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如约而至。小寒不寒,冬日暖阳。冬天的太阳是个宝,让我们一起围炉烤茶晒天阳吧。
于是,几位朋友相约来到位于安庆集贤北路的雨花斋素食馆。没想到在素食馆内,我遇见了三位老朋友。第一位是我的初中同窗何芬荣,她依然保持着少女时代那样娇小玲珑的身材,眉梢有了岁月的痕迹。第二位是我多年的老同事张北极,六年未见,他依然如故,高大魁梧,微笑的面庞,眉宇间透着亲切。第三位也是我的老同事饶忠东,言语不多,敦厚友善,体态稍有发福。久别重逢的感觉甚是喜悦。这世界真的很小,同一频道的人总会相遇。心情愉悦,素食馆内简餐吃得很开心。
素食馆的后院别有洞天,有十几盆盆景,其中一盆黄色腊梅,花蕊半吐,幽香暗溢,另一盆红梅含苞待放,有几株桃树,叶子落光了,枝条萧瑟。冬,终也。一个小小的椭圆形荷花池,池内皆是枯枝残叶,可我依然觉得有一种残缺的美。我喜欢李商隐的那句诗:“留得枯荷听雨声”。不必伤感,生命的能量正在蓄势待发。冬天已经来临,春天岂能遥远?
我走近荷花池仔细看,发现荷花池内有多条红色鲤鱼。我靠近池边说话时,那些小鱼儿仿佛通人性似的,正撒欢向我游来。望着水中欢快的游鱼,我的脑海里灵光一现,突然想起苏轼与王弗“唤鱼池”的典故。苏轼的老师王方让自己的学生们为养鱼池起名,因苏轼为养鱼池起名“唤鱼池”与老师的女儿王弗为养鱼池起的名一字不差,不谋而合,运成双璧,苏轼最终抱得美人归,留下千古佳话。一千年前的“唤鱼池”不复存焉,眼前的“唤鱼池”又会留下谁的爱情故事?爱的故事里有说不尽的美丽与沧桑。
素食馆后院最显眼的是一个木制的枣红色的仿古亭子。枣红色不像中国红那样鲜艳夺目、热烈奔放,它含蓄内敛、不事张扬,正如雨花斋素食馆的法人张北极一样,他几十年演习佛经,弘扬佛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热心公益事业,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居士。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午后两点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我们摆好茶几,放上点心,剪一枝腊梅置于琴桌上。那枝腊梅造型旁逸斜出,别有一番雅趣。点上一炷线香,琴桌上腊梅溢香,香烟缭绕。沐浴在冬日暖阳下,我们的雅集开始了。
首先欣赏茶艺师周莉莉的茶艺表演。第一壶是桂花红茶,第二壶是野茶,第三壶是马肉。此处科普一下,“马肉”、“牛肉”都不是肉,它们属于武夷山岩茶品种。“马肉”是马头岩肉桂,“牛肉”是牛栏坑肉桂。冬日暖暖的阳光照着,几杯热茶入肚,后背微微冒汗。闻香品茗,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好不惬意。
欣赏了茶艺表演之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古琴表演。为大家弹奏的古琴师依然是周莉莉。我们凝神谛听,琴音空灵,似有几分禅意,原来这是古琴名曲《普庵咒》。此曲相传为南宋普庵禅师(1115—1169)所作,曲调雅畅清逸,质朴平实,颇有庄严肃穆之感。
阳光照在周莉莉的脸上,显得明媚生动,她拨弄琴弦,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知性优雅。作为一名中年女子,年过四十以后,她学习茶艺,成为高级茶艺师;学习心理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学习古琴,钻研星象,多年研习佛经,热爱传统国学,热心公益事业。周莉莉是一个“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殆”的女子。我喜欢她说过的那句话:“18岁漂亮,是因为年轻漂亮,40岁漂亮,是因为活得漂亮”。作为一个内外兼修、兰心蕙质的女人,不惧老去。她说:“让我优雅地老去吧”。
雅集中一位莫海大哥说:“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即使到了60岁,依然在成长。”为此语点赞!
李磊,一个千禧年出生的阳光男孩,白皙俊朗,斯文儒雅,从小与古琴结缘,勤学苦练十多年,如今琴技已经炉火纯青了。
他为我们演奏了一首古琴名曲《流水》。他的双手十指修长,皆成玉色。灵活的手指娴熟地拨弄琴弦,一曲《流水》弹得出神入化。我们屏声静气、悄然聆听,随着旋律进入流水奔腾,洋洋洒洒的意境。“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接下来双人表演,李磊弹古琴,周莉莉吟唱《阳关三叠》,一首琴曲不染尘,闻得琴声曲中人。琴桌上一缕香烟袅袅,插香的青花瓷小筒上印有“自在”两字,恰如此时的我们。
接下来又是一个双人表演。李磊弹古琴,伴随着古琴悠扬空灵的旋律,“如是”(网名)翩翩起舞,舞蹈动作中有双手合掌礼佛,有拈花微笑的典故,有莲花供佛的手语。如是穿着宽大的袍服,身轻如燕,舞姿柔美,原来敬佛可以用禅舞的方式来呈现。
最后压轴戏来了,“如是”又为大家表演了一套24式太极拳。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暇日情暖,煮一壶暖茶,听几首喜欢的曲子。弹琴论道,啜饮香茗,畅谈雅叙,此乐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