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卢沟桥,那不能承受的历史之重

作者:李凉凉   发表于:
浏览:37次    字数:275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卢沟桥这个地名,几十年来,早已从课本走到心里。它是一座桥,更是一段历史。今年三月,有机会来北京,终于亲眼见到了这座在我心里有着特殊意义的建筑——卢沟桥。

  那天下了地铁,走在宛平城古老城墙外的路上,抬头看高高的城墙上一个个被炮弹击中过的痕迹,听身边对历史有着特殊兴趣的先生的讲解,仿佛置身于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名,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方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城。留下这些大大小小的弹坑,清晰地记录着历史。顺着弹坑的这面墙一直向前走然后右拐,没多远便到了宛平城的威严门。向西不远,就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卢沟桥了。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11孔联拱桥。卢沟桥最早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即公元1189年,全长266.5米,宽7.5米。十三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克波罗在《马克波罗游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从建成起,经历了多次修缮甚至重建。我们现在看到的卢沟桥是1985年开工,分三期,历时7年,于1992年修缮竣工的样貌。

  从桥东走向卢沟桥,桥头有康熙重修卢沟桥的龟驮石碑,碑文用汉满两种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情形。石碑向西几米,碑亭内立有清代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的汉白玉碑,这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桥面平整显宽阔,路面中间镶嵌有一段旧桥面条石供游人参观,坑坑洼洼的石面,向人们诉说着800多年的沧桑历史。桥身两侧的石雕护栏也应该是修整过的,整洁而新。两侧分别有140根望柱,柱头上雕有一个大石狮,加上各种姿态的小狮子,共计大小石狮501只。这些狮子细观起来,没有两只是一样的,神态各异。雄狮的威武、雌狮的慈爱、幼狮的顽皮,尽显其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北京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份基本上还没有多少春的迹象。站在卢沟桥上放眼望去,当下正是枯水季节,永定河水接近干涸了,露出了河的泥底。远处,一座大桥飞跨永定河,这是新卢沟桥。始建于1971年,距离卢沟古桥约1公里,于1985年建成。从此,旧卢沟桥停止交通,成为文物保留下来。

  桥西立有1992年由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丰台区人民政府为修缮完成而建的纪念碑,在《卢沟桥修缮暨建成八百周年碑记》中记录了卢沟桥建修历史,“卢沟桥皆因形势宏伟、构造先进、雕刻精美、石狮百态、人物通途、进退咽喉、燕京胜迹、近代事迹,而闻名于世。”“1937年7月7日,此桥首起中华民族全面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烽火,国人不屈、抗战形成、浴血八年、民族解放、永载史册。”

  参观完卢沟桥,从威严门进去向东,便进入了宛平城。宛平城始建于明崇祯11年(1638年),是明清两朝守卫京都的重要门户,也是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挑起事端,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在民族生死之际,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为纪念这段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宛平城内街建成,1987年7月7日对外开放。这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基本陈列由3个综合馆、3 个专题馆和1个半景画馆组成,共有照片和资料3800件、文物5000件。综合馆展示了全国抗日战争全过程:日军暴行专题展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中有“七三一”细菌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的现场复原陈列;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和浴血奋战场景,其中有台儿庄、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介绍;抗日英烈馆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左权等人的英雄事迹。

  在参观中,看到一位母亲陪着女儿在现场练习讲解,女儿对着玻璃橱窗里的文物和图片,感情饱满地进行着大段大段的讲解练习。事后,在与这位母亲的交谈中得知,女儿的讲解练习并非是任务,而是母亲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让女儿锻炼演讲口才,另一方面以这种方式让女儿牢记这段历史,激发下一代的爱国情怀。

  在展厅里有一面特殊的旗子,白色旗子上面最显著的中间位置,写着一个黑色大大的“死”字,这字的左右分别写有几行小字。右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我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谕”。一位父亲带着一双儿女来参观,在这面旗子前父亲耐心讲解,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不时向父亲提出问题。他们在这面旗子前待了很久。我很感动,有这样的家长,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有希望的,“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有希望的。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日本一直觊觎着落后的中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奉天(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同年3月1日,日本炮制的伪满州国在新京(长春)成立。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抗战开始。同年12月13日,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淫掠持续达6周之久,屠杀无辜民众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以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为一位中国人,都要牢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走过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历程,中日另一方式的战争远没有结束。我们不否认中日人民的友谊,我们更应该关注日本政府及一些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敌视,这种敌视表现在对历史教材进行歪曲事实的篡改、在比赛现场对中国运动员的欺辱、在中国海域对中国领海主权的挑衅等等。我们还要警惕对我国文化的渗透,毒教材事件令人细思极恐。在前一段时间,中日关系紧张,引发了要不要拆除日本在中国建的学校的热议。这些学校多建在一二线城市,高墙之内戒备森严,不让中国人出入,学校里从学生到老师到保安再到工作人员清一色的都是日本人,这种神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吗?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有些中国人,去了一趟日本,回来后竟然开始美化那段侵略历史,不少人被那些表面的繁华和所谓的“文明”所蒙蔽,或许他们在日本受到某种特殊的影响,或许被某些势力所利用。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些人的存在和带来的影响。战争远没有结束,硝烟仍在弥漫。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卢沟桥的枪炮声仿佛仍然清晰地在我们耳边回荡。卢沟桥是一座不平凡的桥,她承载着中华民族那段悲壮而沉重的历史。她又是一座钟,让每一个中国人警钟长鸣。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好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尊严。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