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蒋桂枝——我的相机团队

作者:晓晖   发表于:
浏览:7次    字数:180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53

  我不是摄影发烧友,但从年轻就喜欢照相机。曾梦想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人生百态,留住大千世界的美好。

  儿时记忆中,照相机是个“高、大、上”的稀罕物,当年有照相机的家庭少之又少。拍个全家福、百岁照、结婚照等,都要去照相馆。那时我感觉照相机很神奇,一个方盒子放在木制架子上,外面蒙着一块厚厚的黑布,摄影师变魔术似的,忽而钻进黑布里面鼓捣着什么;忽而钻出来,用手比划着大声说:“小朋友别动,来、来、来看这,好,笑一笑”。摄影师把手里的胶皮球一捏,“咔嚓”一声,影像瞬间就定格了。那个方盒子里有多少秘密呢?我一直渴望去探究。

  七十年代初我参加了工作,出徒后每月工资几十元。直到结婚夫妻俩的工资还不到三位数。对于照相机我根本就不敢涉足。

  八十年代,生活费有了些许结余。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拥有了一个相机小“团队”。这个“团队”先后有五名队员加入,它们用清澈的眼睛捕捉生活的美好瞬间,记录岁月变迁和生活的酸甜苦辣,把岁岁年年剪辑成一段段让人回味无穷的精彩片段。

  一九八七年四月,在鼎章照相馆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东方牌S4-35型相机卖七十五元。得知这个消息我左掂量右思量,真心想买又舍不得。七十五元对于当时工资只有几十元的我来说也是大手笔了。而且那时已用彩色胶卷,最常用的有富士、柯达、柯尼卡,这几种三十六张的每卷价格大约十八至二十块钱左右,便宜点的乐凯牌也要十五六元,再加上冲洗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想到此我说:“不是生活必需品不买了”。爱人知道我的心思悄悄地买回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部相机成为“团队”第一名队员。

  最初使用相机时不会上胶卷,琢磨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打开胶卷舱门,将胶卷放入左侧的舱盒里,抽出一小节胶卷头,将上下两排小孔挂在牙轮上,再放入右侧轴上的槽里,合上舱门转动机身的手把过卷,手轮上的数字有变化胶卷就上好了。

  那年五一节,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带着相机去公园拍照,拍一张就要手动过一次卷,相机连续发出“咔嚓、嗤,咔嚓、嗤”的声响。满怀期待地去冲洗,结果三十六张的胶卷,成像才二十二张,看着一段段没有图像的底片,我既懊恼又心疼。买胶卷加上冲洗将近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呀!哎,就算是交学费吧。

  后来开始流行“傻瓜”机,二零零五年我用253元买了一部三星FiNO20DLX型相机。体积小也轻便,还省去过卷环节,不用调光圈速度,拿起来就可以照,提高了成像率。

  随着数码科技的普及,数码相机进入了大众视野。它凭借拍摄成本低又即拍即得,不理想的照片可以立即补照,一张内存卡能循环使用,照片可直接保存在电脑里,操作简单方便灵活,照片还可以做后期处理,网上传输交流方便等优势而很快流行。

  我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是佳能A540型机,只有烟盒大小,需要装两节五号电池。刚买来时真是爱不释手,拿在手里反复地翻看,一个体积那么小的盒子,就能拍出色彩缤纷的美照,感觉很神奇。

  后来,我又买了一部柯达M341型卡片机,它的特点是锂电池可以充电,不用换电池而且体积更小更轻薄,比之前的佳能机有了更大的优势。

  二零一二年,我用七千多元购买了一部佳能650D单反相机,虽然说价格是那台东方相机的一百多倍,但购买时却比当年慷慨得多,丝毫没有犹豫。

  三十多年来, 我的相机“团队”伴我走过大江南北;拍摄了无限的风光;记录了平凡而又多彩的人生;留住了亲情爱情的美好;记载了生活步步高的脉络。每一次的“咔嚓”声,定格的是瞬间,留下的是时代印记。我相机“团队”每个成员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记录的故事无论大小,都承载许多的回忆和感动,故事里的那些爱、那些温暖,都是心中抹不去的印迹。

  如今,手机照相功能越来越好,像素不亚于相机,甚至还要高于它。摄影已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拿着手机随手就拍。现在玩胶片相机的,除了搞专业摄影的人,就是一些怀旧的潮人,我的老相机早已不用了。尽管如此,我还会经常把我的“团队”集合起来,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回忆一起走过的每个瞬间。感谢你,我的伙伴们,是你们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生活的美好,让我在简单中寻觅到丰富,在平淡中发现了精彩,在琐碎中找到了快乐。

  闲暇时,我会把一摞摞的相册随意地堆在桌上,慢慢地翻看。这些照片带着我穿过时光隧道,找寻那些封存在记忆中的影子。尽管有些已经不是那么清晰,有的照片已经泛黄,有的或在不经意中遗落,有的照片虽在人却远去……可那光与影定格的故事,永远珍藏心底。

  作者简介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晓晖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