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月天气,晋南不冷不热,属于出行的最好季节。单位派遣妻子,去阳城下乡做养蚕技术实验指导。一早出租车公司派来辆越野类型的车,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姓赵,送我和妻子去阳城。
我俩事前已经准备好行李。包括被子,枕头,床单等用品,和换洗衣服,满满两大包。这次去下乡,住在蚕农家中,吃在蚕农锅里,和九十年代下乡驻村差不多。一句话:条件有限,辛苦难免。
立夏节已过,依然冷嗖嗖的,遇到下雨天,气温还是低于常温,感觉有点冷,需要穿件运动衣之类的衣服。吃的包括挂面,方便面,熬稀饭的玉米糊糊,小米,大米,山西老城醋。零碎食品有瓜子,简醇奶,麻花,虎皮凤爪,香酥小花卷,跳跳豆,鲜卤鸭脖子,露露八宝粥,应有尽有。类似搬个小家,把我累的够呛,为了不惹妻子生气,我只能老老实实听她的话。
去基地厂库,装满后备箱蚕网,上族纸等物品,即刻出发往阳城走。约摸二百多公里,需要三个多小时,还是赶早点好。车过侯马,全是山路,限速八十,不敢超车。司机小赵年轻精神,一路废话很多,我们也懒得多搭理他。只管眯着眼,半醒半睡,似听非听,任凭他在那里讲流行的网络话题。
阳城那边属于山区,水果蔬菜特贵,顺便在路边的瓜摊,买了几个夏乐西瓜,准备一些后勤保障。办完这些事情,已经快十点了。
从夏县高速口进入,一路向东,驶向阳城养蚕试验基地。
下午一点左右来到阳城县町店镇后窊村试验基地,见到已经前来的俩女同事,一个姓芦,一个叫小琦,都是技术骨干。她俩已经工作了十天,接下来是妻子和我接替她俩,持续后期工作,并将试验提高到实施阶段。后期要求严格,妻子是研究员,她主抓这件事情。
看到晒得黑黝黝的俩同事,一见面和妻子特亲,拉住手不停的说长道短,好似见到久别的亲人,如饥似渴的亲热劲,不停释放,滔滔不绝。弄得妻子像领导看望远离家乡的员工一般,久别重逢,眼睛分外湿润。
中午饭是地方特色饸络面,面条又粗又硬,哨子稀汤剐水,没有一点味道。我与妻一路车马劳动,饥肠辘辘,司机小赵估计也饿坏了。三人狼吞虎咽把一大盆面条吃个底朝天,连点汤水都没剩下,弄的旁边的做饭师傅很尴尬,一个劲问:吃饱了没有。连连表示歉意。
真是一言难尽,来前就一再嘱咐。要带吃的,喝的,这里什么都没有,离商店最近五里路,全部步行。自己走着去公司吃饭,五六里路远。不愿意走路,自己做,不愿意自己做,方便面管饱。养蚕的条件就是这么艰苦,因为只有远离城市的污染,才能有健康的蚕宝宝正常成长。
当今要想找块纯净的地方,只有在交通落后的山区。这里依然山清水秀,乡民淳朴厚实,抬头看到的是一片蓝盈盈的天空。
二
吃过饭,俩同事简单交接了一下工作,利用车便利出行。去山西美棠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养蚕,检查蚕期进度,落实技术实施情况
阳城位于王屋山北坡。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山,山的南面是河南济源,河南人头脑灵活,抢先注册愚公移山的各种旅游商标,旅游发展很快,让河南人大赚特赚,钵满盆满,这让阳城人很是埋怨当地领导不作为。阳城县志有详细记载:北山愚公,带领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感到神仙把太行王屋二山搬走了,与河南一点关系都没有。
一路上坡下坡,左拐右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行走了约摸三十公里,摇来晃去,迷迷糊糊来到公司。见到袁宏总经理,个头不高,很有气派,负责公司全部工作。
进入公司门口,消毒预防设施一应俱全,严格消毒完毕,进入工作间。有十几名工人在忙碌,看到工人们有序操作,基本能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妻子对进度比较满意。检查中发现几个小的瑕疵,诸如:个别工人不戴口罩,蚕架下面有漏掉桑叶。随时指出,及时改正。
