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老弟,叫王志华。我俩如兄弟,在他心里,我是“大哥哥”;在我心里,他就是“小老弟”。
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佳节,我都会接到小老弟打来的电话,聊工作、孩子和家庭,互致问候道好。特别是每年“八一”建设军,小老弟的电话准到,彼此回忆军营时光,诉说别离情怀,谈论成长历程……
说起来,我与小老弟在工作上的交集满打满算只有一年。那年,我当连队政治指导员,他是文书。
连队文书处在“兵头将尾”重要位置,既要当好连队主官的参谋助手,又要管好枪械和器材,还要协调内外、沟通联络,传递好相关信息,工作不能有任何差池和闪失。小老弟是“正牌儿”高中毕业生,为人忠厚、机敏灵活、身体结实,我与连长商议和考察,把他选到连部,成了左膀右臂。
黑板报月月更新,周训练计划周周上报,与其他连队摆在一起,小老弟做得最好。常规作业倒不算啥,关键是小老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他积极研究训练教材,协助编写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的方案教案,提前推进预想事项,把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很快就从“放心牌文书”蝶变成“金牌文书”,连队干部表扬他,“用起来顺手,没选错人!”
身在“兵位”,小老弟还是连队战士的铁子,战友之间有个矛盾发生摩擦啥的,或者个人有了思想包袱,都愿意向他倾诉,最后迎刃而解。记得一个叫张宇的山东籍战士,因文化程度不高,语言行动与班排其他人不在一个频道,思路慢半拍、训练不跟趟,心里明镜似的就是整不明白,自认为扯了连队建设的后腿,丢了脸过不去,盘算着瞅准时机擅自离队。小老弟窥见苗头,私底下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讲纪律和危害,讲学习要领、训练方法,再讲连队官兵的关爱与帮助,张宇放下自卑回到了火热的军旅生活。
当年7月,连队党支部被上级政治机关评为“先进党支部”,我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应该说,成绩和荣誉里面,有小老弟的功劳。在文书岗位上,小老弟出色的个人素养、会意处事、能力水平,连队官兵有目共睹。
第二年初,教导员相中小老弟是个人才,要他干营部文书。小老弟怕连队不放人:“指导员,年长为大哥,我都听你的!”简短又简单的一句话,有期待、有信任,还有对未来的寄托。分析进与退,我毫无不舍,鼓励支持小老弟,“去吧,毕竟平台高一层,与上级机关接触的机会多一些,对你有帮助。”年底,我转业了,落户部队驻地丹东市,小老弟送来一套“玉堂锦绣富贵春”瓷器花瓶,寓意事业有成、健康幸福、知足常乐……这套摆件3个,至今放在我家的书房,花鸟呈祥,赏心悦目。
后来,小老弟由三级士官转业,回到老家葫芦岛市建昌县,分配在县住建局下属事业单位。再后来机构改革,他考上公务员招录到县人社局办公室工作。两年前,领导赏识其质朴品格、过硬作风、担当精神,调他到了县政府督查室。
我俩在辽宁两地,物理距离五百余公里,兄弟情“零公里”“无障碍”,小老弟每取得一个成绩和进步,都打电话与我分享,让我感动,令我欣慰。
前不久,又接到小老弟电话,说自己已经在县供销社工作,我有惊讶,倒不奇怪。“小老弟,是不是升职了”,这句话无需问——我相信,他对工作的态度和热爱,不管在哪个岗位,有所回报是必然的。
电话那头,小老弟与我交流工作感受和心得,一再感谢我在部队对他的培养。“小老弟,你之所以有今天的岗位而且得心应手,工作成效同事认可、领导满意,是你成就了自己,我替你高兴!”
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放在哪里都发光。小老弟把部队锤炼出来的务实创新、敬业奉献、干事成事的军人风采带到新的岗位,舞台更大了,道路更宽了,前景更亮了,我祝福他越干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