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散文

王智林: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作者:王智林   发表于:
浏览:56次    字数:359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0篇,  月稿:0

  六月盛夏,梅雨又来,父亲节愈来愈近。在失去父亲的节日里,我该以怎么样的方式,来纪念我的父亲呢?

  去年十月,父亲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办理完父亲的后事,我的心情稍微安静下来。而安静下来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父亲是真的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于是,伤痛与日俱增。多少次站在父亲的墓前,面对父亲的遗像,我长久沉默。

  好长一段时间,我还没从伤痛中走出来。父亲虽然走了,但我觉得他依然还在,好像他是暂时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旅游了。

  忙碌的时候,无暇顾及。一旦静下来,周围,似乎能感觉到他的呼吸,能听见他的话语,他慈祥的笑容便慢慢浮出。尤其是晚上,我去父亲之前经常到的芝山散步。黑暗中,仿佛父亲就在深山树林中看着我。

  许多时候,我依然能感觉到他在看着我工作,看着我生活。他依然在欣赏着我,还鼓励着我。

  父亲生前,除了母亲,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交流也是最多的。因此,平常,他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我就心领神会了。而我的一言一行,他也就一下子懂了。

  除了读中学、大学的时候离开了父母,我与父亲很少分离。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我就是一个。从读小学开始,一放学我就去野外田地里帮着父亲干农活。天黑才跟着父亲一起回家。寒暑假,也会干到开学为止。平常没事的时候,家里的一头牛,也是我牵着去外面吃草。

  长年与父亲一起干活,父亲的习惯,我是最懂的;父亲的沉默,我是最懂的;父亲的长叹,我也是最懂的。

  父亲勤快、务实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父亲沉默少言,他就是一个尽心尽力、忙里忙外的人。多做事少说话,独来独往,无怨无恨,也不唠叨。用父亲的话说,怨天怨地没有用,还不如坦然自若地面对现实。他的这些品质,对我的人生影响深远。小时候,父亲在我眼前,他就是一座山。

  父亲一辈子不愿求人。我们小的时候,家境很贫困,即便家里揭不开锅,父亲也不愿意去借米借钱,这些事总是母亲在做。我读书的学费也大多数是母亲想办法借过来的。

  好几次,当母亲向外公外婆借钱借东西的时候,父亲就用苦力帮助外公外婆他们做农田活。他是宁愿拿体力去换取,也不愿意开口借钱。

  父亲不求人的性格,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长大后的我也是从来不愿意求别人的。什么事,只要我能做的,我自己一定会单独完成的。哪怕会吃更多更多的苦,我都默默地承受。有些事,因不想开口求人,宁愿放弃。

  参加工作后,在单位只顾埋头做事,提要求与待遇,对于我来说是难以启齿的事。这一点酷似父亲的,脸皮薄,死要面子。一路走来,失去了很多机遇。我继承了父亲的固执,也是个很难变通的人。

  父亲不求人,却是个热心肠的人,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只要他有办得到,他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子承父业,我也如此,总喜欢不计目的、不计报酬地帮助别人。

  现实世界,人脉是很重要的资源。一个人独来独往,单打独斗,成功真的好难好累的。成就一些事,有时真需要借力打力,才会水到渠成。

  我父亲,其实,满肚子里的学问,因性格刚正不阿而怀才不遇。不懂得低三下气,不懂得拍马溜须,不懂得自吹自捧,自然失去了机会。他的前半生,在县城读过高中,后来在乡里参加过工作,又在乡下担任民办教师达20年之久。最终,他也只能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忽然想起来,普天下,有多少个如父亲一样的农民,他们是不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呢?

  在这个溜须拍马屁的世风下,秉直的性格束缚了自我的发展。但我像父亲一样,人生的每个阶段,每项工作,都非常尽心尽力,自我感觉无怨无悔。我父亲终身不改,这何尝不是一种尊严、一种人格呢?而我在人世间的潜规则里,在利益诱惑之间,明明知根知底,终为不变,这何曾又不是人间的另一种仰望、另一种风景?

  我知道,父亲这种性格的人,人生一路多艰。他一生吃苦不少,且不说种田种地的苦,单说说每年下半年的农闲,他经常外出打打长工就够苦了,因为这个时节正是寒冬腊月。我知道,父亲尽力挣些钱,只为全家能过一个好春节。

  父亲时常感到开心的,就是他种的庄稼收成特别好。他总觉得,自己的勤快,是有好收入来回报的。

  父亲就是凭借种田的收入来供我读书的,父亲曾说过:“砸窝砸铁都要让你读书,哪怕是卖房子都要让你读书……” 在那样的贫困交加的年代里,那句话听来有多么的感人啊!

