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徐迅——百年背影

作者:徐迅   发表于:
浏览:13次    字数:122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我赶到浦口火车站,突然想到,朱自清写下散文《背影》整整100年了。这座火车站因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也早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朋友告诉我,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朱自清先生1917年即在此乘车北上;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抵此停灵;1937年,南京沦陷,日寇占领此地……百年风云激荡,浦口,这一座小小的火车站,不仅承载了人世一段美好的情感,遭受过一个民族的苦难,还见证了一个个辉煌或者黯淡的历史背影。

  根据记载,朱自清写这篇散文的时间是1925年10月,如此,父亲在火车站留给他的背影,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分明就是8年。8年,几千个日日夜夜,我不知道怀抱父亲“背影”生活的朱自清先生,心里有着怎样的惆怅与痛苦,但天下的父亲说来都一样,哪怕儿子在外独立生活了多年,哪怕儿子熟悉自己将要行走的路程,哪怕家中光景“惨澹”,以致要“变卖典质”还亏空,然而对儿子的远行依然放心不下。

  就如朱自清的父亲,把儿子送进了车站,还要忙着帮儿子照看行李,忙着和小商贩们讲价钱,忙着嘱咐儿子路上小心,忙着嘱托茶房照应。叮咛再叮咛,嘱咐又嘱咐,等一切都“忙着”安排妥当,儿子让他走,他却依然不走,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于是,戴着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胖胖的父亲,蹒跚地走到月台,穿过铁道,慢慢探下身子,然后又慢慢地爬上来,用两手攀着,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每每读到这里,我的鼻子总是忍不住一酸。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普通平凡而又伟大的父爱,一切都要从儿女处着想,愿意为儿女牺牲自己的一切。

  在浦口火车站的月台上,朱自清不仅流泪、拭干、然后流泪,一下子两次“泪水簌簌地流下来”;而且8年之后,他还是忍不住“在晶莹的泪光中”抓住父亲的背影,还原了这一幕……

  天蓝云白,风和日丽。现在,我站在浦口火车站遗址时,月台上空空荡荡,不见熙熙攘攘的人流,不见叫卖的小商小贩,更不见他们父子相送,寂静得只听得见几声鸟鸣。那段长长的铁轨仿佛也成了一个历史的幻影……

  轨道上青草覆盖,生长着绿茵茵的植物,有几株高大的棕榈树笔直地站立在轨道,有那么一刻,我感觉那是一对对相依相偎的父子,疑心这是散文《背影》留给浦口火车遗址公园最为奇特与美丽的幻影,心里深情地把它们唤作“父子树”了……

  洁净的街区、笔直的轨道……在浦口火车站公园徘徊良久,尽管我再也无法看到父亲的背影,但我还是看到了他的儿子,看到了那个深情凝望父亲背影的朱自清先生——一尊矗立在火车站广场上的铜像:他戴着眼镜,系着围脖,一袭青衫,手里兀自提着行李箱,显得有些风尘仆仆。而在他的旁边,一个座位空荡荡,皮大衣上零乱地放着几个朱红的橘子,那些橘子红得鲜艳,红得热烈。他手里攥着一个橘子,像是在等着他父亲归来……

  雕像铁骨铮铮,栩栩如生——只是现在他不知道,朱红的橘子握在他的手里,就像一束熊熊燃烧的火苗,迸射着人间永恒的亲情。我与先生久久地对视着,不知怎的,这回,泪水忽然模糊了我的眼睛……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逸山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