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傅晓棣:我的传奇战友

作者:欧巧云   发表于:
浏览:481次    字数:560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1篇,  月稿:0

  参军入伍已经55年了,军旅生涯的一切都深深地铭刻在心,尤其是刚跨入军营后的情景仍历历在目。1969年12月14日,我们千名肥东籍新战士告别家乡,在撮镇火车站登上铁皮闷罐车,一路往北奔驰,越过天津、北京,进入燕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到达河北承德后,又改乘军用卡车,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向西北进发。经过火车、汽车1600多公里的颠簸,最终到达了与内蒙古交界的部队驻地——河北省丰宁县南关公社。当时,我们部队为应对外敌有可能发动的大规模突然袭击,奉命由天津移防到塞外不久,全团部队分散驻在方圆百里的几十个村庄,在风雪严寒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的临战训练。肥东籍新战友在家乡时绝大多数相互都不熟悉,到部队后又立即分到了各个连队忙于临战训练,根本见不着面,更谈不上了解和熟悉。但不久后一些新战友脱颖而出,成了“名人”,他(她)们的事迹在新战友中广为传颂,至今大家仍记忆犹新。

  刘春英——矢志不渝终圆从军梦

  刘春英是我们同年入伍的战友,可她的参军却富有传奇色彩,我们千名新兵,就她一个女兵,而且是她自己争取来的。事情是这样的,刘春英是肥东梁园刘巷人,从小就热爱解放军,向往军营生活,穿上绿军装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从学校毕业回乡务农后,她不仅在挖河修水利、整地插秧、收割稻麦等农活中干得好,而且还是农村的基干民兵,在公社组织的多次民兵训练打靶中名列前茅。

  1969年11月征兵工作开始后,刘春英四处打探消息,当得知只征集男兵,不征集女兵时,她虽然有些失望,但没有灰心丧气,总想着如何能去当兵。12月14日,就在我们肥东新兵集中在撮镇火车站登上军列准备起运时,刘春英带着简单的物品,以新兵家属名义,在锣鼓喧天欢送子弟兵的热烈氛围中混上了火车。结果在带兵干部清点人员时发现了她,劝其下了车。

  过了十来天,刘春英通过同村入伍新兵给家里的来信,知道了我们部队的地址,立即筹集盘缠,约了另一位有志从军的女青年,瞒着家人,两个人一起悄悄地踏上了希望渺茫的从军之路,从合肥上车之后,经过几个昼夜、多次换乘火车、汽车,一路忐忑不安,终于到了距离肥东1600多公里的燕山深处的部队驻地,强烈请求参军入伍。经过部队政治处人员反复做工作后,她们只好踏上了返乡路途。

  刘春英并不甘心,回乡路途走到一半,她又义无反顾地一个人折返回到部队驻地。这一次她没有惊动部队领导,而是在老乡新兵的帮助下,直接到了团部机关食堂“打工”。当时部队刚从城市移防塞外山区执行临战训练任务,时刻准备打仗,全团上下忙于训练和战备,炊事班人少事多,她就积极主动地帮助清理卫生、挑水、洗菜、切菜、烧火、做饭,脏活重活累活抢着干,有时还悄悄地跟着军事训练。那时,团首长忙于下部队组织指导营连训练,经常在连队就餐。直到有一次团长、政委发现了刘春英,通过带兵人员、接待过刘春英的机关干部以及炊事班的汇报,掌握了刘春英的基本情况,非常赞赏她矢志从军、报效国家的精神和行动。当时正是随时准备打仗的非常时期,团里作为兵员补充的特例,向师首长和师相关部门作了详细汇报,最终经师里特别批准,刘春英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女战士。

  因为野战部队团一级没有女兵编制,刘春英正式入伍后被安排到师医院任卫生员。由于她学习刻苦、做事踏实、工作认真,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推荐进入医学院深造,毕业后被提升为干部,任师医院军医。之后又与我们同年入伍的战友陈茂云(营职干部)结为军人伴侣。1978年,刘春英服从部队安排,转业到肥东县人民医院当医生,继续为家乡人民的健康辛勤工作,做出了贡献。

