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这个夏天有点长

作者:汤碧峰   发表于:
浏览:108次    字数:3314  电脑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54篇,  月稿:8

  这个夏天有点长

  汤碧峰

  春节是二月六日,离春节不到一个月,唐峰初中毕业了,拿到毕业证书,同学们就散开各自回家。

  兴来和唐峰是隔壁相邻,上学放学总走在一起。走出班级教室时,兴来见什么都踢上一脚,走过空着的教室,将门狠狠地踹上一脚,门被撞得发出很响的声音。

  “这是干什么?当心被人听见。”唐峰朝四周看一下说。

  “你以会我们还能回来?出去后再也回不来了。”兴来忿忿地说,似乎在表达某种不满。

  兴来比唐峰大,想问题要来得远。唐峰听了一阵失落,也十分迷茫,难道以后就不读书了,那我们做什么呢?

  唐峰他们这一届毕业生有点怪,毕业是1970年1月,可称呼是69届毕业生。由于 “文革”前期的红卫兵停课闹革命,66、67两届小学毕业生,并在一起进了初中,这是学校停课后重新招的初中生,人数特别多,学期也不正常,两年制的初中,秋季班成了春季班,中间还换了学校。

  回到家,弟弟他们小学也放假了,弟弟比唐峰小六岁,还需要照看。平时在家门口被人欺负,就会跑到唐峰这儿告状,唐峰立马赶出去教训欺负弟弟的人。

  母亲是土产公司的会计,上班总是忙,晚上常常加班,很晚回家。唐峰在家帮外婆做做家务,烧饭洗碗、买菜买米,尽管这样,仍感到无所事事。

  春节后,舅舅来县城看望外婆,母亲觉得唐峰在家太无聊,就让舅舅带去农村老家,说是去农村锻炼锻炼,就这样唐峰被舅舅带去离县城六十多里外的小山村。

  舅舅是公社干部,白天见不着人,晚上回家。舅妈身边有五个孩子,表姐大唐峰三岁,可以挣工分了。一个表弟和唐峰同岁,小一岁的表妹也可帮着干活,其他表弟还小。

  别看表弟只有十五岁,干庄稼活已是一把好手,自留地上的活几乎以他为主。唐峰跟着他在自留地种各种蔬菜、上山砍柴、积肥料等等。

  舅妈的家务活实在是太多了,全家的吃穿洗,喂猪、养鸡,根本做不完,可又不想放弃生产队每天的六个工分,常常干活休息时赶回家准备中饭。

  唐峰来了没几天,舅妈见他空着,就下午不去了,让唐峰去替她。唐峰开始觉得难为情,舅妈是妇女队,一个男人在妇女队,又干不来农活。好在妇女队大多是一些除草之类的活,不难,一学就会。女社员们也不计较,多去几次就习惯了。

  刚进入夏天,母亲就给舅舅来信了,来信说,唐峰他们那一届毕业生要分配了,让唐峰回去,并关照舅舅,能否打一张生产队的证明,证明唐峰在村里参加生产劳动。

  唐峰是舅舅送回去的,舅舅向母亲表功说:“证明打来了,一般是不该打这种证明的,是我做了工作,让唐峰的正继表舅,他是生产队长,盖的章。”

  舅舅将半张十六开纸大小,从小学生作业薄上撕下来,黄兮兮的纸,郑重其事地递给母亲,证明上写着:“唐峰在村里一直参加生产劳动,表现积极,特此证明。”一看就知道是舅舅的手笔。

  母亲如获至宝,小心地收藏好,送走舅舅,第二天晚饭后特地去了居民会主任家打听情况。

  “唐峰的定位,居委会讨论过了,下乡,什么时候下,怎么下等通知。”居委会主任连坐都没让母亲坐一下,下逐客令似的对母亲说。

  “唐峰去农村锻炼过的,我们有证明。”母亲赶紧将那张证明拿出来,递给主任,她觉得有这张证明就可以不下乡了。

  主任根本没接,手都没伸出来,不屑地说:“没用的,像你们这样的家庭只能是下乡。”“你们可以自己去联系投亲靠友,也可以统一安排。”

  母亲从居委会主任那儿回来后,心情一直不好,脸上始终像生谁的气,这也影响到外婆,见唐峰总是不入眼,动不动说唐峰:“像格件东西。”

  外婆口中说的“格件东西”,是指唐峰的父亲。因为外婆时不时地骂出来,时间长了唐峰总能体会到。

  唐峰从懂事起就没见过父亲,母亲从不提起关于父亲的一切信息,上了初中要填表,问母亲“父亲一栏”怎么填,母亲说空着好了。老师在课堂上说:“填表要老实,不能隐瞒。”唐峰总觉得是在说自己。

