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长在:戴铎之死是自找的

作者:盛林仙儿   发表于:
浏览:132次    字数:155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7篇,  月稿:0

  康熙两废太子,太子的位子出现了空缺。太子只有一个,皇子却有一群,于是上演了九王夺嫡。皇四子胤禛并不占优势,但他善于韬光养晦,使用阴阳两手,终于由弱胜强,脱颖而出,胤禛变成了雍正,皇子变成了皇帝。

  胤禛夺嫡成功,背后有高人指点。

  二月河的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着力塑造了邬思道这个智囊人物。邬思道的确为胤禛登基立了大功。其实,还有一个人,论水平论贡献,都不逊于邬思道,这个人就是戴铎。

  戴铎是雍王府的藩邸旧人,职位很一般,只是干点杂役。但这个人讲政治,有眼光,有手腕,对胤禛忠心耿耿。

  在九王夺嫡愈演愈烈之际,戴铎给胤禛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分析了宫廷斗争的形势,为胤禛出谋划策,堪称戴铎的《隆中对》。

  戴铎首先分析了宫廷大势:“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皇上英明,太子未定,诸王各怀鬼胎。此时需要谨小慎微,处处小心。在皇帝面前,“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深了浅了都不是。而弟兄们之间,“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门道,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面对这样的形势,首先要处理好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就是要低调做人做事,包容忍让,广结善缘,要警惕枪打出头鸟。

  除了处理好父子兄弟关系,还要在朝堂宫内,广施恩泽,收买人心。尤其是皇上身边的人,更要刻意留心。“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见面多说好话,又不让你破费,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阅也”。朝中的大事小事,少管为妙,管事少,就少犯错误,少得罪人。

  在广结善缘的同时,要暗地里培养自己的人。“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自己的亲信,一旦有事,就能如臂使指,一呼百应。

  戴铎还特别提出,主子要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不要贪污腐败。“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须之为利乎?”以后天下都是你的了,还在乎这些绳头小利吗?

  戴铎所言,正中胤禛下怀,可以说不谋而合。而且胤禛确实是照此行事,确实是如愿以偿。照理说,大功告成,论功行赏,戴铎应该是封候拜相了吧?

  恰恰相反。雍正登上皇位,刚腾出手来就收拾戴铎。先是给他封了个小官,稳住他,然后就不断找茬,最后干脆找个理由把他杀了。

  戴铎亏不亏?亏。但这也是他咎由自取。他把老皇帝和皇子看得很准,唯独看雍正看走了眼,这叫知彼不知己,知进不知退,善于谋事不善于谋身。雍正何许人也?那是个大政治家,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搞阴谋,耍手腕,你戴铎还嫩点儿!

  本来,胤禛争夺皇位蓄谋已久,早有定策。戴铎上书直指病灶,等于他心里的小九九被戴铎一眼看穿,大阴谋家遇上个小阴谋家。有这么个对自己知根知底的小人在他身边,早晚是个祸害,他不杀你他杀谁?

  胤禛收到戴铎的信,假惺惺地在信上批示: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没这个心,对皇位不感兴趣,不要再说了。这个戴铎就是太聪明了,他一下子就看出胤禛是言不由衷,自以为得计,接二连三上书十道,句句话都说到胤禛心窝里。胤禛越来越紧张,这小子太厉害,绝不能留!我估计胤禛早就有杀戴之心。如果胤禛当不上皇帝,戴铎尚不至死;一旦胤禛登上龙位,戴铎是必死无疑!

  最可悲的是戴铎自我感觉始终良好,对悄然逼近的杀身之祸浑然不知。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他竟然还敢邀功请赏,得寸进尺,不断讲条件,提要求。尤其可笑的是,雍正让年羹尧监视他,他还把自己的上书与雍正的批示拿给年羮尧看。这就叫作死作死,不作不死。他逼着雍正杀了自己。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盛林仙儿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