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今生都不会忘记的地方

作者:牛奶少女   发表于:
浏览:21次    字数:326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37篇,  月稿:0

  这次旅行,一路向西,最后一站是重庆磁器口。与去所有的地方一样,在磁器口,我还是不停地撷取美好的片刻,记录难忘的时光。这,是我的习惯。

  磁器口在重庆巍巍的歌乐山下,在滔滔的嘉陵江畔,是一个古朴风韵的千年古镇,堪称浓缩版的“小重庆”。

  说磁器口是千年古镇,有史可鉴。当地有个热心人向我介绍,说宋真宗咸平年间,这里叫白岩场,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流落到重庆,曾在白岩场的宝轮寺隐匿长达5年,世人知情后,将白岩场改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龙隐镇瓷器业发达,加之“瓷”与“磁”相通,将这里改称为磁器口。

  傍晚时分,我沿着一条悠古的石板路,走进磁器口古镇。此时,正好华灯初上,古镇的大街小巷七彩斑斓,绚丽多彩,闪耀着几分妩媚和灵气。两边的商铺门庭若市,商品琳琅满目,商贩大声吆喝,游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游客的欢声笑语和商贩的吆喝声交织一起,宛如一曲悦耳动听的歌,飘荡在古镇的上空,飘散在时光的记忆里,现出一派热闹繁华景象。

  走在这条青青的石板路上,古朴的民居,苍老的古树,“九宫十八庙”的古迹,建文帝隐居宝轮寺的传说,都让我无限遐想和思绪放飞。磁器口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和谐共生,交相辉映,兼容并举,彰显了它的特色和与众不同,更彰显了它“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向游人倾诉千年的世事变迁,岁月沧桑。

  这里有道特别的风景线,就是“山城棒棒军”。他们肩扛一根棒棒和绳子,穿梭在古镇的大街小巷,或帮游客挑行李,或帮商家搬运商品。用一根绳子系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用一根棒棒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那些吃苦耐劳的“棒棒”,是山城重庆特有的群体,特殊的风景线,他们用勤劳和诚信,诠释着巴渝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棒棒”既是山城重庆亮丽的一道风景,又是巴渝儿女勤劳和诚信的城市名片。

  踏着千年石板路缓缓前行,沿街木建筑的老旧重庆民居作坊一一投入眼帘。古镇老火锅底料作坊里,木门前,一个锃亮的不锈钢灶台上安着一口大锅。神情悠然的炒料师傅戴着白帽,系着围裙,手执一根有年代感、质地特别的木棍,在锅里悠悠地打着圈搅动,大口铁锅里翻滚着腾腾的红浪,原来正用守旧的手工作坊作业方式熬制巴渝火锅底料。麻辣鲜香久久萦绕于空气中,让人垂涎不止。

  再朝前走,见一间作坊门口的炉子生着火,架子上烤着牛肉,烤肉酱刷上去,炉火滋滋燃烧,烤肉的香味迅速窜入鼻息,占领一席之地,劫住脚步,一副欲与火锅味儿平分秋色的态势。这样的店不止一家,就像西湖龙井村家家制茶一样,满大街热漉漉的麻辣香味、孜然味飘入呼吸,手无寸铁地侵占了味觉。

  街头,偶有三两个摊子摆在街上,朴素的木桌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鸡毛毽子,我忍不住伸手拿起一朵,在街头踢了起来。桌旁,老人穿针引线,一针一针做毽子。她抬头看我一眼,不阻止也不揽生意,随和得如同邻家阿妈,没有一点市侩之气。或许,老人们并非为卖而制,只是想让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不被滚滚的潮流风烟所淹没。

  毛血旺是磁器口名特三绝之一,自然是必点菜。毛血旺是将毛肚、鳝鱼、鸭血旺一起煮。在川渝地区经过演变,材料有所变化。与“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涮羊肉和烤鸭等于没到北京”的说法殊途同归,民间有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到“磁器口”的说法,只有在磁器口才吃到地道草根的毛血旺。

  每一道有名的菜品,江湖都有传说。相传,7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贩张氏胖嫂,在杂碎汤里直接投入鲜生猪血旺,血旺竟越煮越嫩,味道更鲜,从此便流传开来。因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由于毛血旺麻辣鲜香四味兼具,汤汁红亮、味浓独特,最重要的是确实可口,渐渐地,就成了社会各阶层脍炙人口的巴蜀名菜。

  游玩磁器口,最美的相遇总在最后。沿着青青的石板路,转过两道幽静的巷口,走进古树浓荫的巷子深处,一座古色古香,结构精致,布局紧凑的四合院民居呈现在游客眼前,它尤显古朴,颇具风韵。四合院大门的门楣上“耕读渔樵”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它雕刻精致,形象传神,精美绝伦。

