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日至9月13日,新疆15天游,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脑海,导游的话一直在耳边重复:没有左宗棠,就没有中国之新疆;没有左宗棠,现在到新疆就是出国了。
新疆古称西域,“三山夹两盆”,壮美非凡。当人们被新疆的壮丽河山所陶醉,被广阔的草原所迷恋,被各色美食和水果所吸引,为丰富的资源宝藏而感到自豪时,我们不能忘记收“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倘若没有60多岁高龄抬棺西征的左宗棠,率兵击败受英国与沙皇等外国势力扶持的阿古柏,那么新疆这片大好河山,有可能就被划出我国的版图。
左宗棠,晚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清朝末年,东南沿海,海防吃紧;西北边陲,狼烟四起,国内矛盾丛生,新疆地区也陷入了混乱和动荡,沙俄看准时机支持中亚浩罕国贵族阿古柏入侵新疆,于1867年在新疆建立“洪福罕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我国领土面临割裂之险。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李鸿章主张“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都不偿失。”,“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为好。”他主张听之任之,放弃新疆。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极力要求出兵收复新疆。但是左宗棠的建议遭到李鸿章的反对,陷入清廷“海防”与“塞防”之争。也就是说,加强海防急需用钱,新疆不过是一块地处偏远,难以控制的贫土,用兵新疆除了劳民伤财毫无意义,而且新疆靠近俄国和英属印度,两国对新疆垂涎已久,即使勉强收复也无法固守。所以最好放弃,将西北经费投入东南。对于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的论调,左宗棠上书朝廷,分析了由地理形势决定的严重威胁国家根本的危殆局面,明确提出仗一定要打,新疆一定要收复,否则就要亡国的建议。
左宗棠对新疆收复与否利害的深切剖析以及坚定信念最终感染了朝廷,赢得了必要的支持,慈禧太后决意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年3月左宗棠挥师西向,抬上自己的棺材,踏上了西征之路,拉开了收复新疆的战役。1876年左宗棠率领湖湘籍清军进入新疆,他沉着冷静、审时度势,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所谓先北后南就是先收复北疆,斩断阿古柏等与沙俄的联系,把他们封困在南疆;所谓缓进急战,就是根据新疆路途遥远、地域广阔的特点,在每一战役开始前做好充分准备,当条件成熟后坚定开战,速决速战,避免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从1876年5月到1877年3月,仅用10个月时间,就摧垮阿古柏苦心经营的“天山防线”,光复北疆,剑指南疆。至1878年1月,仅用一年半时间西征军就收复了被阿古柏占领达13年之久的疆土,并收回了南疆所有的城市,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再次挂帅,把自己的棺材从肃州运到哈密,率四万湘军开赴伊犁前线。当沙俄得知左宗棠“抬棺出征”到伊犁,于次年通过谈判归还伊犁,至此新疆全境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左宗棠在国家危机时刻,不顾年迈的高龄,二次“抬棺出征”,西出玉门关,寸土必争,寸土不让,收复新疆,挽狂澜于即倒,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真正的聚宝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展现了高傲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下人的敬仰和怀念,可谓是爱国主义与斗争精神高度结合的典范,堪称中国历史上伟大名臣之一。
左宗棠的故事是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也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也促使我在深思,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如何取舍?习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因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弘扬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尤为重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爱国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文章结束之时,我想到了1879年杨昌濬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抬棺明志,收复新疆,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外侵略时坚强不屈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近代抵抗外辱史上不可多得的光辉篇章,是弘扬爱国主义和斗争精神的宝贵教材。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功垂史册,光照千秋。
“一寸河山一寸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2024年11月16日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