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张杰民:袁府纪行

作者:酱油瓶   发表于:
浏览:97次    字数:308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在晚清那段动荡的历史中,无数枭雄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袁世凯便是最为风云的人物之一,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洪宪称帝,也算一个“真龙天子”。

  袁世凯的诞生地——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村,离我的居住地沈丘县城只有20公里左右,遗憾的是我一直未能目睹它的真容。2023年5月21日,几位好友相约,终于成行。

  从沈丘县城出发,坐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袁寨村。一下车,袁世凯故居的大门便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典型的晚清地主庄园式建筑,青砖青瓦,大红柱楹,大门上方大书“袁府”二字。

  来这里参观,60岁以上的老人免票,工作人员验了身份证以后,我们就直接进入园内。

  袁寨原名石腰庄,村内有个明末的石氏庄园,清朝咸丰七年,袁世凯的叔祖、清道光礼部主事袁甲三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花巨资买下,在这里筑寨修府,易名袁寨。原占地270余亩,建筑面积50多亩,是一处方形的、典型的防御性寨堡,城墙10米多高,四角炮楼守卫,三道寨河环护,门外吊桥高悬。旧居整体上按中、东、西三轴线布局,分东、中、西三组纵深院落,共有楼房200多间,分设住宅、学校、兵营、花园等。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门楼,打开可连成一体,关闭则自成空间。这个别具风格的建筑群,由传统砖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构成,房屋顶脊之上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雕图案,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四角桃檐高耸,饰有龙纹兽尖,直指苍穹,气势恢宏。

  进入正门,向北望去,青砖铺地,绿意盎然,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二层楼阁——“落座堂”,位于中组院落中心,格外引人注目。

  为了不走回头路,我们没有直奔“落座堂”,而是按顺时针方向,首先参观西组院落。这里是袁世凯六弟袁世彤修建居住,分前、中、后三进院。前院,现布置有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和夫人吴健雄成果展,袁家骝、吴健雄伉俪都是当代世界杰出的物理学家、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骄傲,为促进中美两国关系、海峡两岸交流以及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院,布置有袁氏家族展,介绍了袁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及成员、成果。十九世纪初业,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及夫人带领子孙们耕读起家,三代奋进,历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造就了一众秀才、举人、进士,成为饮誉乡邦的名门望族。到清咸丰年间,袁家食一品俸禄的六人、二品俸禄的三人、四品俸禄的一人、七品俸禄的三人。袁甲三、袁保恒父子,都中进士,位列“同治中兴”名臣。至袁世凯一代,一举将袁氏家族送上了民国时代大潮之顶峰。后院,布置有豫东民俗展,展出有生产生活用品、家具及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使人们了解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灿烂的区域文化。

  纵观袁氏家族历史,人才辈出,灿若繁星,我不禁肃然起敬。何以如此?我想除了他们每个人的自身因素外,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家风家训起着重要作用。袁氏家族崇尚诗书传家,子弟教育;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尚仁义操守,报国守节。在袁氏家族展中展出的《袁氏家塾训言》、《犯规罚戒简章》等,都是最好的诠释。我在网上看到,袁世凯七子袁克齐曾这样回忆:“父亲对我们兄弟的教育是认真的,请了各科老师来教育我们。先请任课老师吃饭,饭后交戒尺(一尺多长两寸多宽的木板)一个,并说,如果孩子们不听话,就用此尺打他们手心,不要宽纵。”这些家风家训,无疑荫泽后人。在社会高度发达和高度文明的今天,袁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