  唐峰从邻居背后的议论中感觉到,自己的出生不好,同学的家长还告诫孩子,不要和唐峰玩,他们家不是好人。母亲说家庭成份是贫农,可贫农怎么是出生不好?唐峰很不理解。

  那次初中毕业前填表,正好母亲的同事韦阿姨来唐峰家,被她看到,对母亲说:“孩子大了,有些事情迟早要让他们知道,你应该告诉他们。”

  于是母亲才告诉唐峰,在社会关系栏,填上父亲姓名,备注写与母亲离婚。唐峰才知道父亲是右派,但这右派是干什么的,他无从了解,似乎就是邻居们口中议论的坏人。

  天太热,晚饭后大家都在门口乘凉,唐峰的家门外是个湖,湖岸边全是乘凉的人。唐峰碰到了兴来,兴来问:“你从乡下回来了?我们在读高中了。”

  “什么?你们在读高中了?那我为什么没接到通知?”唐峰一下子跳起来。

  “读高中是推荐的,没多少人。”兴来像是有点内疚。

  唐峰去问母亲:“兴来他们在读高中了,你为什么没通知我?我也要去读高中。”

  “读高中是学校推荐的,我去学校问过了,你们班主任说,塘峰在学校表现不好,没推荐。反正读不上高中,我也就不告诉你了。”母亲的回答似乎读不读无所谓。

  可唐峰不服,自己哪儿表现不好?分明是班主任有成见,也许是母亲因为家里困难,没钱读高中,不去争取。都已成事实了,唐峰有气也没地方出,觉得是受了出生不好的牵连。

  在家没有好脸色看,唐峰心里有气又没地方发泄,有时就拿弟弟出气。弟弟不听话,唐峰打他,打得弟弟哭。

  母亲还在和外婆商量唐峰下乡的事,认为总应该去投亲靠友,唐峰那么小,自己都照顾不了,还怎么干农活?她们认为还是落户到唐峰舅舅家比较放心。

  一些天后,吃晚饭时,母亲对外婆说:“我和哥他们商量过了,嫂子不同意,说家里本来就那么多孩子,再多一张嘴,吃什么?”

  唐峰本来就不愿去舅舅家,没好气地对母亲说:“别人能下乡,我为什么不能?下乡有什么好怕的,我哪儿不可以去?”

  “你会做什么?你干过农村活吗?你只会嘴部老,什么都不会。”显然母亲眼里,唐峰还是个孩子,不过唐峰也确实只是个孩子。

  八月份很快就过去,九月份天还是那么热,气温一点都没有降下来的意思。

  母亲还是冷着个脸,外婆还在唠唠叨叨,却突然传来消息,上面有文件,69、70、71届初高中毕业生一律支工,安排工作。现在上面强调“抓革命,促生产”。

  母亲赶紧去镇革委会打听,果然有这回事,还是省里的文件。现在镇里已经在统计名单,落实招工单位,先是国营企业,再集体企业,一批批发通知。

  所谓初高中毕业生,社会上待业的也就剩下唐峰他们那届毕业生,前面66、67、68三届,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最高指示下,下乡插队、支援边疆、去建设兵团,都走完了。

  母亲是土产公司的干部,工作多年,总有些社会关系,赶紧去镇革委会托人。镇里干部推荐说:“这还用说,当然是去国营企业,第一丝厂是老厂,国营企业,招工人数多,去那儿。”

  唐峰既不用去报名,也不用填什么招工表,只要等通知。十月中旬,第一批报到通知书下来了,是居委会送来的,唐峰分配到第一丝厂,通知书要求十月底前报到。

  丝厂在离县城二十五里路的一个小镇上,正当唐峰他们去丝厂的人不知该如何去报到时,居委会又来通知了,这次是丝厂通知的,让去丝厂的人,十一月一日早上八点,在汽车站候车室前等待,丝厂统一派车子来接。

  于是母亲为唐峰准备行装,特地花五元钱去寄售商店买了一只旧帆布箱,放上替换衣服,一条被子和垫被打成背包,一个网线袋套在脸盆上,里面一个热水瓶、饭盒和牙刷牙膏。

  去第一丝厂报到有八十个新工,丝厂用两辆客车,并派领导来接。汽车站就在唐峰家转弯的那条街上,家长们都来车站送行,母亲也送唐峰到车站,直到汽车开动。

  唐峰在人群里看见忠信,他是唐峰的同班同学,两人很快结成同伴,上车就坐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接新工的汽车开出县城,在狭窄的沙石公路上行进,应该是深秋了,可天并没有凉爽下来,同伴们都穿着衬衫。公路两边的农田里,稻子已被收割,一排排稻草结整齐地排在上面。

  唐峰静静地看着窗外,他在想,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这一天,唐峰离16岁还差3个月另11天。

  二〇二二年二月十三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汤碧峰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短篇小说

    查看更多短篇小说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