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长城谣》唱得好:“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对此,我有极其深切的感受。55年前,我从江淮大地参军入伍来到了绵亘燕山,在长城脚下的军营服役数十载,长城内外是我可爱的第二故乡。
1969年底,在党和国家“要准备打仗”的号令下,为保卫华北、保卫首都、保卫祖国,我们部队奉命离开原来的驻地天津市南郊区,开赴燕山深处,驻防长城内外,进入预定作战地域。在部队移防的同时,我和千余名安徽省肥东籍新战士告别家乡,登上军列一路往北奔驰,到北京后,又进入燕山山脉的崇山峻岭,沿途慕田峪等多段雄伟壮丽、蜿蜒恢弘的长城,透过车窗映入我们的眼帘。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平生第一次见到长城,心中是无比的震撼和惊叹。那时,部队移防不久,还没有建起营房,以营、连为单位分别驻在长城内外的各个村庄,由此,我们的军旅生涯与长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入伍之初就在长城内外的广阔地域,针对现代战争特点和高科技武器装备,展开了全员参加的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空袭的突击训练,全面快速做好临战准备,捍卫北京北大门,构筑古长城内外的一道全民皆兵的“钢铁长城”。
1970年12月,贯彻毛主席关于“这样训练好”的批示,我们部队在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域进行长途野营拉练,沿怀柔、密云、平谷、蓟县、遵化路线,往返行程数百公里。不仅领略了慕田峪、河防口、司马台、金山岭、古北口、将军关、黄崖关、洪山口等长城的无限风光,还在这些长城脚下安营扎寨,通过全副武装徒步行军和定点驻训,演练和检验部队“走、打、吃、住、藏”的综合能力。之后部队还多次组织由北京北部出发,经承德地区、唐山地区至秦皇岛、山海关地区长城沿线的摩托化行军,进行各军兵种参加的合成军事演习。
1975年,部队推荐我到地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人民日报社理论部进修学习,利用假日,我们参加学习的同志集体前往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千百座名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建筑最宏伟、景色最壮观、名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段,也是明代长城中最精华的地段。我们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激情,登上八达岭长城,放眼望去,山峦重叠,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不见尽头,顿时令我们心旷神怡、豪情满怀,保卫和建设祖国的愿望更加强烈。
我们部队在北京怀柔境内驻守50 多年,慕田峪、箭扣、河防口、黄花城、九眼楼、响水湖、大榛峪、东北口等长城内外,都是我们部队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的活动场地,不仅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优异,军政军民关系也非常融洽。地方政府在部队营房建设、训练场用地、日常主副食供应、干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部队官兵也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积极支持驻地社会治理和经济建设,参加抢险救灾,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记挂在心。驻地政府被评为全国拥军优属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部队也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军区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我从连队战士到担任团队的主官,经历了部队建设的各项工作和军民共建的全过程,感受非常深刻。有一年夏天,驻地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引发泥石流,有个村庄被泥石流吞没。部队官兵火速奔赴灾区,全面展开抢险救灾,哪里灾情重,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之后又参加了灾后重建工作,被北京军区和北京市评为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单位,部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抗洪抢险救灾表彰大会,在会上介绍了军民共建情况和抢险救灾事迹。
1995年之后,我在承德军分区及预备役部队担任领导工作,部队活动范围也是在长城内外,域内滦平县有著名的金山岭长城,承德县有汉长城、北齐长城、明长城,隆化县有汉长城,围场县有燕秦长城,宽城县有喜峰口水下长城,兴隆县有罗文峪长城、六道河长城、半壁山长城等,我们先后在长城内外进行了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和预备役官兵快速集结演练,组织了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军事演习,组织了预备役部队以劳养武工作,召开了现场观摩会,解放军总部、北京军区给予了充分肯定,部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我在北京周边的长城内外服役37年,由江淮青年到长城老兵,由普通士兵到退休军官,我的一切与燕山、长城、军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着深深的万里长城和国防“钢铁长城”情结,长城内外是我永远眷念的第二故乡。2005年之后,我从部队退休落户北京市生活,更是多次重游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金山岭长城、喜峰口长城,领略长城的威武壮丽和千古雄风,回眸在长城内外的军旅生涯,为献身国防事业做出的努力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爱绵亘万里的千古长城!我爱铜墙铁壁的国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