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桥边有一棵大榕树,夏日的阳光透过榕树宽大翠绿的叶片,洒下斑斑驳驳明亮的圆形光斑。榕树下下午五点以后就会有许多乡下的菜农陆陆续续把自家种的菜运来摆地摊。摆摊的绝大多数是大伯大婶,很少有年轻人。
新花生上市了,我细心地在花生堆里挑一些饱满光滑的,准备回家煮五香花生吃。
一个女孩在大榕树下守着一个菜摊,乌黑的长发,明丽的脸庞,额头上排满了大小不一的汗珠子。她边和买菜的婆婆大娘讨价还价,边大声和旁边菜摊的中年妇女吵架。
“我不知道造了什么孽?养了你这么个不成器的讨债鬼。”
中年妇女皱着眉,垮着脸,瞪着眼,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大有她做不到,但凡她做得到,她就要一把把女孩子按回肚子里,不要她来世上的悲愤交加。
“我咋讨债了?天气这么热,我还不是天天出来卖菜。”女孩子嘟着嘴巴,翻着白眼,气呼呼地说。
“卖菜怎么了?要不是我天天卖菜,你还要饿死呢。你要是像张燕那样学习好,我也不要你卖菜,你天天待在家里享福就行了,可惜你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享福的命。”中年妇女冷笑说,毫不留情,说的话直戳女孩心窝子。
女孩子把手里整理的苦苋菜往铺在地上的厚塑料纸上狠狠一掼:“不卖了,天天就知道往人心口上捅刀,自己没得本事生出张燕那样女儿,怪我做什么?”
“不卖菜,想干啥去?是不是想去外面当流浪狗?”那当妈的可是步步在进逼。
“当流浪狗怎么了?又不是没有去流浪过。”
女孩满腹委屈地嘟囔着,大概想到流浪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吧,眼睛里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咋的?还想跑出去,出去了就不准回来了。你再顶嘴,看老子咋收拾你,……”。这妈越说越激动,还在四顾找趁手的工具,好像立时三刻就要给这女孩打上身。
“小妹妹,你这茄子好新鲜的,给我称几个吧。”我看这母女俩闹得越来越凶,就从卖新花生的摊子转到女孩的摊子上。想转移转移这母女俩的注意力,缓和缓和她们箭拔弩张的争吵。
女孩红着眼睛,忙给我拿塑料袋,帮我挑茄子,我看这女孩还蛮勤快的,就劝那个母亲说:“你女儿多乖啊,还能帮你干活。只要她健健康康的,懂事勤快的就很好了,你还骂她做什么?”
“健康什么?”女孩小声嘀咕说,“我都不知道割腕自杀好几次了,“我妈看不见的,她非把我逼疯不可。”女孩愤愤地说。
这就很严重了,可是那个做母亲的还浑然不觉。
“哪个逼你了?你整天装疯避强的,要死要活的,想吓哪个嘛?哪个又是吓大的?”这母亲可是咄咄逼人得很,一句话也不肯少说。
“你究竟想要一个健康活泼的女儿,还是想要一个精神不正常得了精神病的女儿?”我有点看不下去了,半吓唬半规劝地对这个母亲说。
“你要想你女儿好好的,你就要多关心关心她,不要老是骂她,不要老是拿她和别人比。你要是打心眼里不爱你女儿呢,你就天天骂她,天天逼她吧。”我这话就说得有点唐突了,我不过是个旁观者而已,所幸的是那母亲并没有骂我,她闭了嘴,陷入沉思状,她心里终究是爱女儿的吧?
但是这个母亲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
现在有许多家长缺乏和孩子正常沟通的能力,他们面对孩子一些不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行为,采取的还是简单粗暴的方式:非打即骂。现在的孩子自我觉醒的还是很早的,他们为了保护自我,就容易和父母产生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还会漫延到学校教育,最后造成孩子无论在学校和家庭里都找不到精神力量(安全、幸福、快乐、希望等),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我真是同情那个女孩子,也同情那个母亲,她们不知道怎么处理她们之间的关系。母亲的诉求和女儿的诉求南辕北辙,妈妈要求女儿学习好,而女儿在学习上实在缺乏天分;女儿希望妈妈包容理解她,可是她妈妈必须要求她学习好,只要她学习不好就是罪大恶极,就是原罪,哪里还对她有宽容和爱?只有步步紧逼的打击和抱怨。她们之间爱恨交织,极限拉扯,其实这母亲不知道,这女孩子的情况是很危险的。父母对孩子要有基本的认识,接受现实,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换句话说,你的孩子是什么料的,你心里要有一个数,别要求孩子做做不到的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伸出去拥抱的双手,是温暖的怀抱,是慈悲和接受,而不是扼杀孩子幸福、快乐、自由的理由。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的能力和方式方法却是一门为人父母需要永远学习的功课。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好好学习这门最最重要的功课,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温柔慈爱的怀抱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