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张正福:抗日英烈刘正根

作者:张正福   发表于:
浏览:550次    字数:512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8篇,  月稿:0

  目睹

  1921年,清朝垮台已经10年了。民国兴起,孙中山在广东发起了多次起义。远在安徽的偏僻地界,消息传得格外慢些。尽管民国建立已经十年了,有男人还留辫子,有女娃还裹小脚。微风徐来,吹皱一池春波。濮塘原是濮姓聚居地,历史较为悠久。每到节假日,老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刘正根随着父亲来老街采购年货。晚来天欲雪,冷风嗖嗖着,眼看天要向暮,人们陆陆续续往回赶。炸油条、卖麻花、做油饼的,香气扑鼻。刘正根肚子饿了,看着那些热腾腾的点心,很想尝一口。可父亲口袋干瘪,没有几个铜板,还要买对联,割肉,称鱼,好过年。家里种了地主几亩地,这几年收成不好。兵荒马乱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会这个党,一会那个派。搞不清谁跟谁。索性埋头于一亩三分地,啥也不管。

  南京是国民党首都,虽然隔得不远,但消息传到濮塘,已经很久很久,变作旧闻了。

  张前村离濮塘老街有两三里路,但刘正根很少去。家里太穷了,没钱买,去了只有看的份。地主李大旺的儿子,吃穿不愁,几乎天天往濮塘老街上去,买吃买喝。有人见了他,还送这送那,不收一个铜板。刘正根见了心里很不舒服。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刘正根渐渐长大。一次去濮塘办事,恰逢公审大会。他看到一个人被绑在树上,上身赤条条的,说是共匪。那人看上去不过30多岁,眉清目秀,英气逼人。可身上被打得一道一道血印,很瘆人。那人眼神很坚毅,信仰的力量给他无限正气,让人见了不禁肃然起敬。

  那人就义前,大喊“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句口号久久回荡在刘正根耳边,这是他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接触了共产党,他觉得既陌生又震撼。

  这个事件在濮塘周围村里传开来,人们开始关注共产党,虽然也有人不断妖魔化共产党,但正根不信。后来他看到一些宣传共产党的小册子,他觉得很对自己胃口。打土豪分田地。这是共产党在农村一项重头戏。刘正根喜欢。他家给地主种田种地,到头来,饭吃不饱,衣穿不暖。总是受穷挨饿。清朝垮台已经好多年了,社会应该有很大进步了。可他们还在受压迫,被欺凌。何时才是个头。他已经长大,开始寻找出路,寻找前程,寻找明天。他坚信明天应该是灿烂的。

  濮塘与江苏很近,一墙之隔。离南京也不远。抗战爆发后,很多热血男儿报名参战。刘正根受到影响,他也参军了。不过他没参加国民党,而参加了新四军。彼时,国共已从对抗走向合作。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存亡,必须精诚团结。

  日本侵华后,汪精卫投靠日本,发展了大批日伪汉奸。他们大肆搜捕共产党人,打击报复。手段残忍,措施毒辣。人们深惧之,也深恨之。

  国共合作后,为了一致抗日,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二支队三团挺进江南,在江(宁)当(涂)溧(水)地区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公开招募战士。刘正根已年长,对共产党的政策早有耳闻,十分向往。苦于找不到组织,得不到介绍。他出身贫苦,身份低贱。这下好了,新四军找上门了。他毫不犹豫报名参战。

  袭扰

  刘正根心地纯良,不投机,不耍滑。积极参加新四军游击战,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由于工作出色,屡立战功,受到上级嘉奖。受到重用,很快被提拔,任濮塘乡民兵副中队长。

  濮塘附近周围都是山,虽然不大,足以隐身;虽然不高,却能临下。刘正根小时候和伙伴们经常进山,山里一草一木熟稔,一枝一叶牵心。山上毛竹青青,松柏郁郁。草绿如茵,花开似锦。这么好的河山,却落入敌人之手;那么美的风景,却揉入血雨和腥风。有心拯河山,无力对苍穹。他有时一人躺在山里,静静地思考着,日薄西山,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抗日战争后期,既充满希望,也深感艰辛。敌人垂死挣扎,越来越残暴。日伪敌人疯狂反扑,张狂无度。是黎明前的黑暗,黑暗中透着微光。微光里引申出华彩。

  游击,游击,既游又击。刘正根和队伍在濮塘山里打游击,像猿猱,机智灵活;像松鼠,攀爬迅速。打一枪,换一地。将“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疲我打”几字诀念得烂熟,用得纯熟。日伪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伤透脑筋。

  随着新四军队伍扩大,日伪敌人实力进一步缩小。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拉锯战,也进入最后的总决战。横山县委在各乡镇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人民武装不断加强。日伪反动派不甘心南京心腹之地丢失,他疯狂反扑,殊死争夺。

