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难忘的石门情怀

作者:语琴   发表于:
浏览:75次    字数:529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23篇,  月稿:0

  啊!果庄

  多么美好的地方

  啊!果庄

  山药莜面令人向往

  曾经工作过的果庄

  是我们锻炼成长的地方

  为了不忘石门情怀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故乡

  啊!果庄

  啊!果庄

  你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

  ……

  每当看到那激情燃烧的演唱和那充满恋情的歌词,我便浑身充满了活力,脑海里便浮出了在大南山石门峪教书的日日夜夜,哪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那是1976年的秋天,我被分配到大南山石门峪果庄子学区任教。我原本是1966年柴沟堡中师毕业,可由于文化大革命,我们推迟到1967年才分配工作。我原来分配到四川广旺矿务局,可由于武斗严重,道路遥远又不畅通,我又去《张家口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重新分配工作。

  在校期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我是红卫兵造反派的重要人物,人还没回来,名字早已到县里报到了。蔚县怕我回县里闹事,把我分配到大南山老区工作。说实话,我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好青年,我们是标准的老三届学生。在校期间,受毛主席老三篇的熏陶,在他老人家的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精神感染下,我各方面都很优秀。我在校曾被评为学毛著积极分子参加过怀安县学毛著表彰大会。以雷锋为榜样,大做好人好事,曾在柴师大礼堂作过重点发言,受过表彰和奖励,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我的老家是吉家庄镇红桥的,离大南山石门峪果庄子大约有130多里。第一次去报到上班,我的心情很激动,也很不安,一切都是陌生的,到县城有客车,县城到暖泉只有敞车,南泉到果庄子就没有车了。当时,到果庄子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没办法只好步行了。我背着被子行囊,由暖泉向石门峪进发。

  远眺石门

  不寒而栗

  进入石门

  五里窄峪

  仰望石门

  悬崖峭壁

  行走脚下

  石头遍地

  腰酸腿困

  汗流浃背……

  到了果庄子学区,我又被分到七井寺学校任教。

  七井寺这个村子在山区是个大村子。我记得很清楚,有106户,是果庄子公社的直辖大队。它座落在一条大沙河的北岸,背靠大山,东西长约有二里多地,房屋错落有致,是个阶梯式的村庄。

  这个村的最大特点,正如其名。传说中有七眼井,南山坡有座寺庙已拆除了,遗址还在。七眼井,我只看到了三眼。这里的水质纯正,甜透清凉,水源充足,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果庄子公社都来此村拉水。南坡的青松林立,果树成片,冬天暖和,夏天清凉,真是一块天然的风水宝地。

  离学校最近的一眼井,只要用担杖钩把水桶一放一抻,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当村的一眼井,地理位置高些需用绳子拔水。最东边的一眼井像是一个泉眼流水不断,用瓢就可以把水盛在桶里,孩子女人都能把水提回家中,太省力,太方便了。泉眼旁是一个大水池,清澈见底,流水不腐,女人们还能洗衣服,洗菜。

  晚上蛙声四起,果树飘香,笑声歌声连成一片,好一派欢快悠闲的夜晚。

  七井寺学校原是一座马王庙,门口很窄小,是用砖璇成的。教室前后两排,前排两间房,后排三间房,办公室和宿舍合二为一,当时还没有电,每天晚上,还得擦灯罩照明备课。

  一人一校,上至校长,下至工友,一切一人说了算。新来乍到,人生面不熟,既要开展工作,还要搞好个人生活。饭不会做,生一顿,熟一顿,稠一顿,稀一顿,饱一顿,饿一顿,有时忘了,饭都烧焦了,不能吃,还得重新做。山区新鲜蔬菜很少,山药为主。好一点,这里还有个豆腐坊,咸菜还得从老家拿。老百姓的生活也很苦情,但也充满了乐趣。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个个尾巴都朝北

  要问生活怎么样

  大菜饺子蘸盐水

  这个学校二年换了三个老师。原因大概一是学生难管,二是大队书记靠边站,三是学校大部分学生辍学,学校基本瘫痪了。面对这个破烂摊子,我也很挠头,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当逃兵,显然不是我的性格和选项。

