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枙子花开得正艳,花香浓郁。距2002年枙子花开时节,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二年了。今夜,新月如钩,我仰望星空,父亲您在遥远的天国还好吗?是否还在牵挂着您的亲人?关注着您的儿子?
二十二年前的那一天,您突发脑溢血病逝,未留下一言半语,让儿为之心碎,子欲养亲不在。那一天,心中如千刀绞割,是一个痛彻心扉的日子、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可恶的死神迫不及待地带走了我们亲爱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亲人、和谐温暖的家。悲伤溢于言表,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伤感之情,弥漫心间。然而儿女有爱,病魔无情,让我们只能把父亲的音容笑貌、深切关爱珍藏脑海,铭记在心。二十二年过去了,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悲伤,父亲的形象一直印在脑海里,父亲的音容笑貌常常出现在睡梦中,父亲的温和话语常常出现在回忆里,点滴过往铭记在心,还是那么慈爱而温暖。
父亲是乡上二轻企业的会计,负责缝纫社、铁器社的财务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不知是政策调整还是增加收入的原因,父亲由行管人员到一线参加劳动,成为一名铁匠。起早摸黑辛勤劳动,为了我们三兄弟成长。红炉面前,火钳夹紧烧红的铁块,抡着铁锤在铁砧上敲打,火花飞溅,挥汗如雨。屋内汗气腾腾,迸溅的火花,时不时地飞落于脊背或胸膛,在皮肤上烫出一个个的黑疤。汗水宛若一条条的小溪,面颊上、脖颈上、胸背上,长长短短地流淌着。每一件铁器的成型,都是用一瓢一碗的汗水换来的。从铁勺、铁铲,到锄头、菜刀,哪一样不是人力一锤一锤地敲打出来的?高强度的劳动,辛劳程度可想而知。在春种秋收农忙季节,农民朋友对锄头、镰刀等铁器需求量更大,从早忙到晚,劳苦程度不言而喻。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点一滴漫延心间。
父亲的双手,粗糙而有力,那是劳动在他手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他对家庭无言的担当。父亲的肩膀上,扛着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担当、告诉我们什么是付出。父爱如山,教会我们责任、教会我们坚强。
1992年3月,我经单位推荐在重庆大学资环学院参加全省乡镇企业系统《采矿专业》培训,为期一年。母亲给我收拾行李,被褥枕头、换洗衣服等。已到县城工作的父亲送我去学校报到,父亲挑着行李,我提着一个包,父子俩默默前行。在菜园坝车站后,赶公交车、步行到达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顺利报名安置妥当。父亲忙于工作,次日早晨座火车返回,我送父亲到菜园坝火车站,父子俩一前一后走着,当时父亲已48岁了,步履匆匆但稳健有力。两鬓已有白发,曾经温暖的后背,已略显佝偻。望着父亲急怱怱走向检票口的背影;看着父亲与我挥手告别,迈向月台;盯着父亲的背影,不由自主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此时此景,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哽咽地说,爸爸,慢走!父爱如路,伴我走向学习成长之旅。
父亲,没有您温暖的怀抱,我们学会了自立自强。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让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面对人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劳动最光荣,领会了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只有自身能力过硬,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在父亲仙逝前几天,还与住在兄弟处的父亲见了一面,他了解我工作岗位调整情况,还叮咛我要及时适应新岗位,干好工作。言犹在耳,父亲已逝。父爱永远记在心,刻在脑海里。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父亲留给我的巨大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栀子花那馥郁的香气浸染我们的光阴,象征永恒的爱,绵延我们一生。浓香沁人心脾,父爱如山。人生亦如栀子花,耐得住严寒,守得住寂寞,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把鲜绿和芬芳献给人间。父亲,我一定照顾好家人,努力工作、生活得更好,就是对您最好的怀念!父亲,我们想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