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老妈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看眼疾,数次走过宝庆路,被其浓郁的海派风情深深吸引。路两侧充满异国情调的洋房,精致的店铺,还有老字号的餐馆,彰显着过往的繁花与浪漫。一幢幢风格各异的老建筑,浸润着历史的墨迹,书写着它的前世今生,赋予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每一座老房子,都镌刻着城市的百年风华,将古老欧洲的典雅与现实的光影交替重叠。
路两边高大的梧桐树上,游走着光阴的痕迹。抬头间,一片莹莹绿意,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把宝庆路罩成一条绿色长廊。宝庆路不长,只有约300多米,曾是旧时的法租界,至今保存完好的老洋房,让这条路横生魅力。现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的建筑,是1930年,上海滩染料大王周宗良从一个德商手里花巨资买下的宅邸。由5幢法式花园洋房组成,有“上海滩最大花园洋房”之称。红色斜坡屋顶,欧式风格的露台,鹅卵石墙面,棕红色门窗和彩色玻璃窗,别致的壁炉烟囱。一切透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园内草坪绿意盎然,林木葱茏。近百年来,这里曾经吸引许多上海名流来参加社交舞会、品茗雅叙,成为当时海派都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向南数十米便是宝庆路10号,是一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德式独栋三层花园洋房,折面屋顶,青灰色的瓦,仿石浮雕水泥墙,券型大窗户,整个建筑透着华贵与精致。这些一房一舍,见证过主人生世沉浮的悲喜,记录着商贾权贵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
沿着宝庆路信步而行,遇着一对很有气质的老年夫妻。老太太一头灰色微卷的短发,白皙的皮肤,端庄的五官,一件杏色风衣,尽显温婉知性。老爷子一套白色西服,白色皮鞋,头戴淡格纹英伦风礼帽,一副上海老克勒的精致范儿。两人携手并肩,步履虽慢,却稳健从容。他们的衣着与两边的历史建筑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穿越到民国时期的上海街头。擦肩而过的我,不由自主的向他们微笑行注目礼,他们礼貌地报以颔首一笑。无论贵贱贫富,讲究礼仪,注重生活,有情调是老上海人的独特个性。马路对面,一个古色古香的海派小店前,站着一位年逾古稀的时尚老先生,一条宽松牛仔裤,一件咖色夹克,一顶同色系的皮质鸭舌帽,一副墨镜,休闲的穿搭风格透露着几分雅痞之气。踩着斑驳参差的梧桐落影,走来一个奶奶级的美女,雪白的大花卷发,淡淡的妆容,身着传统中式旗袍,挺拔的身姿,满满的自信,绿荫婆娑的人行道成了她的秀场。偶尔也飘过一个身着汉服的漂亮女孩,吸引着众多目光的追随,整个街道都变得摇曳生姿。
宝庆路上,极具异国情调的各种建筑,与打扮时尚或复古的行人,交织成现代美学与古典元素并存的街景。一段五分钟就可以走完的小马路,演绎过老上海的传奇故事,承载着旧时光里“魔都”的历史记忆,是老上海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条路,没有南京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热闹繁华,没有外滩“夜市千灯照碧云”的流光溢彩,也没有老洋房集中的兴国路、武康路、思南路等地方知名,却有着鲜明的个性和不事张扬的丰富内涵。不以浓艳华丽吸睛,而以经久淡雅示人。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周边楼越来越高。时空轻盈嬗递,那些尘封在梧桐树和老洋房里的旧时光,还是那么迷人。宝庆路像一位历经沧桑的大家闺秀,虽韶光已逝,铅华褪尽,但举止间依然不失宠辱不惊、优雅自信的海派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