  万事开头难,一切从零开始。于是我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摸清底数,整整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我主动到原大队书记家动员他家的两个闺女,到学校念书,大女儿叫张清玉,二女儿叫张清林。其次,我动员最调皮的小孩儿王侯永,小名儿叫小五。第三,我到家贫日薄的侯在家做动员工作,她家孩子多,不想让他大小子念书了,大孩子叫侯占山,小名儿叫小省心儿。缺口打开了,这几个学生陆续到校了,像滚雪球一样人数日益增多。学习一下入不了门,我就教他们唱歌做游戏,组织学生做街头屋顶广播。当时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的很多,孩子们有了兴趣了,我也有了信心了。就这样坚持了几年,终于看到曙光。

  我的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辛勤的汗水浇出了丰硕的果实。念了师范当了老师的侯栋还当了果庄中心校教导主任。有的当了幼儿教师,有个念了大学小名叫四清的姚世谊,当过宋家庄镇的党委书记,后又当了县民政局局长。……这是我的骄傲,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有我的一份心血和汗水的付出,现在我们仍有联系。

  果庄子地处河谷,吃水非常困难,我们集中开会时,想喝点干净水,就得派人去二三里地外的小山沟里等水。水少桶多,还得排队,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着急用水就得吃蔴荒坑的水,那水是雨水汇聚而来的,水质不纯也不干净,人牛羊共饮,尤其是牛,上面喝水,下面尿尿,羊粪枣儿,水虱子,烂柴草满坑都是。我们把水挑回去,往缸上放个木架,上面搭上一块笼布过滤,有时水烧开了,锅底下还有红色的小动物。山上有句俗话,借油不还借水还,真是滴水贵如油啊!

  我们十几个人用一盆水洗脸。早晨小米饭就酱,中午吃山药傀儡,自带咸,生活如此艰难。可是大伙集中开会难得一聚,大家有说有笑,有打有闹,又唱又跳。差不多都是一人一校的光棍生活,开会集中也是一次放松和解脱,从中也找到了乐趣,虽苦也乐,虽难也荣。

  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能迎难而上。

  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和村干部帮助,七井寺学校的工作有了起色。教室里传出了朗朗读书声,欢快的歌声响彻河谷两岸。干部和乡亲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青年小伙子们和我打成一片。大闺女,小媳妇,晚上也来学校上夜校,读报纸,学唱歌。情投意合的小后生还经常和我坐铺聊天打平花。

  一到腊八这一天,东家一碗,西家一盆,都来给我送腊八粥,一装就是一缸,一个人也能吃上半月十天的。

  七井寺是红色老区,老乡们为抗日做过贡献。当初日本鬼子还烧了这村的不少房子。听说有个老烈属叫侯局,80多岁了有女无儿。儿子为抗日壮烈牺牲了。老人生活困难,身体有病,现已卧床不起,当时我和另一个伙伴侯军前去探望,正赶上老头儿要尿尿,我便毫不犹豫地给他老人家支尿,老人家实在不好意思。在山老区,老师是被人们尊重的。老人的被子异味很浓,但我毫不推卸。人家的儿子为革命都洒了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做这么一点小事还不应该吗?这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的东西和利益舍不得丢掉吗”?这时我在暗想:我要在这里生根发芽,要在这里播撒文化的种子,让山老区人民,受到中华民族浩瀚文化的熏陶,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名叫姚铭的军人。他是下放到《五、七》干校锻炼的团级干部,他很有才华,人长得也很漂亮。书法特别有功底,仿毛体写得倍儿棒。他教我如何用笔,如何用悬腕练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纸挂在墙上。这样写这样练,慢慢手上就有功夫了。我的书法有些长进,这位军人就是我的老师。

  山区的学校也是青年小伙子们的娱乐场所,由于我活跃好动,也喜欢说笑,他们都很喜欢我。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一个名叫四猴的小青年,大名叫冯自义。一进门连蹦带跳便激动地和我说:“老师,我要当兵啦!”话音刚落,他往床上一趴,双脚一翘,把一壶滚烫的开水踢倒了,那是17斤大的一壶水啊!一下子浇在我的左脚上,疼得我呲牙咧嘴地叫唤。我正在给二胡擦松香,当即把袜子一脱,这一脱不要紧,皮全脱落啦!大家七手八脚地忙乱着,有的扶炉子,有的找牙膏,有的擦地,那个蹲了底的小伙子在旁边呆呆地站着,手足无措……那一夜,我疼得几乎没有合眼。

  第二天,我拄着拐杖坚持上课,直到把公社卫生院的赵松楼医生找来,才又重新抹药包扎。

  过了一星期,眼看快好了,伤口疤干了,刚一迈门槛又摔倒了,刚长出来的新肉皮又抻破了。那种疼是揪心的。我拖着疼痛的脚,依然给孩子们上课,这种精神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家长,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家长们纷纷给我送菜送饭,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做所为,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也打动了干部和老百姓的心。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也把他们当亲人。他们处处照顾我,我也深受感动,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我对这个陌生的山村逐渐熟悉了,了解了,而且也慢慢地爱上了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庄。

