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叶炎:与一位陌生女人的隔空对话

作者:赵丽丽   发表于:
浏览:49次    字数:473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网络信息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你我远隔千里之外,似乎连擦肩而过的机会都万分渺茫,怎么会急不可耐的想了解你甚至花钱买你的书来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呢?

  闲暇无聊间,在手机里划到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老师为你散文集《九篇雪》作的序,立马眼前一亮,被你的身世你的作品你的文字所吸引。

  在这之前,CCTV 1热播由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全景式记录了北疆美好的日常生活,景美,人美,台词也美,好评如潮,火爆一阵子。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是由你同名散文集改编的,因为我们不曾相识,彼此陌生。

  凤凰网近期对你进行了专访,我注意到你的回答,从容淡定,似乎有些恃才自傲之嫌。你说,“越往后面越长越大,越觉得自己啥也不能干,只能写作……我一定要当个作家,所以就为之付出了努力。”我欣赏你这种坦诚直率的性格,其实你一点也没夸张和自以为是,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名了,靠笔头子火了,一年稿费上千万,你的书一版再版甚至四版,这还不够“只能写作”吗?

  于是,一个陌生女人——一个无能的只能写作的你,进入我的视线,我对你的作品充满期待。因为我也喜欢写点东西,这是一个十分廉价且自律的嗜好,虽尚未入门,还在门口晃悠着。再于是,我顶着酷暑骑着单车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你的代表作《九篇雪》《冬牧场》《记一忘三二》,以确保正版。《我的阿勒泰》竟然脱销断货,只能从手机上下单了。

  读你的文章,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带入感画面感很强,好像在听邻家小妹不停的反复唠叨,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当然,这种唠叨于我而言是十分好奇且有趣的,一点也不令我厌烦,反而十分渴望听你不停的反复唠叨,像跑了半程马拉松后拧开一瓶凉白开,一干而尽,酣畅,痛快。

  你的散文很“真”。让我读起来很舒服很亲切也很轻松。“真”是散文创作之根,首先取材要真,所描述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不完全依赖于臆测或虚构。你的每一篇散文,不论是写人写景还是叙事,从你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到那都是鲜活的生动的真实存在,都是你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沉淀和回味,让我感觉似曾见过、去过、经历过,不由自主的感叹到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著名军旅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老师曾经说过的“三不写”,即:走不到的地方不写,看不见的真实不写,听不到的故事不写。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对一个作家的成长、写作,都是财富。其次是笔墨要真。文学作品也是艺术,当然可以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切勿高的离谱,在细节描述时要尊重起码的客观事实,既不过分的夸大,也不刻意的缩小,保持原汁原味的本真刻画。你描写在乌鲁木齐打工,虽然赚不到多少钱,还是死皮赖脸的愿意在那待着,你坚信大城市的发展机会会多的多,于是你“走在街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走在街上,简直想要展开双臂走。”不是吗?现在的年轻人不也是跟你当年的心态一样么,我在省会的街头时常会遇到一群一群三五成群当年的你。公交车上,地铁站里,睡眼惺忪,手里拿着早点,奔波在求职的路上,疲惫不堪并自信天真着。再者就是情感要真,不能虚情假意,我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没有情感何以打动人心?我感觉你写文章不是用手写,而是用情写,不是用脑写,而是用心写,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灵魂深处的真情告白。正如你在《我的阿勒泰》自序中写道:“我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家(妈妈的杂货店)的牵绊,我的文字也始终纠缠在那样的生活之中,怎么写都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如其说是家的牵绊,不如说是情系阿勒泰,所以,尽管是一介“草民”,没有真情的投入,哪来的意犹未尽呢?不是谁都敢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我的阿勒泰》的。