  参观西组院落之后,我们便来到中组院落的“落座堂”。中组院落,为袁世凯的四爷袁重三修建居住,原分前、中、后三进院,历经沧桑岁月之后,现仅存“落座堂”。里面,开办有袁世凯生平展,详细介绍了袁世凯的一生及许多历史事件。袁世凯,自幼过继给叔父袁保庆,曾出使朝鲜,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后入阁拜相,成为晚清一代权臣,1912年逼清帝退位,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当选正式大总统,1916年帝制自为,改元洪宪,因遭举国反对,被迫取消帝制,同年6月卒于北京,终年58岁。在这个展厅里,最吸人眼球的是两座袁世凯蜡像,一座是袁世凯做大总统时的模样,一座是袁世凯做皇帝时的模样,形象逼真,威风凛凛。袁寨村民用这种方式将袁世凯最大的愿望化为现实,袁世凯如果天上有知,对家乡人民当感激不尽。

  驻足在袁世凯的蜡像前,我思绪万千,五味杂陈。历史的长河已渐行渐远,那些随长河一同逝去的人物,或籍籍无名,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袁世凯作为一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清朝翰林学士王闿运曾写了副对联嘲讽袁世凯,上联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下联是: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横批:旁观者清。但是,也有人说袁世凯编练新军、提议废除科举制度、逼迫清帝退位、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等,称他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我浅见寡识,不知全貌,难以置评。

  东组院落,为三进四合院,是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在石氏庄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前院,又称“荣誉院”,正面是三间客厅,两边是东西厢房,凡朝廷授予袁家的圣旨、嘉奖、匾额均在此悬挂。朝中官员到此,一品官员北堂落座,二、三品文官东厢房落座,二、三品武官西厢房落座,四品官南厢房落座,四品以下官员不得进入荣誉院。现荣誉院已改为办公场所及接待场所。在前院和中院间隔,摆放有几组袁家祖辈蜡像。中院和后院,分别有面阔三间的厢房各一座、面阔三间的主楼一座,这里原是袁家的教育场所和家眷居所,东西厢房现摆放有袁世凯等求学时的蜡像。最值得关注的是后院的楼阁式主楼,为石氏庄园唯一的遗存建筑,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就出生在此楼的西厢房。袁世凯出生当日,恰逢袁甲三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保中大喜,因而为新生子取名为“凯”,再以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取名“世凯”,这似乎预示着这个新生儿将是一生的戎马生涯。

  行走在东组院落,给人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我不禁想起了有关袁世凯的神话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袁世凯是“癞蛤蟆”投胎转世。从外表来看,袁世凯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的姿势是外八字,与蛤蟆长得非常近似。传说,袁世凯有午睡的习惯,睡醒后必先喝茶,使用一只最心爱的玉制茶杯。有一天,一个佣人送茶时突见袁所睡的床上躺着一只大癞蛤蟆,吓得魂飞魄散,玉杯摔碎一地,幸好没有惊醒袁世凯。佣人不敢哭出声来,慌忙把地上扫净,又去找袁世凯的一位老家人请教。老家人便出了一个主意,让这个佣人对袁世凯说:“之所以弄碎茶杯,是因为看见床上躺着的并不是袁世凯,而是一条五爪金龙,因而吓了一跳,茶杯也摔碎了。”袁世凯听后,心中大喜,不仅没有怪罪这个佣人,还给了他一笔钱让他不要声张。

  参观快结束时,同行的一位老同学,也讲一个他听到的故事。袁世凯年轻时来到淮阳太昊陵,巧遇一算命先生,那算命先生对其端详很久,见袁世凯天庭广阔,少年英发,气宇非凡,对他很有好感,就问:“这位公子,你来这里干什么?”袁世凯答:“玩。”听到袁世凯的回答,算命先生大吃一惊,心想:“‘玩'字拆开看,‘王'字代表第一,‘元字'还是代表第一,此人将来必有一地。”于是,就指着一旁地上的“算命草”,让袁世凯拔给他看看。袁世凯用力拔了一把,交给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仔细数数,一共83根,预示袁世凯做皇帝只能做83天。这些传说,虽带有迷信色彩,却增加了袁世凯的神秘感。

  斗转星移,袁世凯的历史已成过去。但袁府的各项古迹已修葺一新,成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和传统。

  2023.6.18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酱油瓶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