  我在师范念书的时候就爱好音乐,喜欢唱歌,喜爱乐器。在那个全国都唱京剧样板戏的年代,我更是喜爱有加。课余时间,我就教学生们唱样板戏选段。在全学区的比赛中,我带的学生冯锦叶和候铁唱的《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和小常宝的唱段,一举夺冠。后来我还带领着这两个小孩参加了县里的京剧汇演。我拉京胡,她(他)俩演唱,两个小孩儿的精彩演唱,字正腔圆,很有京剧韵味,而且感情也很到位,萝川大剧院掌声雷动。

  四年过去了,由于我工作积极,热情高,干劲足,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学生爱戴我,家长喜欢我,村干部和学区的老师和校长对我的评价也不错,社会反响也很好。果庄公社供销社的一个女售货员对我也有好感,悄悄地让我的另一个伙伴捎来了一封求爱信,由于离老家路途遥远,又不在一块儿工作,我婉言谢绝了。

  学区里有一位老教师,他也看中了我,愿叫他家的二闺女许配与我。这个女的正在暖泉某个学校代课。在校长等人的撮合下,我们相识了相爱了,我还给她买了块东风全钢手表作为信物。她去过我家,我也去过她家。由于不在一块工作,相隔甚远,只好书信来往,感情是纯真的,友情是甜蜜的。她家是书香门第,她的哥哥在东北一家兵工厂工作。为了找一份正式工作,他要去东北当工人了。开始她也有些犹豫,不愿意离开我,想保持恋爱关系,几经协商,我们终于忍疼割爱了。她噙着泪水把我给她买的那块手表还给了我。那个年代工资挣得少,29.5元就挣了五年之多,要是现在我也就不要了,留作纪念,显得有点小气。

  可惜的是,她的命运不佳,没去多久,兵工厂锅炉爆炸,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我听到了这个噩耗,心不由己的感叹了一句,命运多舛,命啊!

  那是1974年的冬天,我在家中养病,大队书记张库还有贫管侯自明二位干部,带着山老区人民的心意,背着羊肉,扛着白面来红桥老家看我。100多里路程啊,路上他们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看到这些东西,我感动得泣不成声,家人们也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山老区的人民,太热情了,太诚恳了,太厚道啦,他们对我这么关心,这么厚爱,等我病好了,一定要加倍地好好工作,报答他们对我的恩情。

  但事与愿违,我本想在山老区教一辈子书,也想在那里成家立业,可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在山上工作行走不便,体力不支,我终于调离下山了。

  临走的时候,全村大人小孩儿哭泣着为我送行,特别是家中有小孩念书的家长们哭得更厉害。我也泪流满面。看着车上的莜面,山药还有粉面,山药烙饼……我不敢看他们,只好蒙着头坐在毛驴车上,离开了他们。离开了我工作六年之久的学生,教室,离开了我深爱的大山,离开了山老区的乡亲们。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我曾在《石门三部曲》中写道:望山畏山,上山爱山,下山想山。这三部曲确实是我真实思想的写照啊!

  调离下山的第五个年头,受乡亲们的邀请,我又重返七井寺,故地重游,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2018年9月16日这一天,果庄子中心校前三任校长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邀请曾在果庄子山老区工作的教师,一起上山浏览观赏。58名男女教师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果庄子中心校。我与刘培德老师高洪生老师在学生侯栋老师的引领下,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聚会。凝望着黑板上的《石门情怀》四个大字,我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随即编了一段歌词,现场演唱,歌词和激情和现场的老师们的思想产生了共鸣,掌声笑声连成一片。虽然大部分老师不认识,可他们都为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的演唱给这次活动,增添了祥和喜庆气氛,带来了喜笑和欢乐,也增进老师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午餐我们举杯共饮,共叙旧情。品味着久违的莜面和山药,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凝视着《石门情怀》这四个大字,脑海里又萦绕着在山老区工作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

  饭后我们合影留念,这次特殊的聚会实属罕见,看着这些不太熟悉的男男女女,他(她)们都在为山老区人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石门故事,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是一朵永久绽放永不凋谢的玫瑰,给我和我们的后人们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魅力和芬芳。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情怀 石门 激情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