  正面打击不成,就从侧面。收买了很多社会渣滓,废物利用。社会上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人都成为他们收买对象。那些被收买的渣滓,见钱眼开,不分好歹,不论黑白,暗杀革命干部和抗日骨干,成为人民武装的一个死对头。

  抗战胜利前一年9月,秋光烂漫。日本宪兵队和一批伪军进驻濮塘,修筑碉堡,建立据点。

  然后到处征粮征物,弄得人心慌慌,民不聊生。日伪反动派见到年轻漂亮女子,眼里放光,手脚就不规矩起来。许多人家就躲到山里去。村村无人烟,家家门紧闭。夜晚偷偷摸回来,拿点日用品。像做贼似的,蹑手蹑脚,不敢点灯,不发声响。

  濮塘地主兼鬼子保长带着汉奸特务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为了避其锋芒,刘正根受党组织指示,率领民兵中队,转移到江宁的朱门、陆郎一带活动。

  为了不让敌人霸占濮塘,夜深人静时,他常常带领少数民兵潜入濮塘的山岭,学狼嚎,学狗叫。借以吸引敌人注意力,然后进行袭扰,这里放一枪,那里放一枪。敌人被拖得寝食不安,疲惫不堪。敌人刚进入梦乡,听到枪声,立刻警觉。待赶到放枪地点,人早跑得没了影子。有时趁敌人放哨,势孤,也干掉几个。袭扰不断,日伪胆战心惊,却又毫无办法。他们想安然统治濮塘地区,却也不那么容易。

  买凶

  驻扎濮塘的是日本宪兵队队长大口,他诡计多端,心狠手辣。那天,他突然将烟掐灭,“腾”地站起,在室内走了三圈,一个狠毒的计划在脑海中成形。他得意地狞笑一声,招呼手下,请李大旺过来。李大旺是大地主,有百亩良田,在濮塘街还有许多宅子。他心思缜密,绵里藏针。他靠着盘剥佃户和长工,吃得脑满肠肥。日伪军一占领濮塘,他为了保全自己,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出卖民族大义。他首先去拜码头,给鬼子宪兵队队长大口送去了厚礼。大口一一笑纳,夸他识时务。投靠皇军,好处大大的有!李大旺谄媚地一笑,心领神会了。不久就当了保长,横行乡里。手下一批走狗,吆五喝六,威风八面。

  很快,李大旺就被叫来。他谄笑着,低眉敛目。请太君示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大口一声“吆西”,竖起了大拇指,接着拍拍他肩膀:你的,除掉刘正根的有!

  李大旺胁肩谄笑:一切听太君指挥!我配合李善斌、吴世宏,一定要了刘正根的命。

  刚好日伪副乡长李善斌、伪乡自卫队副队长吴世宏赶到。他们也正为此事向大口汇报。几个人凑到一起,研究起对付刘正根的办法。

  刘正根率领着一批民兵,活跃在朱门、陆郎一带。紧靠横山抗日根据地,人民武装力量强大,还得到新四军正规军的策应。他们不怕,只有鬼子心寒。鬼子一提到刘正根恨得咬牙切齿。刘正根体格矫健,作战勇敢,很有军事头脑。日伪军很是头疼。

  长期在外作战,刘正根很想念家中老母和儿子刘继宗。他经过组织同意,秘密潜回濮塘张前村。母亲既惊又喜。摸他头,摸他脸:“正根瘦了,黑了!”“打鬼子哪有不吃苦的。”“阿妈支持你!”母亲说完从灶间端来几个荷包蛋,蛋里还放了红糖。刘正根推却:“阿妈吃,儿子不饿。我就想看看你,看看继宗。”说完就跑到卧房,刘继宗正在睡觉。刘正根摸摸他的头,在他额头轻轻吻了两下,退了出来。你们还好,我就放心了。刘正根立马就要返回部队,在路上与敌人遭遇。其实,敌人已经埋伏好了,就等他过来。他的这次行动已经暴露了。

  刘正根猝不及防,不幸被捕。但刘正根机灵。在押解途中,趁敌人不备,纵身跃出,蹿向山林。三跑两跑就不见了踪影。他对这片山很熟悉,闭着眼就知道哪里能隐蔽,哪里安全。日伪追着放枪,一枪不中。此计不成,敌人又生一计。从他身边人下手。

  李善斌、吴世宏知道地主兼日伪保长李大旺与刘正根有过节。李大旺恨刘正根,必欲除之而后快。当这个任务落在李大旺手里时,李大旺很高兴。为公为私都要对付刘正根。

  李大旺为人贪婪。皖南事变后,革命陷入低谷,抗日也进入更加艰苦的阶段。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苦痛还未散去,在濮塘横山一带,人民武装被打散。新四军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遇难不难,迎难而上。1943年下半年,山西工委书记刘杰枝来濮塘恢复根据地,对地方势力采取绥靖政策,拉拢为主,对抗为辅。主要争取和利用日伪乡保长。刘杰枝书记苦口婆心,晓之民族大义,试图感化他们。李大旺阳奉阴违,口中答应很干脆,行事却是另一套。征收钱粮的事就交给了李大旺。李大旺拍着胸脯说,一定按期完成。结果征来的钱粮被他吞了,上交很少。刘正根知道了,义愤填膺,找他理论。刘正根甚至掏出手枪,声言要毙了他。两人自此结下梁子。李大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大口交代,李善斌嘱托,他觉得除掉刘正根既可报私仇,又能泄公愤。