  蔡永华——英雄弟弟到了功臣连

  1969年12月中旬,我们肥东千名新兵在撮镇集中,召开了入伍动员大会,进行了临时编组、军队常识教育、队列训练,宣布了军列开进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定要求。在入伍动员大会上,有一个个子不高、精神抖擞的小战士代表我们新兵发言,带兵教导员梁明智介绍说,代表你们发言的是蔡永华,他是英雄蔡永祥的弟弟,会场立即爆发了热烈持久的掌声。对蔡永祥,我们肥东人都了解,他是我们肥东的骄傲和自豪,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蔡永祥家在湖滨公社大蔡村(今属长临河镇),1966年2月,蔡永祥参军来到浙江省军区,当了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哨兵。当年10月10日凌晨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向钱塘江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突然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如果不排除这个险情,桥毁车翻、人员伤亡的惨祸就将发生。司机虽然采取了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使列车仍然轰隆隆地向前冲去。在雪亮的车灯下,司机看到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向列车跑过来,他似乎对自己的安危毫无察觉,在即将过来的列车前拼命把大木头掀出了轨道……乘客、列车和钱塘江大桥安然无恙,而年仅18岁的蔡永祥,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表彰他的英雄业绩,蔡永祥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成为继雷锋、王杰之后亿万人民学习的又一楷模。钱塘江南端的月轮山建立了蔡永祥烈士陈列馆,并塑像纪念。1967年,在烈士的家乡建立了“蔡永祥纪念馆”,当时我们肥东绝大多数人都分批前去参观学习,我也是往返80多里步行前往大蔡村,参观了“蔡永祥纪念馆”,聆听了蔡永祥父亲的报告。现在英雄的弟弟蔡永华和我们一道跨入军营,成了战友,大家都很兴奋。

  到了部队后,蔡永华被分配到了闻名全军的“渡江模范营”所属的7连。7连是个功勋卓著、英雄辈出的的模范集体,是淮海战役中的“大王庄战斗模范连”,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等功臣连,涌现了二级战斗英雄王玉生。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又涌现了闻名全军的“步兵班十项全能”一等功臣班长徐国栋和一等功臣班。蔡永华在这个英雄的连队中接受熏陶,模范指导员张德甫给予他经常性的具体指导帮助。蔡永华年纪小,班排长和老战士们时时处处从生活上、学习上、训练上传帮带,使他感受到连队的温暖。蔡永华以哥哥蔡永祥和功臣连队前辈们为榜样,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极上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副班长。后来因要照顾家中年老体弱的父母,蔡永华选择退役,先后在家乡建筑行业和公安部门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努力。蔡永华心中永远有军旅,后来他又把儿子送到了浙江武警部队服役。

  高宗彪——赤脚医生进了卫生队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涌现了大批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乡村医生,因为他们亦医亦农,看病时是医生,不看病时常常光着脚丫下田种地,这就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在肥东三十埠公社有一个从事乡村医疗工作的家庭,父亲在公社卫生院当院长,家里几个孩子都陆陆续续跟着他学习医术,当了赤脚医生。1969年11月,这家的第二个孩子高宗彪写血书坚决要求参军。当时他父亲配合带兵的张军医和马军医对应征人员进行体检,高宗彪也跟着帮忙做保障工作,如扫地、生炉子、打开水、维持秩序、通知事情等,通过接触,两位军医对这个年龄不大、有一定医术、服务态度又好的小伙子印象很好。最终高宗彪被批准入伍,和我们一起来到塞外的部队。

  我们到部队后,正面临即将爆发大战的严峻形势,所有人员都投入了临战训练,还利用训练间隙,针对高科技战争战场的复杂性和惨烈性,为战时尽可能地保存和巩固战力,组织全员练习战场伤残自救互救。对此,高宗彪有了用武之地,他有一定医疗基础,结合战场可能发生的情况,融会贯通,学得又快又好,便主动担任了战场救护训练的现场指导。由于临战训练课题新、时间紧、强度大,官兵中摔伤、扭伤、磕磕绊绊的比较多,高宗彪就主动配合医务人员为大家及时治疗,为战友们按摩和针灸,受到一致好评。

  之后,高宗彪被正式分配到团卫生队担任卫生员,他很快融入卫生队的日常工作,执勤、值班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防疫、护理倾心投入、满腔热忱,去分散的营连执行卫生勤务,不辞辛苦、及时圆满。他还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卫生知识和医疗技术,思想觉悟和医疗水平都有了快速提高,光荣入党,立功受奖,被评为优秀卫生员,担任了卫生班副班长、班长。

  高宗彪退役回乡后,继续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由家庭诊所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功能比较齐全的乡村医院,为改进和促进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评为最美退役军人和优秀乡村医务工作者。鉴于高宗彪的突出业绩和广泛影响,他被肥东县聘为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辛勤工作多年,直接到光荣退休。退休后他继续从事家庭诊所工作。1991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涝灾害,高宗彪不仅捐钱捐药,还组织了家庭医疗队,到抗洪救灾第一线开展救护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光荣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王业炳——勤学苦练快速成标兵

  我们入伍后,临战训练的内容是应对现代战争特点和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三打三防”,即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空袭。上级还调配直升机、坦克、装甲车等伴随部队进行三打训练和对移动目标的射击训练。除了炮兵分队苦练火炮打坦克外,步兵分队也勤奋练习各种轻重武器打坦克,特别是火箭筒打坦克;集思广益研究打坦克炸药包的捆绑,探索和演练如何快速接近坦克,准确地将炸药包投掷和悬挂到坦克上;利用坦克、装甲车快速冲击前进,组织部队模拟进行打击移动目标的战术演习。我们团红军营一连是“三打三防”训练先行示范连,团首长亲自在一连蹲点指导。与我们一道入伍的复兴公社山王村的王业炳,就是一连火箭筒打坦克训练示范班的战士。王业炳个子高、身材魁梧、有精气神,动作利落,训练刻苦,悟性又好,虽然入伍不几天,就在临战训练中崭露头角。他对火箭筒射击移动目标的提前量、抗风力干扰、击发时机等把握得好,在多次实弹射击中弹无虚发,百发百中,受到高度赞誉,被团里树立为训练标兵、射击能手。