蚕体整体发育整齐,个体大小匀称,每个工人都能按部就班,认真负责,工厂化环境良好。负责人介绍了试验进展情况,记录仔细,数据合理。妻子是所长,研究员,公司领导和员工相当重视这次视察工作。接待标准很高,在豪华的会议室主动给妻子汇报了试验进展情况。
妻子给袁总提了几点建议:
1.利用蚕期休眠期间,培训工人掌握养蚕基本知识,为长远计划,储备一批技术骨干工人。
2.严格区分采叶工和饲喂工的直接接触,避免不必要的污染事件发生。
3.加强工作期间安全生产,时刻防范火灾,水灾,中毒情况发生。
下午出租车带俩同事回到单位。我和妻子留下来,坚守工作岗位,完成后阶段科研技术任务。
三
第二天,山区的太阳早早升起来了。妻子按照流程,检查工作进展,查看蚕体发育状况,安排采叶数量。预测采叶量是个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没有几年的经验积累,要做到蚕叶平衡,很不容易。要么叶多浪费,影响桑树生长发育,减少产量;要么叶少不够食用,影响采食,迟滞发育。
妻对工作相当认真,检查一遍全部流程,接下来安排具体事宜。整整一上午规范各项程序,计划下面的试验工作。我简单看了一下工作记录,她负责室内试验和工作完成任务,我负责田地桑叶采摘任务和室外试验。抽出身来,落实生活,把各种锅碗瓢盆,锅刷,笊篱,漏勺,全部清洗一遍。蔬菜摆放整齐,一顿操作下来,累的我腰酸背痛,休息一会就开始准备午饭。我这次的任务是配合妻子的工作,负责桑田技术管理和试验研究。她最近手腕扭伤,行动不便,领导安排我一方面照顾妻子的生活,一方面负责田地间试验,及我俩生活后勤,公私兼顾,事无巨细,不容懈怠。
又是一日太阳升起,光线老早就射进卧室。妻子早已去了蚕室,查看蚕体发育情况。我随后起来,进入厨房,准备早饭。
张鹏推门进来,问候我休息还可以吗之类的客套话。他是本地人,阳城蚕桑服务公司的技术员,负责这次试验全部基层人员管理。
目前处于小蚕期,活在他手里,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他心里有数,到时他主动就去干活了。我们只负责技术和试验进展情况。
早上六点开始喂蚕,撒药预防发病,严格消毒措施。每天按照工作日志有条不紊进行。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妻每天一早就进蚕室,观察蚕体发育,记录发育状况,调整发育整齐度,控制发育快慢进度,掌握100多个品种的不同形状,每个品种都记录数据。即使有一个数字有疑问,这个品种今年的试验就报废了。小则影响全年的试验,大则影响全院在同行业的试验报告,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
第四日,小雨。昨晚下了一晚上的雨,开始时电闪雷鸣,特别吓人,后来就是刷刷的下雨声,陪伴我们进入了梦想。
细雨沥沥淅淅不停的下了一天。气温顿时降下来了。重新把秋衣秋裤又穿起来,找出几件厚衣服裹起来,窝在被窝里看手机信息。
这样的下雨天气,采桑工继续去地里采摘,穿着雨鞋,两脚拖着泥巴,步履蹒跚,背上装桑叶蛇皮袋子,满满当当,约摸六七十斤重,增加工作量不算,还很遭罪受。淋着雨水冲刷,脸上挂着雨水珠,一路谈笑着回到工作间,继续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
今天是第五日,天空放晴,太阳露出了笑脸,养蚕的日子最怕下雨。今天增加了十个工人。三眠蚕搬家,随着蚕的发育长大,蚕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需要给蚕增加空间,一匾分两匾,现在的蚕室有点小。张鹏技术员又安排了四个单独的农家四合院,做蚕室用。
