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刘方计‖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者:刘方计   发表于:
浏览:140次    字数:457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建宏弟要出书了,请我为其作序。我没有诚惶诚恐、谦虚推让之举,反而觉得这个序非我莫属。因为我是看着他从一个部队新闻报道员,一步一步成长为军官、作家的。

  建宏弟是山东东平人,1984年10月参军,1987年8 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 年初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新闻领域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先后在军地各级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千余篇,并有多篇获奖,曾多次被济南军区和山东省军区系统评为新闻 报道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 5 次。1990 年底提拔为军官后,先后任职新闻干事、政治指导员、宣传股长和政工科长等职,2005年由中校军衔转业烟台工作。

  我和建宏的交往已有30 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县(市)广播站当记者(编辑),那时他是驻军55068部队政治机关新闻报道员,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成了好朋友。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我们联系密切,成了亲密无间的文友。他是个喜欢学习的热血青年,我喜欢藏书,特别是关于新闻写作的工具书,应该说是应有尽有。为了学习,他几乎所有的星期天或是节假日,都是在我家度过的。我的书是不外借的,但他例外,因为他借书从来都是守时归还的。那时,我们在一起研究新闻动向,交流新闻热点,挖掘新闻线索,无论是谁发现新闻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互通有无。对于涉及军民共建方面的宣传,我们曾一起蹲点采访,一起选择切入角度,一起写稿改稿,直到稿子发表出来。每当这时,我们会约上仨俩朋友,在一起举杯庆贺。久而久之,我们成了兄弟。我亲兄弟四人,它排成了老五,我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父母的生日,他都和我们一样,参与其中。我的双亲逝世,他像我们一样按序排在送行的队伍里。他视我为亲大哥,我的生日,每年春节,他都来看我,风雨不误。他的家事、工作上的事,都找我商量,给他拿主意。他是比我亲兄弟还亲的小弟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人,我们的感情是永恒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根据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演变而来的。建宏就属于有所准备的人。1986年初冬,部队举办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那时的他,还只是连队黑板报的业余办报员,除了按期更换黑板报内容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给驻地广播站和县级小报写稿,偶有稿子发表,这样小有成就的人,连队自然要大力推荐。他进入培训班后,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深造”机会,除了认真听讲,虚心向老新闻工作者学习请教外,还加强了习作练习,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出手,得到全体学员和有关领导的赞许。两个月后结业考试,他的理论和习作都得了“优”,被调到机关报道组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报道组里,他深知要想站稳脚跟,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脚踏实地工作,决不辜负首长和战友们的信任与期望。他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写在采访本的扉页上,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他经常是白天跟着新闻干事到基层连队、哨所采访, 晚上回来挑灯夜战,整理素材、撰写稿件,常常是通宵达旦。1986年 12月,他到烟台警备区某新兵连采访,发现在家门口当兵的三个新战士自觉遵守纪律的事迹后,回到机关,顾不得一天的奔波劳累,连夜秉笔撰文,写下了《在家门口当兵的小伙子》一文,文中他用了“一路之隔不回家”“不进酒店进书店”“说情不能代替纪律”三个小标题,分别写出了新战士姜志、左龙、王华自觉遵守部队纪律的故事。当他把文章写好后,誊清准备发往军地媒体的时候,部队的起床号已吹响。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水管旁洗了几把脸,草草地吃了几口饭,又迎着朝阳,踏上了他的采访之路……也许,上苍会青睐一个虔诚的追求者。十多天后,他的这篇稿件在《烟台日报》第四版突出位置刊登,省、市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播出,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一年的时间,他就在军内外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了《自学有难题,就打电话来》《姑娘专爱习武郎》《只要穿军装,就上训练场》等 50 多篇稿件。这些文章主题鲜明,文字简练,篇幅短小,脍炙人口,像牧童手中的短笛,吹出的是部队生活的主旋律,宏扬的是正能量,为部队建设和社会和谐发挥了应有作用。

  海有潮起潮落,月有阴晴圆缺。写作的人都会有遇到“瓶颈”的 时候,建宏的写作之路并不平坦,一直是在荆棘和坎坷伴随中前行。有段时间,他投出的稿件中稿率明显下降,曾一度对自己的选择和能力产生了怀疑。正当陷入迷惘和犹豫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视为至 宝的座右铭,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他开始了“程门立雪”之行,先后走访和联系了《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肖东升,《解放军报》社记者陶克,《前卫报》社主编桑世新,《黄河民兵》杂志社编辑吕民松,《山东青年报》社社长邹一夫,《威海日报》社编辑王顺卿(女)等名家高手,虔诚虚心地向他(她)们学习。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名家高手无私地伸出友谊援助之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耐心细致地对他的稿件进行“会诊”,热情地给予鼓励和鞭策,使他受益匪浅,给他长上了一双理想的翅膀,激发了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自信和动力,写作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宝剑锋从磨 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饱尝了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酸甜苦辣,一篇稿件写了改、改了写,几遍十几遍乃是家常便饭, 起早熬夜已成为他工作的常态。

