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冬奥故事”的在场性讲述

作者:文大侠   发表于:
浏览:112次    字数:166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4篇,  月稿:0

  现场感,是朱阅平《冬奥序曲》一书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解读密码。从冬奥工程建设现场出发,以纪实的手法和小说化的语言切入冬奥,讲述冬奥工程建设过程中,崇礼区在场的领导干部、普通职工以及每一个为冬奥建设奉献力量的普通人,讲述这些平凡的在场者在工作、生活合力拧搅出的漩涡里,激荡出的家国豪气、个人抉择、灵魂拷问、向上精神;讲述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及其相互作用下的成全与悖逆、纠葛与和解。76个冬奥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在这些在场者故事的讲述中铺陈出还原现场。个体精神在集体主义思想认同基石上迸发出来的时代精神、冬奥精神,由此得以探索、挖掘、具象呈现。

  无疑,奥运,天然地具有世界性属性。冬奥故事的书写、讲述,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和场域。张家口崇礼本土作家朱阅平与他的《冬奥序曲》一书,以及他满怀雄心壮志创作的冬奥三部曲中第一部《雪国崇礼》,都成功地做到了这点。他将笔下的冬奥故事,置放于国际化的场域中,并嵌入奥运史的历史坐标中来进行观照、讲述,由此为读者提供了认识冬奥、理解冬奥、解读冬奥的开阔视域,冬奥精神,在阔大的讲述场域中,获得独具特色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表述。

  沿着朱阅平的讲述,走进冬奥建设的现场深处,那些遮蔽在浩大工程、宏大的国家精神光辉下的冬奥建设者个体身上发生的温情、悲喜、离欢故事,以及由此汇聚出来的冬奥精神的光核,在朱阅平的笔下,得以在场性、当下性地呈现。朱阅平妥当地地安置了冬奥工程的国家话语与冬奥建设者个体生命、以及由此合力汇聚成的冬奥故事之间的架构、关联。个体建设者的生活化表述,对他们的神态、语言、衣着、行动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思想抉择、灵魂拷问的纠结、矛盾等等小说化的描述,共同构成了冬奥故事的细节性表达。冬奥工程的专业知识性记述,如写崇礼电力的周恩忠巡视线路:“崇太311线路,共96个基站。前太315线路,共69个基塔。每个基塔240多米,有的600多米。”写崇礼电力建设时的艰难局面:“10千伏多能互补智能电网,综合示范新建工程的古杨树220千伏、云顶110千伏、太子城11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用地的批复,石窑子、石咀子、清五营3个35千伏变电站,7条新增35千伏线路的征询意见函,需要来往于崇礼所有8个乡镇、20余家部门的同意与批复。”写两个奥运核心区水厂工程:“棋盘梁村的冬奥核心区地表水厂及输配水管网项目,建设规模按最高日供水规模1万立方米建设……输水工程:铺设太子城分水口至棋盘梁地表水厂输水管线2×3.5km;供水工程:铺设棋盘梁地表水厂至云顶供水管线2×5km,铺设棋盘梁地表水厂至北欧中心、冬季两项中心和太舞供水厂管线2×3.5km……整个管网,城区加上核心区,长度在100公里左右。双线铺设,就相当于200公里……”这样的文字叙述,则有效增强了叙述的现实性与现场感,与鲜活的冬奥建设者个体相互映衬,彼此之间相得益彰,鲜活生动,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与纪实性得以妥帖结合,冬奥故事的讲述,具有了有效性、现场感、文学性、纪实性。

  跃动在《冬奥序曲》一书中的,有巡山的“老妖精”周恩忠,有国家电网铁人刘志军,有通衢四方的追梦人方晓东,有种桃种李种春风种出一片大山绿色浓荫的杨建忠,有为冬奥守住一片“奥运蓝”的黑脸王建东,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韩晓毅、赵筑英,有残疾人运动员张丽娜、王伟,有残疾人的娘家人崇礼残联理事长刘晓燕,有构建崇礼体育产业的孔德云,还有整个崇礼冬奥工程建设的规划者、设计者、支持者、执行者……这些人,这些事,在冬奥建设工程的现场实录中存在着,发生着,讲述着。崇礼,这个掩映在大山深处的小城,以及小城里的冬奥建设工程,伴随着这些冬奥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支持者的事迹的发生、讲述,徐徐呈现在世人眼前。朱阅平殚精竭虑地在书中提供着纵深的视野、对话历史的冬奥场域,做到了历史与当下、宏观与微观、冬奥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作品赋予了时代的现场感、地域的广袤性、内涵的厚重度。

  基于这样的写作效果,这部书的写作,对于作者的思想能力、艺术把控能力、思考能力、视野维度等等,都是巨大的挑战。朱阅平在努力实现着这一创作标高,用心、用情、用力讲述着冬奥故事,努力为冬奥留下历史的注脚。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故事 冬奥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