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罗琳:奔向美好的你来我往

作者:酱油瓶   发表于:
浏览:99次    字数:174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不知何时起,“宅”成为一种时尚。实在说,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选择离群索居,既不可取,更不可为。因为这个社会,没有谁能脱开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干系。“宅”,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存在。

  “宅”在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无法逃避的逃避,其结果只会将自己的人生跌落到生命的最低端。既然无法逃避,何不坦然面对,努力攀爬自己的人生,直至登上生命的最高处,放声唱响那属于自己的美好心声。

  不“宅”,那就要走出个人狭隘的小天地,走进大千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旷达自己的心胸,在与人交往中获取外界的无限能量,修炼自己、强大自己,成就自己、升华自己,让自己天然地融入万事万物,为精神世界的拓展提供无限空间。

  开拓精神世界,最根本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相融互通的生存环境,创造美好现实,实现美好人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品德和修养是不可替代的基石。当血管里流淌着高尚道德血液的时候,我们就会破“宅”而出,迎来人际关系至真至纯的黄金期,人生成长进步就不再举步维艰,就会变得从容不迫,不断走向顺其自然之境界。

  与人相处,最难的决择是拒绝他人,最难的接受是被他人拒绝。拒绝他人非分所求,是一种原则精神,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接受他人正当拒绝,是一种自律精神,更是一种做人品格。把握了拒绝与接受拒绝的度,走出“宅”区就有了底气。

  大凡是人,都明白拒绝绝对是人际交往中最棘手的一门艺术。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会被其认为是非常的不友好。然而,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是公正。敢于并善于拒绝不公正的事,恰恰是一种美德。有了这样的美德,你就获取了一张永不过期的人际交往通行证。

  当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谁人不求人,即使道德再高尚的人也难以避免,被人拒绝的事谁都会碰到。被拒之时,就是考验我们修养水平之际。这时需要做的,就是理智地想一想自己所求是否合乎常情、恰如其分;冷静地想一想对方的难为之处、难办之痛。从而,把握好心态,不因遭拒而废弃做人做事的准则。

  走出“宅”区,奔向美好的你来我往,需要常怀尊重之心。渴望被尊重是人之所向。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越来越文明,就在于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恪守着尊重这个基点。尊重不是表象的,而是具象的,虚伪的奉承会被识破,由衷的赞许会令人动容。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是内修海纳百川气度、外持谦虚平和态度的人。

  走出“宅”区,奔向美好的你来我往,需要常怀关爱之心。人生第一等的学问,无非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人生心得。对他人有了关爱之心,不仅做人不再难,而且能做成真人。我们观察那些精神富有、生活幸福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乐于并善于关爱他人的人。这就应验了一句俗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走出“宅”区,奔向美好的你来我往,需要常怀宽容之心。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月亮的脸上也有雀斑。这就提示我们,人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代表着关心、蕴涵着信任、潜藏着激励。何以宽容?答案很简单,就是虚心学习他人优点,容人之长;辩证看待他人缺点,容人之短。当然,宽容是有前提的,绝不是放弃原则、不辩是非。

  走出“宅”区,奔向美好的你来我往,需要常怀谦虚之心。人一旦自以为是,实际上也就画地为牢了。走进了社交场,谦虚就是一种最佳的处世风格。正所谓,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如果我们能够将谦虚作为做人的重要原则,当作一种美德来涵养,那我们就拥有了获取外部支持、运作社会资源的人格优势。

  走出“宅”区,奔向美好的你来我往,需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精神境界。在我们身边,那些有感恩心的人,别人都会评价他:素质高、品德高、境界高。感恩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亏欠,更在乎自己对别人的不周,看轻自己、看重他人。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有了更多爱的奉献。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人际交往绚烂多姿。我们周边的人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与人相处,既要排除简单对立,搞非此及彼;也要排除不分彼此,搞轻易承诺,要在追求一致中相互包容,在团结合作、同向协作中开辟出各得其得、各好其好、各美其美的生动场景,享受“宅”区之外的无限风光。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