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我的青春《红楼梦》(随笔)

作者:董萍   发表于:
浏览:210次    字数:411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一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我十二岁那年,1980年刚上初二,又恰逢农村包产到户,便辍学回家帮母亲务农。记得那一年村上给家里分了头毛驴,因我年纪小,干不了太重的农活,母亲就让我每天牵着毛驴去山里放牧。

  那时,家里有一个小书柜,是当教师又会一点木工活的父亲亲手制作的。里面有他收藏的四大名著《史记》、《资治通鉴》、《论语》、《世说新语》等书籍。平时小书柜都是锁着的,但那个夏天,小书柜开着,我晚上放驴回来没事干,就在小书柜里翻书,当随手抽出一本《红楼梦》。

  翻开第一回,看到女娲补天(不认识女娲的“娲”字,就跳过继续去读),说天上破了一个窟窿,下雨时没啥可遮挡,地上的百姓苦不堪言,善良的女娲就找来三万六千五百零一颗五颜六色的石头去煮,然后拿着煮好的五色颜料去补好了天。最后剩下一块石头,随手丢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殊不知,这块石头有了思想,自怨自艾地说就自己没用。可经过一天天的修行、修炼,这石头有了灵性,竟动了凡心,被路过的俩神仙跛脚道士和赖头和尚,打磨成一块精致的扇形美玉,带到凡尘投胎,这就是《红楼梦》里的男主人公贾宝玉。

  看到这里,就觉得书中开头讲的故事,非常好奇,我被深深地吸引,更舍不得丢下,每天出去放驴都要带着这本《红楼梦》。

  驴吃它的草,而我斜靠在田埂上拿出书来读。里面的古典诗词、情节内容似懂非懂,难认的字跳过不念,好吃的“菜肴”浮想联翩,漂亮的衣服幻想穿在自己身上,美好的句子就抄到小本本上。当然重点关注的,还是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美好爱情以及后来嫁给贾宝玉的薛宝钗身上。

  几天后,母亲发现我把《红楼梦》走哪带哪,便只说不准读,但我并不理会。母亲见说服不了我,就等着父亲周末从学校回来后教训我。现在想想,其实父母不让我读的原因,是因为《红楼梦》讲的是自由恋爱,他们怕我读了会受到“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尤其在那个年代,农村的思想还很保守。父亲回来就很委婉的劝我,诸如年纪太小,内容又比较复杂,还不适合读等等。还说你应该先读读其它书,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是非常好看的名著。我不能理解,表面答应着,但还是偷偷的稀里糊涂的读完了《红楼梦》。顺便还在驴背上把其它三部名著也读完了。

  二

  四十多年的岁月,一晃而过。

  这期间,因为上学、工作、成家,忙于奔波,几乎很少再有闲暇时间拿起书认认真真地阅读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为了不给国家添乱,所有人居家隔离。春节过后,因为在家无所事事,突然想找本书翻翻,打开书柜,《红楼梦》赫然跃入眼帘。于是抽出来,给自己沏了杯茶,安安静静的,重读这本儿时囫囵吞枣读过的、又曾经备受父母责备禁止的书。

  再次翻看《红楼梦》,显然比当初读它好理解多了。

  小说文体布局独特,第五回,便隐喻了故事中十二个重要女子的结局。每个人都按照布局、命运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结局。宝玉醉酒入睡,梦见去了太虚幻境,在一个大柜子的抽屉里有很多诗,“玉带林中挂”讲的是林黛玉的结局,“金簪雪里埋”是薛宝钗的结局,“欲洁何曾洁”是妙玉的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是王熙风的结局......但宝玉看不懂,遂关上了抽屉,带他来的警幻仙姑说:你真是个蠢物,冥顽不灵,都给你看诗了,还不懂。宝玉当然不懂,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他不可能看懂,也没人能预知自己或别人的未来。十二支金钗不仅是十二个角色,更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十二种心境。

  很喜欢大观园,喜欢大观园里面住着的那一群少男少女,那时贾宝玉不过十三岁、薛宝钗十三岁多一点,林黛玉、妙玉十二岁,最小的惜春也就八、九岁的样子,大观园是他们的青春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他们吟诗做赋、嬉笑打闹,体验亲情、友情、爱情......度过了那个时代非常奢侈的青春。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肆无忌惮地享受着生命中刚刚萌发的情感和浪漫的幻想世界。

  慢慢品读,发现王熙风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极好。她聪明漂亮、精明能干,嫁到贾家做少奶奶,青春张扬,又有老太太贾母疼爱、撑腰。她能独当一面,管理贾府三百多人的吃喝拉撒,要摆平各路不同层次人物,要平衡府中复杂的勾心斗角,更艰难的是,这个看似风光的大家门户收支失衡,入不敷出。为了让庞大的贾府正常运转,费尽心机地将账上的钱用于各种周转、腾挪、放高利贷,精打细算还得让外人看不出一点破绽,她是贾府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女强人。同时她又冷血狠毒,设计害死两个社会最底层、最没还手能力的可怜可悲的人,痴情她的贾瑞和丈夫贾琏的小妾尤二姐。她还利用贾府权势,伪造文书帮别人打官司受贿,可她撒起娇来的样子又不由得让人怜惜疼爱,就连贾母都要常常哄着她,如此多面的王熙风,她的年龄也不过17岁。一个叱咤风云,八面玲珑的女人,跃然纸上。