  1988 年 3 月份,在新闻干事范奉东的提议下,他们拟定了一个 “骑车基层采访行”计划,准备把部队防区内所有单位都跑一遍,凡是有兵的地方都要走到。计划得到部队首长认可和批准后,他们按照采访路线和计划,开始了骑行采访之旅。一路上,他们爬山涉水、忍饥挨饿,几次连车带人滚入山沟中,自行车坏了找个修车铺修好继续骑行,碰上无处修车或路难行的地方,只能推车步行或“车骑人”。一个多月下来,与基层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真心交流沟通,用心观察体会,了解和掌握了许多第一手采访资料,为日后的写稿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他顺利完成济南军区《前卫报》社新闻 写作专科函授学习,并参加了《解放军报》《山东青年报》《大众日报》的学习和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写作能力。在写作的路上,他狠抓一个“勤”字,勤采访,勤写作,勤投稿,秉承“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用不用往里拥”的意志,勤写多练,勇往直前。就这样,一篇篇稿件在艰辛的努力和满怀希冀中出现在军内外各级新闻媒体上,多次受到济 南军区和山东省军区系统的通报表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建宏当兵五年后,凭着在新闻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山东省军区批准由士兵破格提拔为军官。当他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我的时候,我激动的哭了,老天有眼,建宏当军官了。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家人的时候,全家人都为他高兴,记得我们还为他举行了一次他没有参加的庆祝会呢!我知道,这既是上天的眷顾,也是对他勤奋劳作,为部队建设颂歌,为社会尚德的回报。在这条路上,他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遇到多少磨难, 只有他自己知道。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993年,《山东国防报》成立,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被山东省军区选拔为报社编辑。1994年,正当他如鱼得水,在新闻战线大展风采的时候,原部队王安东政委几次动员他回老部队挑起宣传“大梁”。他二话没说,打起被包就 出发,义无反顾地继续承担起部队的新闻宣传工作。他没有辜负首长的期望和信任,为了让部队新闻报道工作再放光彩,铺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先后举办了多期有军官和士兵参加的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备课示教,毫无保留地传授写作经验和体会,为部队培养和保留了一批新闻报道骨干,部队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稳居山东省军区前列。1995年8月,解放军报社主办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以《军营“新闻官”》为题宣传了他的事迹。1996年,他又被组织派往炮兵连队担任政治指导员,1998年担任部队宣传股长,之后又经历了多个工作岗位的历练。2005 年 9月,他转业到烟台从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先后任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等职。从形式上看, 他专职新闻生涯已成了记忆中的印痕。然而,无论身份角色怎样转换,他都没有忘记最初的那份笃定,始终用手中的笔歌颂中国共产党 和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鼓劲加油,为浩瀚的文学殿堂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续写自己人生的辉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我看到他20多万字的打印稿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又一次被他的业绩所感动。这是他一字一句堆积起来的丰硕成果,是他用一块块“豆腐块”缝制的锦缎,在我的心目中,建宏就是为文的第一。他在为文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笔, 硬是践行出一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成材之路,他用虚心学习,勤奋创作的光辉业绩,成为了共和国的功臣。在部队期间,他下连队,走哨所,挖典型,宣传英雄模范事迹,配合部队先后推出了“全军模范司务长”张军山、“基层干部标兵”陈世军、“爱民模范”段志军等英雄模范人物,见《海岛“黑包公”》《所长陈世军扎根深山18 年》《老区来的子弟兵》《杜铁环政委亲切接见勉励段志军》;推出了岳庆元、赵德岳等退伍军人典型,见《勇立潮头创大业》《老兵赵德岳乐于奉献》;在地雷战的故乡海阳,他写出了《“地雷战”精神永存》《“雷乡”国防教育与时代紧密结合》等弘扬民族精神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不乏精品之作,其中人物通讯《没妈的孩子也是宝》获山东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征文二等奖,人物通讯《无臂妇女的拥军歌》获济南军区“纪念双拥工作 50 周年”活动二等奖,人物通讯《战士支委张军山》获济南军区“人民军队忠于党”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大写的“武”字火红的旗》获中国世纪大采风第四届报告文学银奖;通讯《青青拥军坡》和《弘扬地雷战精神》分别收录山东省《齐鲁涌动双拥潮》《参政务党之道》等书籍,参与编写《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讲座》《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109 个怎么办?》等书……转业地方后,他结合本职工作,写出了《“三化同步”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烟台:安全隐患零容忍 问题整改下实招》等百余篇文章,为烟台市的文明城市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表扬。

  如今,建宏作为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虽然已是知天命之年,但仍然没有停下为文的脚步。工作之余,他不仅写新闻稿,而且还把触角延伸到文学领域,写起了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已有多篇文稿在《胶东文学》《天津散文》《乡土作家》等文刊发表,其中《难忘深山官兵情》荣获2022年度天津散文微刊“最佳网络人气奖”,《故乡情未了》获得全国“乡情散文征文”大赛好评……

  总之,在这些文字里,无一不凝结着建宏弟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它散发出的是正能量的阳光,彰显的是扬善贬恶、匡扶正义的篇章;它记录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青年,在解放军大学校茁壮成长的过程,氤氲的是解放军勇往直前的军魂和品格;它展示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至理名训;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大写人的写法,是在太平盛世里,每个战士都要找到充分发扬火力的阵地,有一分热就要发一缕光的哲理。

  亲爱的朋友,当你刚从校门踏上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你参军入伍,担负起保家卫国重任的时候,当你的工作和生活遇到挫折,不顺心如意的时候,请你阅读吧,书中自会帮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人生要有梦,有梦就要梦想成真。我热切地希望建宏弟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用自己的一切智力和体力,把自己理想的工作进行到底,用实际行动,让梦想成真。

  2024年2月26日山东乳山豪门寓所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