下午利用温度回升时候,我指挥搬运蚕座。新蚕室久不使用,室内温度偏低,不能适应蚕正常温度需求,需要提升温度,就的生火加温。张鹏找来几个火炉,式样崭新,烧蜂窝煤的那种,安装好烟筒,在室内生火加温。主要注意点是避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煤气中毒。
第六日不阴不晴,山坡上有点微风,刮的桑叶摇头摆尾的晃,好似欢迎我俩远道而来的客人,主宰这片绿油油的桑园。张鹏老婆今天给割了几斤肉,中午包包子,我一大早就和几个工人师傅就把面和好,放在那里等发酵。
今天三眠蚕见老蚕,上簇是费人费力的事情,又来了几个临时工帮忙抓老蚕,消毒撒石灰,铺放垫纸,盖上簇网。蚕和孩子一样,有的老实,规规矩矩的爬在网格里吐丝,有的蚕特不安静,爬来爬去,一会就到簇边沿了,一不小心,就爬到外面,掉落下来了。有的就摔吐出水了,只好把他放进垃圾桶里,白白的活了一次,没有做一点贡献,就退出了蚕碌碌无为的一生。“春蚕到死丝方尽”,那时别人的事,与己没有一点关系了。
我俩来到阳城第七日,又下了一场雨,山区的雨说来就来,来的快,走的也快,气温降的厉害。虽然太阳出来了,依然很冷。蚕室里生起里火炉,必须加温保证蚕体正常采食发育。今天蚕进入大眠后的第二天,逐步进入盛食期,就是蚕开始大量吃桑叶,采桑叶是一件工作量很大的劳动。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六十岁往上的老年人,大量的工作都是由他们来完成。
蚕吃的多,拉的就多,蚕屎多了,就会发酵,散发出臭味,影响蚕采食。这样就会采用除沙的方式,清除蚕屎。这样又会增加工作量,蚕匾里留有消毒石灰粉,除沙时,就会产生粉尘,特别容易进入鼻孔,呛的厉害。一般人接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不管挣钱多少,都不乐意干这类活。这就给张鹏技术员用工增加难度,他想方设法增加了六个工人。没有他的帮助,我们的工作很难进行到底。
今天公司总经理袁宏,带领两个公司主管来看望我们,特意带些水果之类的慰问品给妻子,一个劲的表示感谢我们的辛苦付出。说:这么有身份的研究员,住在这么简陋的环境,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人品高尚,值得敬佩。对我俩大加赞赏,连声感谢对公司的大力支持。
四
进行到第八日,天气阴冷阴冷,日头躲进云层里,没有半点出来的意思。蚕宝宝进入四龄期,快眠将眠。由于气温低,蚕体活力不够,采食不足,延迟进入眠期。
这种事情是老天爷的失职,加剧我们的劳动强度,增加火炉数量,延长工作时间。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创造条件,尽快让蚕儿休眠。
小蚕可以加温生火,大蚕进入大棚,地面温度低。若大空间,不易加温。往常时日,应该是高温时光,人们走在街上,俊男靓女,半腿裤,超短裙,眼花缭乱,五颜六色,花枝招展。如今天气阴霾多湿,秋衣秋裤又回到身上,要想达到试验要求,困难重重,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现实与理论相悖甚远。
今天又是小雨天气。养蚕期遇到连阴雨,是最倒霉的事情。蚕宝宝不能正常采食,温度是蚕生活的最紧要的生存条件。蚕农去桑园采叶子泥泞难行,费劲费力,增加劳动强度,桑叶带水,蚕食用后,易发病。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人难胜天。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帮助七八亿老百姓走出贫困最头疼的事情。
第十日,日头终于露出脸来了。我们度过了艰难的日子,我们的工作进入阶段性结束。早上吃过饭,我俩整理好回家的行李,把记录数据等资料全部归档完好。继续蚕室后期工作安排顺当,又检查一遍工人操作程序,把常遇到的问题给工人们又讲一遍。终于圆满完成我们的试验任务和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