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陈天宝:军营·窑洞

作者:冰薇文   发表于:
浏览:17次    字数:147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1篇,  月稿:0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所在的部队奉命到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执行国防施工任务。从山西一个叫七狼窝的地方,向西八公里,跨黄河至南村坡,千军万马要在黄河两岸大兵团施工作战。

  自己动手建几栋活动板房,用竹竿、竹笆、油毛毡搭建简易房外,部队大多住在漫山遍野的土窑洞里。

  我们连和团部机关同住在南村坡一个稍大一点的喇叭形的山沟里。我们挥动锹镐,把旧窑洞扩宽加深,垒好门窗,填平窑洞前的洼地,铲除杂草,仅用两天功夫,一个崭新的营区呈现在眼前。

  对年轻的我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而且陆续听到有关这些窑洞的旧闻轶事:机关住的几排平顶窑洞,竟是解放前阎锡山部队司令部所在地。最后一排平顶窑洞是阎锡山部队的“忠烈祠”。机关门前坪地下方两孔窑洞,则是阎锡山设的地牢,专门关押共产党人、爱国民主人士和不同政见者。站在这坪地向西南方望去,有用方形条石垒成的几孔窑洞,那里曾经是阎锡山开办的银行……

  阎锡山部队住窑洞,是为维系摇摇欲坠的旧伪政权。今天我们工程兵部队同样驻扎在这里,却是为国分忧,为民造福。几年下来,我们劈波斩浪斗恶水,峡谷凌空架桥梁,悬崖峭壁修公路。

  工程兵部队总是与山水顽石、炸药雷管打交道,再加上作业点的险峻和当时爆破技术的局限,尽管安全施工常抓不懈,并加强了很多硬件防范措施,但伤亡事故仍在所难免,有11名战友在此次工程施工中牺牲。职务最高的是我排副排长李永明,1969年入伍,四川省安岳县人,中共党员,牺牲时年仅22岁。

  那是一个大年三十晚上,连队要求我们排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后,第二天放假欢度春节。施工作业面上,有五台高压风钻机,同时从不同距离,不同方位打炮眼。副排长李永明操作其中一台正干得起劲,突然约十多立方米的岩石崩塌下来,李永明被压在岩石下面。当我们和全排同志火速赶到事故现场,用双手扒开岩石,把副排长李永明从石头堆里救出来时,已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一身绿军装已被鲜血浸透……

  当我们圆满完成任务,离开连绵起伏的群山,离开窑洞,离开黄河时,我面向南村坡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再见,南村坡!再见,军营窑洞!

  再见,何日又能再见?时隔三十八年,机缘终于来了。我家第二代军人又战斗在黄河岸边,距我过去战斗过的地方仅一百多公里。我和老伴乘到部队探亲的机会,在家人的支持下,重回南村破,实现了萦绕在我心中多年的夙愿。

  2008年8月的一天,我和家人首先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离瀑布下游几百米,就是我们工程兵部队所建的黄河大桥,它像一道彩虹横跨黄河两岸,远远望去,大桥上车辆人群川流不息。从黄河大桥桥头山西一侧,乘车半小时就到了南村坡。

  原团部机关窑洞门前,一块铜牌赫然醒目:“国民党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几名工作人员忙迎上前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导游。38年弹指一挥间,我不知自己当时是激动还是稍有失望,轻轻地说:“谢谢,谢谢,不用介绍,不用介绍!”

  我多想看一看部队当年住过的那些窑洞,却什么也看不见了,已被厚厚的植被和望不到边的苹果园所遮掩。我多想看一看当年部队集合听首长作报告、看地方政府慰问演出、看电影搞活动拉歌的地方,还有我们的篮球场,找不到了,找不到了……我在心里念道。

  眼前,几排崭新的,用青砖垒成的窑洞,窗明几净。窑洞前,仿古式的旌旗,在风中高高飘扬,上书“农家乐”“窑洞宾馆”。当年的南村坡,如今已成为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我们工程兵部队曾经奋斗的那段岁月,已不见踪影;我们曾经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南村坡,我魂牵梦绕的军营窑洞已褪尽昨日的风采。但是,那段历史如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激情与欢唱永远驻留在我记忆深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