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时代,是生活非常贫困的年代。人们为了生火做饭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磨难。
我的家乡在大南山脚下飞狐峪口外边紧挨山,峪里头的山坡上长着灌木丛,有柴瓜搭,白胡松,桦树,山柳,沙棘木等,长久以来的传统就是靠山吃山,靠山吃饭,砍上山柴晒干烧柴做饭冬日取暖。春天拾茬子,秋天背棒干(玉米枯杆),那时候没有电,人们劳动之余拾柴火,收工时背上背上一背谷黍玉米茬回家生火做饭,哪象现在全用电。
我们在一起经常玩的小伙伴,都是十来岁,一起上学一起玩,家境都很贫寒,都想为家里分担一点,几个人一合计,就想去上山背柴火。
星期天和放假的时候,就三五个结伴一两个同行,插上镰刀挎上麻绳就岀发。一路上兴致勃勃向南行,目的地是飞狐峪口外侧李峪沟,从村口南行是曙光厂的进厂油漆路跨过沙河过水路面和人行桥向东山脚下进东峪厂区,向南沿洪水冲击形成河道的沙石滩,脚下全是河卵石,高低不平岖崎弯弯。一直走到峪口不进峪向西南方爬上小峪,人称李峪沟。
第一次上山颇有新鲜感,随着一步一步前行,拐过一道道弯,上坡一低头脚下腿也弯,山势越高越气喘,感到吃力了歇一歇喘口气停一会再爬山,大约一个多小时到了沟里边,抬头望对面山高林密沟纵横,回头望山下人迹罕至没人烟,仿佛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稍事休息,开始各自寻在一片有柴的地方,挥动镰刀一棵一棵地割断放在一边,柴堆累积到一捆的时候,准备背着下山。一根麻绳中间捆,两支胳膊把绳穿,背在背上往回返。
上山容易下山难,背上山柴腿背弯,背上沉甸甸,身上直冒汗,有一次不小心割破手指没办法,鲜血流不止情急之下抓起地上泥土一盖,血渐渐止住了,从袄里子扯下一条布把伤口一缠忍痛接着干,现在伤痕依见。
第一次背负山柴沉重感压得气喘,负重前行头上冒汗,两腿发软,这可真是受罪难耐,没办法谁让咱出身贫寒呢,只有坚持着走吧!见到路边有大石头放在上面歇歇再走,低头向前行脚下乱石滩,抬头望前方泪眼流满面,坚持就是胜利,忍耐就到终点,好不容易到了家放下柴背衣己湿完,口干舌燥赶快倒了碗热水解渴,缓了一阵子才吃了点饭。
第一次上山背柴初尝人间苦,也收获了劳动成果,心里有了能为家做一点贡献的成就感。这就是初尝人间苦和累,少年立志不畏难,历经沧桑苦磨练,人生之路不平坦,回忆往昔倍感今日幸福甜。教育青年下一代。艰苦奋斗度难关,不要忘记父辈怎奋斗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背柴火只是生活中的缩影点滴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