  李大旺找到民兵吴顺发,晓之利害,诱之钱财,试图打动吴顺发。吴顺发与刘正根无冤无仇,又是同志。他断然拒绝。李大旺碰了个冷钉子,心中郁闷。于是又找到卜贤发、卜贤义兄弟,他们表面答应,一转身偷偷跑去告诉了刘正根,叫他要小心,敌人准备暗害你。刘正根谢了他们好意,继续投入革命斗争中去。他想干革命哪有不牺牲的。

  牺牲

  李大旺接连几次失败,他觉得要找地痞流氓,许以重金,才能成事。李大旺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合适人选,那就是刘宏全、陈正玉。

  他们和刘正根是发小,曾经一起在濮塘山里转悠,一起采野果,一起参加安青帮,拜朱门潘正才为师。刘正根对他们感情很深,几乎不设防。长大后,就渐渐变了。刘正根铁了心参加新四军,共产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遇到多少麻烦,他信念不改,信仰不变。刘宏全和陈正玉却学会了投机,哪边有好处就向哪边靠。真是有奶即是娘。陈正玉外号小光蛋,确实有点好吃懒做。共产党新四军强大时,就投靠新四军;日伪军占领时,就又倒向鬼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句话形容刘宏全和陈正玉很恰当。1943年革命遭遇重创,人民武装受到不小的冲击。敌人势力大,势头猛。他们就倒向了鬼子。经常和鬼子勾勾搭搭,眉来眼去。刘正根恨铁不成钢,多次提出批评。他们全不当一回事。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输了就向地主李大旺借。李大旺很豪爽,有求必应。他们越陷越深,刘宏全差5担谷子,陈正玉差4担谷子。李大旺责令他们限期交还,否则报官,到时少不了吃官司,还找打。

  刘宏全和陈正玉向李大旺苦苦哀求,请求宽限时日。李大旺将他们支到一边,窃窃私语。不还也行,但答应一个条件。事成之后,还有重赏,各奖励10担谷子。

  刘宏全、陈正玉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就毫不犹豫应承下来。当听说要杀害刘正根,他们心里一惊。毕竟是发小,还一起拜过师傅。刘宏全有点为难,陈正玉点头。都到了这个份上,不干也得干。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刘宏全经不住劝,也勉强同意。

  他们对刘正根很了解,又有同门之谊。于是偷偷跑到朱门,向潘正才打听刘正根的下落。刘正根对师傅很尊重,经常去拜望。潘正才知道他的行踪。两个徒弟到来,他很高兴。寒暄一番后,刘宏全提出了要找刘正根。他们也想抗日,不跟鬼子混了。然后编了一道说辞,说日本人多坏,丧尽天良。潘正才以为他们幡然醒悟,很高兴。就引荐他们去见刘正根。刘正根此时已是民兵副大队长,负责扩军。正愁没人手,既然师兄弟来了,理应接收。既然改邪归正,那就既往不咎吧。刘正根很有胸怀,也能包容。他得到老师潘正才的指点,成长很快。潘正才对他也是寄予厚望。既然师傅引荐,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虽然他们半路跑偏,但浪子回头,十年不晚。

  有同志就劝刘正根,刘宏全、陈正玉染上恶习,从眼神可以看出两人心术不正,坏心思很多,不得不防。

  刘正根说,自家兄弟,知根知底,不怕。那人摇摇头,临走还是交代刘正根,要当心这俩人,别着了他们的道,上了他们的当,悔之晚矣。刘正根谢其好意,依然将刘宏全、陈正玉留在身边。刘正根带着刘宏全、陈正玉到了江苏陆郎镇,在九塘村一个甘蔗地草棚里,他们接到任务,要截获一个特务。上半场刘正根负责蹲守,下半场刘宏全和陈正玉蹲守。当刘正根下半夜睡熟之际,俩人蹑手蹑脚来到床头,用菜刀将刘正根杀害了。

  刘正根壮烈牺牲,时年33岁。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挑起内战。三年解放战争后,共产党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刘正根烈士长眠在濮塘青山绿水间,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先烈,地下有知,请安息吧!

  当我脱帽致敬时,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也来烈士陵园祭拜。她们排成长队,井然有序,恭敬地鞠躬,献花。太阳照耀着孩子们,她们的脸红扑扑的。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刘正根 英烈 抗日 张正福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