  在县城读高中,每次接过父亲给我用他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时,我心里很沉重。好在,我懂得倍加珍惜父母亲的血汗钱。知道努力学习才是对父母的回报,是我考三个重点高中和大学最大的动力。

  我参加工作,初为人师,工资低,除了吃喝,剩余微薄的收入全交给父母填补家用。自认为少得可怜,只恨自己不能为家里多挣钱。以至于我的婚事,也花的是父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我知道,父亲一直没有停止劳动,也一直没有怨言。我更加懂得了父亲的沉默与劳作的含义了。中国式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父亲眼里的“孩子”,只要他有一口气在,他就拼命地劳作,恨不得照顾孩子一生。求学、找工作、结婚、做房子、带孙女,其间无一不是父母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扶!

  我婚后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父亲跟母亲便抽种田的空档去搞副业。我记得父母亲还做过一些小货品买卖。父亲挑着装满鞋袜的担子,母亲跟在后面,到各村叫卖。走街串巷,一天下来,不知要步行走多少路啊!

  不仅累,他们还省吃俭用,真是含辛茹苦!

  我结婚时没有房子,在外租房子的钱就是父亲拿着五元十元的零钱凑起来给我的。他用袋子绑起来,递给我时,那难受可想而知。一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我,还需要当农民的父母凑钱补贴我,真是羞愧难当!

  我结婚之后,每年的父亲节,我都会买些礼物表示一下孝顺。不在于买了什么东西,只在于一些仪式感。父亲看到那些不成敬意的小礼品,很高兴。感恩之心,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天性。父亲并没有教我,但我却知道的。

  细细数来,父亲很少教我怎么去做人,但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怎么样去地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父亲是劳碌命,一辈子闲不住,早起晚睡,手脚从来不停止。只有把所有的事都做完了,他才放心而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意外脑中风,右脚骨折了之后才停了下来。

  父亲脑中风、骨折后,他的手脚非常不灵便。这个事,让父亲郁郁寡欢,他为从此不能再为儿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感到痛心,而身体的痛则是其次。我是最理解他这一点的,所以有时候,我还经常找些事给他做,有些事还问他怎么做。因为,这对他来讲,他还有用。父亲在感觉到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之后,显得很痛心。其实我与他讲过,这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脱不了的!每个人都不例外。父亲听了,笑着,算是释然了。

  但时不时还会反复。实际上,我依然把他当做大人,把自己当孩子,有些事都请示他,跟他交流,与他聊天。那个时候,父亲显得特别开心。为了让父亲找到存在感,我经常找时间跟他谈天说地,从国家大事到谈人生;谈过往,谈经验,谈感受。那时,他的眼睛闪耀着光亮,显得很健谈,给我讲他年轻时发生的一些事。谈到伤心处,眼睛里含着泪花。谈过之后,他又长叹一声,岁月不再。

  父亲一生中没什么不良嗜好,他不打麻将,不玩牌,不赌,不外面逍遥。他就喜欢宅家,就喜欢跟家人在一起,聊天论地。尤其是逢年过节,看到亲人在一起,心里涌起满满的幸福感。人老了,更喜欢热闹,害怕孤独,不再喜欢清闲地待在农村,而是希望经常看到自己的亲人在身边。

  因为懂得,便把父母亲接来城里居住。这样,我们就可以经常见面聊天。相互陪伴。何况,居住城里,医疗服务确实比乡村方便。

  父亲离开人间的时候,我一直在旁边。父亲走得很安详,也很安静。

  我一直在想,父亲走了,为什么没有一句遗言呢?哪怕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也好。

  或许没有遗言就是遗言,他对我们很放心,或者心无抱憾,无须遗言,他对他的后事他已经放心了,他对家庭的安排与走向已经放心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父亲如果有遗言,应该是什么遗言?父亲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呢?我长久思索着,或许父亲最担心的还是母亲。而我们兄妹三个,早已经把母亲的赡养问题安排好了。现在母亲住在我家里,她非常开心,生活有着落,也有安全感。只是人老了,病不离身都是正常的事。我们都在努力地安慰着母亲,关心着母亲,轮流照顾母亲。

  我一直认为,告慰旧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照顾好活着的人。因此,我总感觉,照顾好母亲才是父亲最大的遗愿。还有就是我们做儿女的,要好好地工作,家庭要和睦,也是他真诚的愿望。

  父亲离开人世间已经八个多月了。他走后,我们家庭太平,生活、工作如意。他在九泉之下也该安息了。按照父亲的本意,那就是不求大富大贵大紫大红,只求心安,身安,家安。

  因此,明天父亲节,此时此刻,我认真的对天堂里的父亲深情地说:“父亲,你应该放心了!希望你安心。你若安心,便是我们家的晴天!”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父亲 王智林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伤感散文

查看更多伤感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