  书中的贾宝玉天真善良,温暖体贴,极具包容心。对贾府成员,包括服侍他的丫鬟小厮婆子们都非常照顾,礼貌有加。最具包容的,如晴雯的撕扇子,林黛玉的小性子......当然对跟他一起长大的林黛玉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林黛玉没事就哭哭啼啼,爱使小性子,缺点也不老少,可宝玉对她就是无限包容且一往情深,好像懂得她因何而哭,就连美丽大方、稳重周到、心思细腻的薛宝钗也比不上。宝玉不喜官场、讨厌四书五经、八股文,在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跟前尽显他这个年龄的调皮,撒娇。但在正统严肃、不苟言笑的父亲贾政面前却又噤若寒蝉,小心翼翼。

  当然,《红楼梦》里的人物描写,个个鲜活,真实。妙玉孤芳自赏,高洁清冷;贾母睿智、美学造诣第一;刘姥姥看似市侩庸俗,却知恩图报,救巧姐于虎口深渊中;探春美丽能干,堪称贾府第一改革者,曾努力想要挽回贾府的破败迹象;“二木头”迎春木木呐呐,无原则也无个性,导致婚后被家暴致死;一心服侍宝玉的丫鬟袭人,温柔和顺,似姊似母;出身下贱又心比天高的丫鬟晴雯,心灵手巧,敢爱敢恨;有命无运,一生悲惨的香菱,五岁被人贩子拐卖,被人毒打,强迫自己忘了爹娘忘了家乡,转买转卖,最后卖给薛潘为妾。被薛宝釵带进大观园居住的日子,是香菱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单纯柔软,天赋使然的她,跟黛玉宝釵史湘云认真学写诗,热爱生活,一心向阳,但最后还是被薛潘和他的新娘夏金桂折磨致死;还有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王熙风身边的助手平儿,皆忠诚善良、聪慧傲骨又命运多舛;富二代出身的薛潘,从小没能接受很好的教育,养成娇纵奢靡,无法无天的性格,令人心痛也令人惋惜;贾瑞虽行为下流,不懂廉耻,深究成因,源于原生家庭的极度缺爱,让人心酸。

  《红楼梦》中每个人物形象都是饱满的、多面的,不是刻板的脸谱化的形象。对曹雪芹来说,他从没表现出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都是用一副悲悯情怀,在叙述这一个个人物的不同人生。

  再后来,大观园被自家人“抄检”。探春心痛的流泪说,“我们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面来杀一时是杀不死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宝钗搬走、迎春嫁人,晴雯、蕙香、芳官被驱逐、黛玉香消玉陨、惜春出家、探春远嫁……大观园不再青春,贾府的萧条衰败也开始显露,随着贵妃娘娘元春的死去,贾家被抄,庞大的贾府终究没落,隐入尘烟。

  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宝玉为十六岁含冤死去的晴雯所做的祭文《芙蓉女儿诔》,诔文中,宝玉历数他们五年八个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缝衣补裘……仿佛那个撕扇的,任性灵巧的美丽少女在面前嬉笑打闹,又飘忽远去,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连金玉、冰雪、星日、花月都不能比拟的女子却遭“屏帷”陷害,凄惨死去……诔文情真意切,悲痛不已,令人难以释怀。黛玉看过,由衷赞叹那深情的诔文,因为她最懂宝玉,可读到“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时,黛玉陡然变色,隐隐领悟到诔文虽写晴雯,实则写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跟宝玉尘缘已尽,她的生命已走到尽头。其实宝玉的诔文也是写给大观园所有少男少女的一首青春挽歌,控诉红楼女儿们命运的悲惨、无奈和不甘,诉说着对这些灵秀的红楼女儿们最深情的怀念、记挂与不舍。他是写给自己的忏悔录,也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一个最好的收尾和交代。

  三

  一部《红楼梦》,待到中年再相逢时,心中感慨良多!我从懵懂少女到知天命之年,一直深深喜欢着那颗绛珠草化身的林黛玉,她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一动一静,还有她的咏絮之才以及她对人间世俗偏见、权势贵族的淡然。曹雪芹对她的出场,从来没有具体的衣着容貌描写,她像飘飘仙子下凡人间,不是来和宝玉结婚,而是还给他所有“眼泪”,还完“泪”,报完“恩”,做短暂停留,又飘飘然回了天上,人们回头想到她,却终究想不起来她长什么样子。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一曲《枉凝眉》,唱尽了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因变故而破灭,黛玉泪尽而逝后,倾注对黛玉满腔的怜爱和终生难忘的眷恋之情。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一曲《终身误》,又唱尽了宝玉婚后对宝钗因情趣志向不同而尴尬相处的同情,抒发了宝玉对包办婚姻的愤怒,纵使新妇宝钗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忘不掉的感情,扯不断的牵挂,一个虚幻的景象,一切都是空的,假的。宝玉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于“执迷不悟”中,终于看破一切,遂动了遁入空门的念头。

  雪地里,他身着一袭大红猩猩毡披风,随着赖头和尚、跛脚道人去了,只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中没有一句在教我们做人,但处处都在讲如何知进退,曹雪芹写的是贾府的兴盛衰败和中国的人情社会,我们读的却是自己的漫漫人生,只有用流水一样平和的目光去看《红楼梦》,才能读懂其中的繁华与苍凉,才会发现它是处处慈悲的佛经。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座高峰,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景物的描写,各类人物的错纵复杂关系的叙述,优美诗文的呈现,都达到了极致。

  反反复复阅读《红楼梦》,慢慢领悟这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所呈现给读者的人生哲理,真是博大精深,百读不厌。这不仅仅是在享受文学之美,还能让人领悟到立身处世的智慧。

  2022.12.13于银川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随笔 红楼梦 青春 我的青春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