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城中,南北向流淌着一条孟克河,城内河的中段上有五座桥,最南的一座东端伫立着穹形圆顶的体育大楼,最北的一座桥上竖立着硕大的玦形雕塑,其间约略八里长。两岸柳绿桃红,大树成荫,方形石板铺就的路面,各色花树围着的小广场,是居民悠闲、遛弯、娱乐活动的好去处。立夏前后,风吹于南,橡胶坝中间的河水汪汪的,扭秧歌的锣鼓声蹦进水里,嘭嚓嚓的伴舞声跳在水面;号称“水上游击队员”的水鸭子,或单或双或群,一会儿浮在水面,一会儿缩脖、低头、翘尾,迅捷地入水,偶尔展翅在水面上滑行一段,忽地钻入苇草丛中,隐身不见了;水波呈鱼鳞状一个波峰推着一个波峰向北,带着岸边人的祈愿汪汪地流,一种创生的力量勃然跃动;中国宝东方白鹳在2024年的春天曾翔舞栖息于河川。这孟克河有“柳叶化鱼”的传说,更有“三声响”的不绝于耳。确实:孟克河上五桥翔,日光月影八里长;柳叶化鱼三声响,美妙传奇四海扬。
第一声是风声,风力大时间长。形象的说法是“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夏,从夏刮到冬。”
历史记载,1976 年,敖润苏莫苏木荷也勿苏嘎查有 46 户人家被风沙逼迫迁出。1981年5月10日,连续三天三夜的飓风过后,堆沙阻断了京通铁路,有的路段甚至积沙 2米,导致该线停运 72小时,造成重大 损失;在北部沙区,牛犊子顺着积沙上房掉进了做饭的老铁锅……
由于风沙干旱影响,过去一段历史时期内,敖汉旗的农业生产状况曾经是“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农民烧柴的来源也是“别具特色”:扫羊粪,十岁左右的小孩子们占领根据地似的你一块我一块地用扫帚清扫羊粪蛋。抢牛粪,每天早晨几条耕牛被赶出牛圈时,在后面跟着捡牛粪,为了抢一堆牛屎,平时很要好的小伙伴,红脸都是轻的,时常动起扫帚和牛粪叉子!上山搂干柴,在寒冷的冬季双手被冻得红肿起来,痛痒难耐。
第二声是树声,“中国天然氧吧”“全球生态环境500佳”,享誉世界。
从建国初期栽植第一棵柳树到现在,敖汉人挥锹舞镐、叩击地表的声响回荡了70多年,薪火相传,终于构建起一幅“风拂绿树千层浪,水润农田万重彩”的塞外绿色生态景观。至 2020年,敖汉旗森林覆盖率达到 44.17%,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敖汉旗相继获得“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球生态环境500佳”“中国天然氧吧”等殊荣。2023年10月,敖汉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工程固沙项目又开始实施。这一历史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就在《祖国北疆的“敖汉绿”》一书中被概括为“敖汉绿”。
敖汉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国家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为全球生态恢复和沙漠荒山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的“敖汉模式”。六道岭、黄洋洼、三十二连山、马场梁、马鞍山、敖润苏莫治沙工程、李儒碑、连长山,人文精神与生态美景交相辉映,来自全国各地的敖汉干部学院学员在这里长精神强筋骨,矢志不移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伟大实践。
第三声是米声,世界旱作农业遗产地,世界小米之乡。
孟克河上有一座桥,桥上耸立着一座玦形塑像,来源于兴隆洼文化,是C形龙的前身,把八千年文化高高擎起。敖汉小米已经荣获"2023年度内蒙古知名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品牌价值达273.15亿元。
民间有高人传承包括谷子种植在内的旱作农业技术。包括敖汉谷子中的“红谷兔子嘴”“毛毛谷”。播种这两样谷子最好是选择绿豆茬的耕地。绿豆的根系相当于给谷子提前施了一次肥。种植绿豆,如果想让它长得好,就在绿豆长出叶片后,用尿素和着除草剂喷一遍,既壮苗又除草。培育谷子生长是有技术的。“碌碡压幼苗”是其一。幼苗刚出来的时候,用碌碡压一遍,压完后,灰黑色的碌碡滚子身上全成了绿色。第二天早上幼苗再次挺起,就达到了目的。这样做,谷子分蘖多,产量高。这样做要掌握好压幼苗的时间关口,幼苗一寸左右为宜,太小或太大都不行。
传说中的“柳叶化鱼”又是怎么回事?其实形容的是一种沧海桑田之巨变。似在梦境,一日清晨,风和日丽,在孟克河畔石板路散步,一棵大柳树下,一渔夫执竿垂钓,鱼篓内装有奇特未曾见过的长条形鱼,问之,答曰“柳叶鱼”。怎么形成的呢?回答是听过“三声响”的柳叶入水,即化为柳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