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李云勇:有一种“争议”叫“为你好”

作者:英雄联盟   发表于:
浏览:67次    字数:1695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12月9日,“张雪峰称文科都是服务业”冲上热搜第一,话题阅读量超2亿。近日,张雪峰在一场直播中说:“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就是‘爷我给你笑一个’。”12月9日中午,张雪峰公开回应称:“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对不起,对不起,我给大家笑一个。”(12月11日上游新闻)

  有人认为,张雪峰屡发争议言论,收获满满流量。张雪峰身为研途考研老师,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苏州研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联合创始人,2023年1月9日,当选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雪峰早已是行业顶流,犯得着用“争议”引流?笔者对此存疑,按下不表。

  在当前的环境下,张雪峰遭到了一面倒的批评。在很多人眼中,“争议”不是正能量,与“多栽花少栽刺”格格不入,故而强烈批评:《张雪峰轻视文科本质是迎合而非指导》《张雪峰,请认真道歉》。作为有身份,有地位,有成就的张雪峰,完全可以信奉“和气生财”,与别人多讲和气,少闹矛盾,与人相处,尽量少挑刺,能帮忙就搭把手,完全可以更好更多地赚个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呢?

  “多栽花少栽刺”,被很多人奉为人生信条。大学没有问题吗?社会没有问题吗?国家没有问题吗?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不客气地说,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由于“一团和气”,没有多少人“挑刺”或者敢于直指问题的要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我要为张雪峰的“争议”鼓掌,只要在宪法容许的“言论自由”内,这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争议”,只有这样的“争议”,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

  实事求是地说,抛开肚量等不说,社会上真没有几人喜欢他人对自己“挑刺”。比如“母校是什么地方?我可以骂他千万遍,但别人不可以骂它一遍”,实际上就等于拒绝他人“挑刺”和监督。“挑刺”者在社会经常碰壁,“挑刺”在社会现在属于稀缺品,我们该怎么看待“争议”?

  他人挑刺是为了自身好。“西南大学争议”,大量网友要求张雪峰向西南大学师生道歉。2018年1月3日,张雪峰公开发文道歉。次日,西南大学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道歉信已经看到了,学校对此事进行冷处理,对张雪峰的行为也不会因为道歉信而原谅。这个冷处理很明智。一些大学打压考研第一志愿考生,乱判分数,问题不少,倘若拒绝“挑刺”,长此以往,没有好学生愿意报考大学,大学怎么发展?

  他人挑刺是为了社会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及时指出来,及时制止,可以防止错路狂奔。很多人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个社会好不了,“恶少事件”频出是例证,国家不得不修改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12周岁。最近广东发生了把不愿帮自己做作业的同学打进重症室的恶性“恶少”事件,民众要求重判死刑,虽不合法,也是一种“挑刺”,就是希望社会恶性事件少点再少点。

  他人挑刺是为了国家好。神舟飞天,蛟龙入海,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不是“厉害了”,应该允许敌对势力挑刺,也应允许国内的老百姓挑刺。不允许他人“挑刺”,陈进变身“芯骗”,某企业多次接受美国巨额罚款,还得允许美国长臂管辖,接受高管的人事安排。不让“争议”或“挑刺”,我们都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故事,国家为此也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如果允许有“啄木鸟”,国家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

  真理越辩越明,要求别人不得“争议”或远离“争议”,随意给别人扣上“争议”的大帽子,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要求,有违宪法的“言论自由”,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很简单,别人不关心你,不爱护你,凭啥对你“挑刺”?巴不得就希望你错误再多一点,问题再多一点,错上加错,小错拖成大错,彻底不翻身,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难道连这点“见识”都没有,又谈何进步呢?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看看,“争议”的功莫大焉,利国利民利社会,我们何必要对张雪峰的“争议”大加批评呢?当然应该张开双臂,真心欢迎,让“挑刺”多一点,社会才能更好地进步,越来越美好!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英雄联盟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