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村的西北角,有一片水塘,它东面的上游,地势比较高,从东往西,有一条小沟渠断断续续地收集了沿线的水流,在此汇集沉淀,再慢慢地溢出西边一道浅浅的石板水闸,流向下游,投入大长沟的怀抱。水闸边,勤劳的先人们用剩余的石块,在这里砌筑了一座石板水跳,方便大家就近取用活水。水跳边上,曾经有三部石头碾子,附近的村民在这里碾米碾面拉家常,很是热闹。于是,卫村人把这个角落称为“三部碾”,并一直延续下来。
卫村有一百多户人家,顺着三部碾往南五十米,离得最近的是毛娃家的三间破茅草屋。毛娃的父亲去世早,母亲腊珍病歪歪的,身子一直不太硬朗,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生产队分的口粮怎么也不够吃,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会吃了上顿愁下顿。村里人时不时地接济他们一些吃食,这让腊珍感到很不自在,她宁可带着毛娃挖野菜摘野果充饥,也不愿意麻烦别人,总觉得欠了人家的情分。幼小的毛娃在母亲的教育下,也渐渐地懂事了,看到别的小朋友吃着零嘴点心,他会主动地离开,偷偷地咽下不争气的口水。看着这一对倔犟的母子,村里人既佩服,又心疼。
有一天,裹过小脚的七奶奶背着口袋踱着碎步来三部碾碾米。她看到毛娃正在门口挑螺蛳,便大声喊,毛娃!毛娃!快过来帮七奶奶背一下袋子,背不动了!毛娃放下手,飞快地跑过来,一把接过七奶奶的布口袋,甩在自己的肩膀上,顺手把七奶奶手中的筛子也拿了过去,一溜小跑地来到了石碾边等着七奶奶。七奶奶挪着碎步笑着说,毛娃是个大力士呢,今天不许走,帮七奶奶推碾子。
毛娃果然一身的力气,不一会儿,七奶奶的一袋子稻谷,便碾出了白闪闪的大米。毛娃帮七奶奶筛糠,装袋,把碾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不落下一粒粮食。七奶奶牵开毛娃的上衣口袋,满满地抓了一把大米塞了进去。毛娃捂着口袋,往下挫着身子,作势要跑开。可是,一向弱不禁风的七奶奶却突然来了力气,她一只手抓着毛娃的胳膊,像钳子一样卡得牢牢的,毛娃用力挣了几下都没有挣开。七奶奶又往毛娃的口袋里塞进两把米,哄着毛娃说,毛娃帮七奶奶推碾子出了许多力气,这几把米,带回去烧粥吃,补补身子,快快长成毛头小伙子。
毛娃拗不过七奶奶,只好捂着口袋,怯怯地回了家,生怕母亲责罚他收下了七奶奶的大米。腊珍搂着毛娃,没有一句怪罪的话,两眶泪水,在她的眼睛里打着转。这天晚上,毛娃吃上了香喷喷的野菜白米粥,吃得肚子鼓鼓的。
七奶奶和村里的妇女们说,毛娃真懂事呢,这么点大的孩子,就能把碾子推得直转,还会筛筛子。有他帮忙碾米,真省力气。毛娃在碾子边,连偷嘴的大公鸡都不敢过来。妇女们会心地说,改天我也喊毛娃帮回忙,试一试。
这以后,毛娃隔三差五地就会被喊过去帮忙推碾子,忙完了,他的口袋里,都会装上几把大米或者白面。
过了几年,街上的电站里添置了碾米机,碾出来的米和面又净又白,比起石碾子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可是,到了午季快要收获的时候,七奶奶她们还会时不时地到来到三部碾,喊一声毛娃出来,给她们帮帮忙。
一转眼,毛娃长成大小伙子了,他一个人能抵得上一个半劳动力,家里再也不为粮食发愁了。正当苦日子就要结束时,毛娃为母亲看病又背了一身债,他的日子再次暗淡了下去。母亲走了以后,毛娃娶了隔壁村的兰英,兰英面容姣好,性格和善,人也勤快,却是个残疾人,小儿麻痹症让她的一只胳膊一条腿受到了伤害,走路一瘸一拐的,只能用一只手洗衣煮饭做家务,田里的农活,根本帮不上忙。
这一年,化单干户了,几亩责任田费不了毛娃多少精力,毛娃便在附近打些散工挣些小钱,交给兰英攒着。兰英怀孩子的那年,毛娃把三间茅草屋翻盖成三间瓦屋,留出一间开了爿小百货店,让兰英售卖。毛娃还到街上请人写了“三部碾百货店”几个鲜崭崭的大字,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了门头。
毛娃不再打散工了,一有空,他就从卫村带些水产、土产送到河对面江城的市场去贩卖,再从江城批发一些日用百货回来充实小店。毛娃开心地对兰英说,我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不缺吃,不缺穿,手头还有小钱花。这日子,超前五年,想都不敢想呢。
自从前些年七奶奶去世以后,再也没有人到三部碾碾米了。后来,因为修机耕路,三步石碾都被移走了,但是,卫村人还是习惯称这里为三部碾。兰英的三部碾百货店成了村民们乐意前往的落脚点,大家来这里采购日用品,在这里聊天说闲话,一度冷清了的三部碾比以前更加热闹。
有一天,毛娃迟迟不见归来。兰英带着女儿站在路口,焦急地望着远方。天黑的时候,派出所的人送来了噩耗,毛娃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摔倒了,没有抢救过来。
失去了毛娃这根顶梁柱,兰英一下子坠入了无底的深渊,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村里的嫂子们劝兰英,毛娃走了,你们娘儿两个还得要好好的过下去。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拿的,只有把小店开下去,好歹能挣一些零花钱。
除了继续把小店开下去,兰英再也没有其他谋生的法子了。可是,接下来怎么进货成了一个大难题。热心的村民们帮兰英联系了街上开张不久的百货批发部,批发部安排人员负责送货上门,并且及时回收兰英的滞销商品和包装材料。这样,兰英做起了现成生意,赚得钱不多,但是足够她们母女两个开销了。
这几年,街上的房子像开了挂一样越建越多,卫村的许多人家,也到街上建了新屋,成了街上人。街两边的地皮早已经不够用了,街道便顺着公路,蔓延两里多,极速地向卫村扩张过来。兰英站在门口,隔着几条田埂,能清楚地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连人们大声的说话声,都听得分明。最让兰英揪心的是,顺着三部碾边的水泥路往上方走,刚到街角,就是一家新开的百货超市,里面的货物无论品种款式还是价格,都是她的三部碾百货店所不能比的。出出进进的村民们,随手就能把新鲜的货物带回家,而且,超市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真是方便。三部碾百货店的生意一落千丈,越来越不景气,就像门头那块饱经风雨的木匾,日渐灰暗。倒是村里有几个年纪大一些的人,一直很体谅兰英的艰辛,总要照顾她一点生意。好在,女儿已经在城里就业,不需要兰英补贴,小店挣多挣少,兰英觉得也不是太要紧了,她便让小店半死不活地敷衍着。
有人给兰英提了个建议,往后开小店只会越开越难了,你不如弄两台麻将桌过来,大家忙完了,到这里打打麻将,你也能收点台子费补贴补贴。
于是,三部碾百货店里,添置了两台麻将桌,大家在这里打打牌,聊聊天,人气也稍微旺了起来,连带着香烟、酒水,销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兰英觉得,清淡的日子又多了些乐趣。
女儿准备接兰英到城里去生活,兰英拒绝了,她说,我还能动动,现在还不想离开三部碾,不想离开这些帮了我们一辈子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