  你的散文很“土”。虽算不上土得掉渣,但确实是洋气不足,地气有余。著名女作家石楠老师说过,好的散文不是精美词汇的堆集,而是真情、生活和历练的文学思考。你自己总结为“长年在河中拦网守候的人,总比隔三岔五空着手到水边碰运气的人收获稍多。”你描写的人物都是平头百姓,默默无闻,平淡而渺小,因为你所生存的环境和接触的对象本就如此。从身边的母亲、外婆、叔叔,到“脸膛黑红,眼睛尖锐地明亮着”的牧民;从巴哈提家的小儿子、小孩努尔楠、热合买得罕、努儿赛拉西,到加玛姑娘,酒鬼居麻,大都是普普通通的哈萨克贫民百姓,没有一位“高大上”,没有一个“白富美”。你描述的事情都极其普通,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这些都是辽阔北疆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你买兔子,被奸商的虚假吆喝所蒙骗。还有你笔下的“金丝熊”和马的故事。“我叔叔头盔的挡风镜上也蒙了厚厚的一层灰土……我就用手心帮他擦了擦,谁知越擦越脏,只好改用衣袖擦。”巧妙的将戈壁滩上尘土飞扬、因为太脏,自己都拿不出“手”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你妈妈把钱藏在垃圾桶,最后找不到钱,到处翻垃圾桶的场景。还是你那可爱的妈妈,为了不想让狗狗繁殖太多太频,买人用的避孕药给狗吃,结果还是生下一个狗仔,只摇屁股不摇尾巴,原来是因为吃错药的原因它就没长尾巴。你描绘的场景都如同所见,虽然是边疆民族地区,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星星点点的毡房、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很多人还是游览过,甚至同框过,即使大多数人没去过,也从影视作品中见过,当然没有你了解的那么透彻,体验的那么深邃。因为你坐在戈壁上看过日出和夕阳,躺在草原上数过星星和牛羊;你在毡房里看着月亮发呆,听着琴声入眠。山野里的吃穿住行,草原上的牛羊猫狗,还有麻雀窝,还有挑水、串门、荒野散步、补鞋,这些平凡生活中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或人或事或景,在我看来很难挖掘出写作灵感的东西,在你的笔下都是那么的津津有味,好像生活中没有你不感兴趣写不出来的东西。《记一忘三二》告诉我,在你的世界里还有没有你不能“记”、不敢“记”的?而且“记”的那么精彩纷呈入木三分,似乎只要入了你高度近视的法眼,都难逃被“记”的下场。北疆之北这些以前不曾被人们知晓的贫瘠土地、凡人故事和边塞小城,通过你的笔端走出了戈壁荒漠,走向全国甚至全球,让它火了起来,这便是文化的魅力吧。阿勒泰应该感谢你,授予你荣誉市民或者形象大使什么的也不过分,算是实至名归。火爆全网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主演马伊琍不就刚刚被授予“新疆文化旅游宣传大使”的称号了么。

  你的散文很“细”。细腻与敏感是上帝赋予女人的特质,在你的作品里显露的淋漓尽致。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意思是女人擅长聊天,叽里呱啦聊个不停,一点也不嫌累,形同唱戏。我没猜错的话,你虽不善交际,但不影响你绝对是聊天高手。会聊天的女人素材多有故事,张口就来,只要稍加修炼,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作家,因为她们细腻和敏感。红尘是最好的道场,在描写阿克哈拉村时你写道:“四面茫茫荒野,天地洁白——阴天里,世界的白是纯然深厚的白;晴天,则成了泛着荧荧蓝光的白”。你和母亲跟着牧民在冬窝子里住了一个漫长的冬季,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经常大雪封门,“积雪及膝”,白茫茫一望无际,“凛冽如刀”,风萧萧一泻千里,体会到什么是阿勒泰的《冷》《什么叫零下四十二度》《牛在冬天》《羊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地下的家》,什么是《唯一的水》,什么是《冬宰》,什么是《雪灾之年》。你细致而生动的把你经历的这些过程实录下来,于是便有了《冬牧场》。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中,你将“摩托车是个好东西”描述的那么透彻,何等的便利、能省多少钱都算得那么精细以及骑行中戴头盔的尴尬感受,沿途的风是如何吹得你“龇牙咧嘴”,甚至是像被吹掉两颗门牙。虽然文字朴素无华,没有细腻的亲身体验,想写得如此鲜活生动,轻松自如,门都没有。

