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雷艳:陪护母亲的日子

作者:雷艳   发表于:
浏览:13次    字数:250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2篇,  月稿:52

  那天夜里,我睡意正浓。忽然,手机铃声响起。我拿起手机,习惯性地看了看来电显示,是弟弟打来的电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弟弟深夜来电,肯定有急事。

  果不其然,电话里传来弟弟急切的声音:“大姐,妈晕倒了,已送医院。医生说是脑出血。现在在ICU抢救。”

  那是一个无眠之夜。我神经高度紧张,时不时看手机,怕弟弟电话、微信传来不好的消息。

  熬到天亮,我收拾好简单的行李,乘坐当日头班高铁向娘家飞奔。与此同时,妹妹也从另一座城市乘坐高铁,朝娘家方向奔驰。

  母亲生了我们姐弟仨,只有弟弟在父母身边长大并留在了父母身边。我和妹妹在外省上学、工作、结婚和生子,陪伴父母的时间十分有限。

  父母年近八旬,生活自理,平日里有个小毛小病的从来不麻烦我们姐弟仨。看着身边的70后、80后朋友因父母身患重疾,过早地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时,我感觉自己非常幸运,很幸福。多年来,我和妹妹除了带父母外出旅游外,其余时间总是忙于自已的事业和家庭,很少回娘家。我们眼中的父母能歌善舞,似乎永远不老。

  我们每日在规定时间内去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探视母亲。三姐弟中,最焦虑、情绪波动最大的要属妹妹了。

  重症监护室(ICU)每日探视时间为14:30~15:00,每位患者每次只能一名家属探视。妹妹第一次探视母亲,因路况原因,到医院时错过了探视时间。护士按规定阻止妹妹进入ICU,此刻的妹妹,已没有了大学教授的矜持,请求护士放行。请求未果,妹妹竟像孩子一般委屈,当众大哭:“我要见我妈,不行吗?”

  我第一次见到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浑身插满各类管子、昏迷不醒的母亲时,几乎不相信自已的眼睛。病榻中的母亲,不再是我心目中那个美丽、自信的母亲,此刻的她生命如此脆弱,危在旦夕。

  我们来到病房医患沟通办公室与医生交流母亲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医生说母亲年纪大,脑出血量多,预后差,要我们有心理准备。听完医生的话,我也忍不住大声哭泣。

  兴许是医护技术精湛,抑或是亲人的呼唤与母亲的不舍,一周后,母亲奇迹般地脱离了生命危险,从重症监护室(ICU)转入神经外科病房。压在我们心上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母亲转入神经外科病房后,我们刚刚放下的心又被提了起来。

  医生说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护理尤为重要。此类患者如护理不当宜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母亲已闯过了手术关,下一步要闯术后并发症关。我们这才意识到必须为母亲请一名专业护工。

  因医院护工需求量大,专业护工供不应求。弟弟负责联系找护工,我和妹妹承担起为母亲翻身、拍背等护理工作。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翻身、拍背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要求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姐妹俩手忙脚乱,身心疲惫,尤其是夜间。作为大姐,我自告奋勇要求轮夜班。第三天,我们如愿请到了一名专业护工,总算舒了一口气。

  由正规护理机构推荐来的护工,是一位从业多年、有着丰富护理经验的五十多岁的中年女性,看上去安静、和善。护工阿姨来了,我们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几天后母亲发烧了,体温最高达38.8℃,且右腿深静脉发现血栓。我们的心又悬了起来。控制母亲肺部感染、预防血栓并发症成了我们和医生的共同目标和交流话题。见母亲每日静脉输入大量抗生素,肺部感染依然得不到有效控制,腿深静脉又出现了血栓,妹妹又开始焦躁不安。妹妹反复找医生,甚至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质疑。

  我心疼母亲,也心疼妹妹。妹妹正值更年期,敏感、焦躁,情绪波动大。母亲病情一有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妹妹都会失眠、血压升高。

  就这样,在神经外科,母亲病情反反复复,各种检查,抗生素调整,对症治疗。半个月后,母亲体温恢复正常,转入康复医学科病房,进入疾病康复阶段。

  母亲在重症监护室(ICU)和神经外科的病友们也都陆陆续续转入康复医学科,在这里增加针灸、推拿、按摩、电疗、气疗及高压氧舱等康复项目治疗。

  曾与母亲同病室的四位病友中,有两位大脑意识恢复,气管切开封管拔管成功。母亲的病情却进展缓慢。母亲肺部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又发生继发性癫痫,依旧昏迷,暂无气管切开封管指征。

  母亲的营养供给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妹妹,每日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思考母亲吃什么。医生给母亲开了蛋白粉,但仅吃蛋白粉不成,必须添加辅食。

  我们去超市购买了鸡蛋、西兰花、山药、黄瓜、青菜,又选购了香蕉、苹果等水果,将蛋、菜蒸熟后加少量开水用破壁机打碎,水果榨汁为母亲鼻饲,增加营养,补充能量和维生素。

  护工阿姨每日除了为母亲翻身、拍背、吸痰、鼻饲外,还需观注母亲的大小便并及时清理,保持母亲骶尾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母亲便秘,护工阿姨用手按压母亲腹部,用开塞露为母亲通便,直到母亲排出大便为止。母亲又连续几天腹泻,且出现黑便,大便潜血阳性。经中西医联合用药,母亲胃肠功能紊乱终于得到改善。

  母亲住院,年迈的父亲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医院离家较远,父亲不宜与我们一道每日去医院探望母亲,只能一个人宅家。每天,我们从医院回到家,父亲总是关切地问:“你妈好点吗?醒了吗?能说话了吗?”我对父亲说:“妈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快恢复。”父亲说:“希望你妈能好起来,哪怕以后坐轮椅都行。”这是父亲的期望。我们用各种温馨的语言安慰父亲,不让他老人家失望。

  远在外省的小姨及母亲娘家亲戚多人冒雨自驾八小时来医院看望母亲。妹夫也远道而来探望。

  我们在母亲耳边大声说话并播放母亲喜爱的歌舞音乐,我们坚信母亲能够听见,只是没有力气睁开眼睛而已。

  护工阿姨为母亲拍背时,侧卧的母亲有时会微微睁开双眼。当母亲微弱的目光与我们对视时,我们如此开心,母亲的眼角也溢出了泪花。一天,母亲仰面躺着,忽然双眼睁得大大的,还眨了眨。这一瞬间恰巧被妹妹发现,妹妹惊呼:“哎呀,妈妈你醒了?太好了!”随即用手机录下视频。我们知道母亲睁眼也许是无意识的,但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母亲每次睁开眼睛都令我们欣喜万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母亲,您听见了吗?我们每日都在呼唤您!母亲,加油,儿女都在您身边,我们爱您!祝您早日康复!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梦婷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