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李洪强:法与情

作者:文琴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35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31篇,  月稿:31

  最近,我听闻了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违法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确实违反了现行法律,证据确凿,他本人也供认不讳。然而,他无疑是个好人,其违法并非为了追求奢华享受,也不是要去仗义疏财,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一个质朴而至关重要的念头——让自己的爱人活下去。

  他叫廖丹,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却用对妻子的一片丹心感动了人间无数。当初,结婚没几年、积蓄微薄的廖丹因单位裁员而失业。在此之前,他的妻子杜金领也已失去工作。考虑到廖丹的祖父母需要照料,他们商议后决定由廖丹照顾老人和孩子,妻子继续找工作维持家庭生计。尽管日子过得清苦,但妻子的理解与不离不弃让廖丹倍感温暖。就这样,一家人互相扶持着,在艰难的日子里心怀憧憬地过着清苦但不悲苦的生活。然而,命运多舛,2007 年,长期劳累的妻子杜金领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从此,廖丹陪着妻子在五环外的家与市里的医院之间来回奔波。那时公共交通还不太便捷,往返一趟就需要好几个小时。为方便妻子透析,廖丹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既能载妻子去医院,又能在医院附近拉客拉货,补贴一点医疗费。为给爱人治病,廖丹不但四处借钱,透支卡也是能用的都用上了。为了能多挤出点钱,廖丹每天只吃一顿饭,并且身患糖尿病的他就连自己保命的胰岛素也不舍得用,药片也是靠其他朋友零零碎碎的接济。尽管债台高筑、拼命劳作,妻子的病情却未见明显好转,只能靠一次次透析维持生命。社区为他们一家三口办理了低保,每月有 2700元,也给予了政策范围内最大力度的帮助:办理了“城乡特困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但这一救助制度的全年报销上限只有三万元,而妻子的透析费用每月就需要五千多。

  仿佛是命运的捉弄,在一次为妻子缴纳透析费用时,陷入绝境的廖丹发现了医院的管理疏漏:收费处只审核缴费票据上是否加盖公章,不会立即核验缴费金额是否进入医院账户。经过一番考虑,走投无路的他最终决定瞒着所有人铤而走险,私刻医院收费公章为爱人续命。纸终究包不住火,2012 年,他的违法行为被法律机关查处。但,对廖丹来说,所幸的是,妻子还活着,孩子还有妈。

  法网恢恢,违法必究。廖丹在第一次使用假公章时就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并不因此而懊悔。后来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人在做天在看,要下地狱让我一个人下就好了。”这句话让我不禁想起我国台湾作家林奕含女士小说里那段感人的誓言:“我愿意堕入面团地狱里,生生世世擀面皮。用一辈子擀一张你可以安稳走在上面饿了就挖起来吃的面皮。”

  按照我国法律,私自刻取印章伪造医院公章骗取医药费的行为,触犯了刑法中对诈骗罪的相关规定。根据《刑法》条款,只要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其实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廖丹的妻子经历了数百次透析,只有在实在拿不出钱时,他才会使用假公章为妻子续命。最终,法院审理认为,鉴于廖丹违法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不大,作案动机并非骗取钱财消费,而是为拯救妻子生命,应当酌情判罚。最终,廖丹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执行。

  在这个故事中,令人动容的不仅有网开一面的法官,还有侦办此案的民警。警察逮捕廖丹时,没有当着家人的面给他戴手铐,还留给廖丹孩子两百块钱,并对廖丹说:“这不是警察给的,是大哥给的。”此外,医院在廖丹的事情败露后,不但没有追究欠下的医疗费,反而继续为杜金领治疗。实际上,一些医护人员早已察觉问题,但深知廖丹夫妻的困境,默契地为他们保密,直到医院缴费系统升级,谁也瞒不住了。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外地企业家得知此事后,慷慨解囊,捐赠 17 万元,帮助廖丹偿还了所有欠款。经过记者的广泛报道,越来越多的好心人也加入到对廖丹一家人的爱心捐助中。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最终为廖丹的妻子杜金领筹集到了五十多万善款,不仅解决了她后续的治疗费用,还还清了借亲戚朋友的钱。廖丹也终于能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控制一下自己的病情。

  故事讲完了,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我首先想到了雨果笔下的冉·阿让,他为了能让姐姐家那好几个快要饿死的孩子吃上一个黑面包,打破橱窗,换来的不是慈善与募捐,却是长达十八年的苦役。相比而言,廖丹是幸运的。这种命运的巨大差异,并非仅仅因为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另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两人命运的不同,根本在于社会制度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并非慈善制度。不可否认,在廖丹的故事中,慈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普通人,我也常常通过公益机构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块钱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两个鸡蛋,五块钱能让一个亟需氧气的婴儿获得一个小时的顺畅呼吸,十块钱能帮助偏远乡村的孩子喝上干净的饮用水,二十块能给一个进入青春期的贫困女孩送去一个卫生包……每当我在慈善页面点击“支付”,我都会感到欣慰,因为我知道这次又帮到了一个人。但离开公益界面时,我心中往往又难以平静,因为我看到还有更多的人在渴求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呢?或者说,如何让所有的善求都能得到善应?我认为,比起新闻报道,更广泛和持续的应该是制度。一个有善求就有善应的制度。然而,问题在于,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直白地说,好制度需要很多钱。那钱从哪里来呢?众所周知,直接开印钞机发钱显然不行,那样只会带来全社会的通货膨胀。因为钱或者说货币的本质属性是可交换的信用价值。钱只是一个数字,决定它数值大小的不是算数法则,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那物质基础,比如粮油米面、水电气油又是从何而来呢?答案当然就是劳动——带月荷锄、流水线还有工业机器人,总之就是生产力。所以,在我看来,比杯水车薪的绵薄之力更为强大的是解放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当然,是要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力,而非竭泽而渔的掠夺。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曾说:“首要的司法是良知。”而在下想补充一句,支撑良知的是先进生产力。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