  之后,王业炳随连队先后执行军事训练、军工生产、营房建设、国防施工等任务,一贯表现突出,是优秀班长,代理排长,多次立功受奖。王业炳由部队退役回乡后,他从农村基层领导工作做起,组织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脱贫致富,后来又多年担任肥东县复兴乡桥青大队民兵营长、党支部书记和复兴乡企业办主任,成为乡、镇、县农村基层干部的标兵模范。

  丁凌云——聪明伶俐当了警卫员

  部队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比如团级单位编制有警卫班,专门负责团首长的警戒、保卫和勤务工作,跟随团首长行动,保卫团首长安全,保障团首长顺利工作。警卫班的人员必须政治合格、人品可靠、处事严谨、军事过硬、反应机敏,而且还要经常选拔和调整。尤其是安排团主官的警卫人员,更是高度重视、优中选优。在我们新战友中,就有一个人到部队不久就担任了连队通信员,接着又被选入团警卫班,先后负责了两任团长的日常警卫勤务工作,他就是丁凌云战友。

  丁凌云是肥东山王公社人,出身农家,憨厚朴实,为人热忱,上学读书、干农活都不怕苦累,乡亲们都喜欢他。带兵的营长刘守忠在体检站一眼就看上了这个浓眉大眼、机灵可爱的16岁男孩,认为这是首长警卫员的好苗子。丁凌云到部队后被分到功臣连队7连,7连是军事训练先行连,在2个月的临战训练中,丁凌云摸爬滚打,刻苦练习,成绩优异。在200多公里的野营拉练中,他负重前行,表现突出,受到嘉奖。第3个月就被调入连部当了通信员,几个月后又被调到团警卫班,先后负责张团长和鹿团长的日常警卫和勤务工作。为了提高他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鹿团长亲自给他安排学习内容,让他每天完成一定量报刊文字的抄写。还安排何继武等军事干部指导帮助他学习军事知识,练习军事技能,帮助他全面成长进步。

  2年后,丁凌云又返回了老连队,继续摔打磨炼,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团教导队教员、师教导大队教研组长,成为军政兼优的好干部。从部队转业后,丁凌云永葆军人本色,朝气蓬勃地开展工作。他任肥东县撮镇乡武装部长时,民兵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合肥市先进单位,市里组织武装部长培训班,经常聘任丁凌云担任教员。他还先后任长临河镇党委副书记,桥头集镇镇长、党委书记,县商务局局长,县人大常委会驻会常委。

  朱道荣——表现优异跨入大学门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大学几乎停办,地方青年要上大学没有可能,部队战士要上大学也难以想象,而作为入伍不久的新战士朱道荣却幸运地实现了大学梦想。朱道荣家在肥东三十埠公社,学习成绩好,对自己要求很严,为人处世比较周到。入伍后他被分到二营机枪连。朱道荣适应情况快,全心身投入到临战训练中,不怕苦不畏难,认真领会,刻苦练习,各项科目都达到要求,在摸爬滚打训练和风雪严寒生活磨炼中,迅速实现了由普通青年到坚强军人的转变。之后,在数百里野营拉练中表现突出。在连队日常工作中,他积极主动,踏实勤奋,一贯表现突出,入伍时间不长就被调到连部当了通信员,之后又担任了连队军械员兼文书。

  正巧那一年,在东北的一所解放军大学恢复招生,为部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但数量极少,全师几千名新兵只有一个名额,政治觉悟、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工作表现等标准要求都很严格。经过连、营、团层层选拔推荐,师团机关主管部门认真考察比较,最终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朱道荣被选送入学,成为我们同年兵中的第一位军校大学生,战友们都为他高兴,也非常羡慕他。大学毕业后,朱道荣本可以争取去大机关或更好的单位,但他却毅然返回地处深山区的老部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为连队服务,为战备服务,一干就是10多年,被提升为营职干部。

  1986年1月,朱道荣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国家轻工业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院办文档科科长。上任后,他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和军人的优良作风,熟悉情况快,投入工作快,积极主动、周密细致、踏实努力地工作了20多年,先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办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办副主任、主任。

  这些战友热爱军营,参军报国,积极上进,无私奉献,是合格的现役军人;离开部队后,永葆军人本色,继续扬帆奋进,又立新功,是优秀的退役军人。他们是部队的光荣,是家乡的骄傲,是我们同年兵的自豪!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欧巧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