  漫步四合院,浓郁的中国传统韵味,让我感受到了当年主人淳朴的治家之风。小院正厅悬挂着渔夫、樵夫、农夫、书生四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代表古代人民基本生活方式,也代表农耕社会黎民百姓对“渔者有其泽,樵者有其林,耕者有其田,读者有其书”的美好愿景。而将“耕读渔樵”融入生活的细节之中,则彰显一家之主对后人的期许和教诲。

  徜徉在那座带有幽静古朴,岁月沧桑的四合院里,无限遐想着那里鲜为人知的过往,领略着那里古色古香的风韵,品读着那里“耕读渔樵”的治家理念,视线里的一窗一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触及灵魂深处的幽谷和恬静。或与一幅画的对视,或与一棵树的独语,或与一朵花的对白,会以为时光倒流,听任岁月悠悠,芳草斜阳。

  如今,磁器口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镇之首,除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巴渝民风特色外,我想,与那条历经千年风霜雨雪洗礼,却依然默默坚守的石板路密不可分。

  古镇美女,古镇情怀。走在磁器口古镇的大街小巷,街上美女随处可见。有本地美女,也有外地美女,把古色古香的千年古镇装扮得更加美丽柔情。美食店门口,会看到各种造型的“吃货”美女,她们完全被美食“俘虏”了,不顾淑女形象,尽情地享受美食。吃货百态,一目了然,反而显得可爱,成为一道亮丽的“美女吃货”风景。

  磁器口人声鼎沸的热闹,冷清寂静的萧索,安然恬静的日夜,彻夜不眠的白昼,多少日月流转,多少岁月飞逝,潺潺的嘉陵江水依然在小镇身边流淌。白天喧嚣,让我体会到生生不息的活力,夜晚清幽,让我体会到岁月静好的意境。走过每条街巷,不难发现,这里酝酿着浓厚的古老历史与传统文化气息,宛如打开一扇窗,发现多彩的世界去探索。

  我用眼,探寻曾遗存的明清风格建筑,一排排屋舍座落街两旁,如此完好的风貌,错落有序,古朴素雅;我用心,穿越时光隧道,感触街巷岁墙的呼吸脉跳,青瓦檐窗的风云变幻。我放慢脚步,聆听画中游的流逝心声与浅吟。

  在古镇走累了,街边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小茶馆,找上一家坐坐。茶馆也是一大景观,相传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探讨人生,关心国家大事。在喝茶品茶的同时,也有机会欣赏到当地的民间艺术,川剧坐唱、四川清音、变脸巴渝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等,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比如此时,我走累了,就去一家店喝茶。我的桌子凭栏,坐在位置上就能俯瞰演艺台。

  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茶性纯净,客来敬茶,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也是好客的巴渝人的传统。演艺台上,一曲《精忠报国》的音乐中,功夫茶茶艺师登场,拉开茶艺表演的帷幕。茶艺,融纳盖碗茶的起源知识、茶器茶道茶展示和技艺观赏,一起洗尽尘心。一把长嘴壶,在茶艺师手里飞舞,不出茶时滴水不洒;出茶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畅流无阻注入茶盏,博得阵阵喝彩。

  你方唱罢我登台,功夫茶艺表演结束,川剧又起。

  慢慢品尝着巴渝特色美食,慢慢啜饮着苦荞茶,看戏,喝彩声声声入耳。跻身市井,传统技艺在这里有完好的保留和承袭,恍惚中,时光倒流。

  喝了茶,走出店家,重新踏上一条石板路,像似有了新的感悟。

  一条石板路,串连着磁器口古镇的大街小巷,串联着南来北往游客的魂牵梦萦,承载着磁器口古镇的前世与今生,倾诉着磁器口古镇千年的寒来暑往。历史的光辉与久远,都见证着磁器口古镇沧海桑田的荣辱兴衰。

  一条石板路的千年坚守,支撑着磁器口古镇的骨和架,默记着斗转星移的的历史变迁,载写着尘世年轮的风雨飘摇,潮起潮落的时光动态,滋养着灵和魂,彰显了它们的荣辱与共,相依为命。这条石板路,仿佛是巴渝儿女不屈不挠精神的化身。

  夜,越来越静;夜幕下的磁器口,越来越美。“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你的古朴风韵,就是你的最美。

  留恋处,兰舟催发。返程时,不禁频频回首,磁器口,一条石板路的千年坚守,是一个来过今生都不会忘记的地方。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