阵仙风,吹到我白云深处;

  三农秋稻熟,好拨了半天闲务,共听他铜板敲来。

  读了云舫联,游了青草碚,访了云舫屋,看了观音寺,我在思索,作为家乡后人,应当怎样看待钟云舫。想来想去,没有一个合适结果。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常治国先生对钟云舫的评说:“我国文化史上,书圣有王右军,画圣有吴道子,茶圣有陆羽,诗圣有杜甫,联之有圣,非钟云舫夫子莫属!”还说钟云舫“老不忘民族兴亡,是陆放翁气象;写百姓疾苦,是杜工部心眼;忧国忧民,吐坎坷人生,有三闾大夫旨趣;驰骋想象,精鹜八极,有李青莲韵致。傲骨刚肠,直言破立,千载文人笔调,至此为雄”。

  (修缮后的钟云舫故居)

  看了此评语,也想了一个答案,不过没有常治国先生那样拔高,那样有理性。这答案就是:鼎山几水好秀才,铮铮居士钟云舫。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