  德国思想家赫尔德认为,文学应该“以人民大众的信仰和爱好为基础”。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李大钊说过,文学家“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毛泽东主席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你的写作经历告诉大家,尤其是文学爱好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作品的生命。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多少都有自己经历的影子。没有魏巍在朝鲜战场上与志愿军战士冲锋陷阵,经历炮火硝烟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就没有《谁是最可爱的人》。没有路遥在煤矿一线和矿工们一起劳动,深入几百甚至上千米的井下,就没有《平凡的世界》;相比而言,你是幸运的,不需要专程去现场体验,因为你一直都在现场,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所以你的作品量产质优,我还要慢慢去品读,去欣赏,快了容易消化不良。

  不可否认,你的成功也是有贵人相助的,你至少应该感谢三位贵人。首先是你的母亲,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你自己比喻“如果是两口子早就离婚几百次”的母亲。在你“儿大不由娘”的季节,你不想读书,去卖废品,做裁缝,在流水线上当工人。你高中辍学,你的母亲没有强迫你去复读,没有让你出去找工作,而是张开双臂接纳了你,从此让你顺利的失去进高墙深院去弄个某士某士的学历或者某家某某家的头衔。在你人生成长的冲刺阶段关键时期,你的母亲竟然放手不管,让你自由放飞,爱咋咋地。就是这样一位看似严重不称职的母亲,助你激发了内在的巨大写作潜能,让你一写成名,一发不可收拾。你的经历又一次证明,再好的教育也抵不过一个优秀的母亲,母亲的智慧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母亲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人生格局。懂你是爱的前提,认知是爱的开启。你知道否,你的成功让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无地自容羞愧自责扪心自问:懂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到底是块什么料?她们应该拜开杂货店的牧区普通家庭妇女——你的母亲为师。其次是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老师,他慧眼识才,甘当伯乐,亲自为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你、一位普通女作者的书作序。正因为是文学大师作序,正因为有文学大咖赞许,这些都是变相的推介,让千百万读者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瞬间关注到你这一叶小舟。再者,美女导演腾丛丛将你的作品搬上电视频幕,请一帮当红明星出镜亮相,等于是让你的作品你的名字按下了快进键,迅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其实你早已功成名就,十多年前你已经在文坛上初露头角,在大报上开辟专栏,多次多篇获大奖。不怕你说我孤陋寡闻,我认识你才几个月,还没读完你的所有文章便有了想与你聊几句的渴望,因为彼此不熟,无联系方式,只能隔空对话,你还不一定能听到。

  网上写你的文章不少,铺天盖地,有的认为你的散文特点就是“没有班味”,野生,纯天然;有的认为你的文字率性而作,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如此等等。我理解这些评价都是肯定与赞美、鼓励与鞭策的,绝对褒义,是你的才华打动了他们,包括我。你是标准的自学成才的楷模,不被生活所屈服,而是乐观的“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再颠簸的日子也要过得闪亮,再平凡的小事也要有滋有味,”并从中汲取正能量的东西分享给读者。自带光芒的人,心便不在长夜,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如果生拉硬扯,我跟你多少还有点缘分。你生活过的地方我十几年前就曾去过,去喀纳斯旅游,在北疆之北的小城阿拉泰住过一宿。阿勒泰确实很美,在那里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走过你走过的路,进过你熟悉的毡房,喝过哈萨克姑娘自制的酸奶,五块钱一碗,这是不是缘分?算不算与你曾经相逢?我还在北疆的戈壁滩上“渺小的”飙过车,车后“尘土荡天”,几十上百公里见不到一棵树、一个人,正向你写的那样,“大地辽远……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眼前的世界通达无碍。”

  作为读者,我通过你的眼睛和情感,体会到了遥远的阿勒泰。与此同时,通过你的作品,也体会到你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情怀、勤奋与执着。

  这位陌生的你,啥也不能干只能写作的女人,便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当代著名作家李娟。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