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褐毛尺把长,体态轻盈细又柔,尖嘴猴腮酷似鼠,尾巴蓬松却显长,乌溜圆眼骨碌碌,机警洞察四周边……晚上散步,居然见一只黄鼠狼在马路上大摇大摆地行走,神态十分可爱,惹得多人惊呼。一小年轻大声呼喊:你好,黄鼠狼!此时此刻的我,却想起孩时的黄鼠狼。
黄鼠狼,学名黄鼬,别名黄大仙,而在我们苏北盐城西乡,长辈们称之“黄大爷”。印象里,它善奔走,能贴伏地面钻越缝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树和墙壁;它行踪诡秘,白日偶尔出现,贼头贼脑,稍纵即逝;它偷鸡摸狗,偷得极鬼祟又极恶劣,夜晚悄无声息地潜入鸡窝后,一口气能咬死好几只鸡;它还会放臭屁,一种特臭的屁,难闻至极;它还能使人中邪,老者常言,如若谁家有人突然模仿死去的人说话,仿得惟妙惟肖,那必定是“黄大仙”附体。
那时的乡村,几乎每家茅草屋里靠门边设个鸡窝。将鸡窝设在人住的屋里,关键是怕黄鼠狼“拉鸡”。有句俗话:黄鼠狼拉鸡,越拉越稀。所以,保护家养鸡成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白天,只要一听鸡叫声,我们便迅速赶过去,同时带着家犬。有时,鸡们停在草垛旁,小眼睛珠子一动不动地盯住草垛,咯咯咯地叫个不停,仿佛告诉人,黄鼠狼就在草垛里呀,快抓它啊。我们便学着捕黄鼠狼者,拿来叉子、扁担等围着草垛,一边大声吆喝,一边在草垛上乱捣乱戳,以备“引蛇出洞”,欲将其捉拿。可每一次黄鼠狼总“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我们的眼皮之下逃往别处。
然而,长辈们遇到此事则不然。他们会柔声细语地在一边祈求:黄大爷(指黄鼠狼)啊,请别处去哟,我家就靠这几只鸡生蛋过日子呐,您大慈大悲,赶紧离开吧。有时还向黄鼠狼“道歉”,说自己孩子太不懂事,冒犯了黄大爷,还请黄大爷“大人大量”多多宽恕等言。天黑前,母亲总会抓两把粮食,撒在门口,嘴里不住地:得得得得……将鸡们唤到门前集中,一遍一遍地数着,然后,撵着它们一只一只地全部进窝。睡前,天事不问要记得关牢鸡窝门,再将“猫洞”堵好,这才稍稍安心上床休息。可到了夜里,常是被一阵凄厉的鸡叫声惊醒。那时乡村没电,声嘶力竭的鸡鸣,漆黑一片的深夜,令人毛骨悚然。白天胆子很大的我们,此时缩在被窝里大气都不敢出,紧闭双眼——装睡。
通常都是父亲或哥哥们起床赶跑黄鼠狼,可刚回到铺上被窝未焐热,又听鸡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说:黄大爷又来了呀……有时黄鼠狼逗你玩,一夜光顾好数次,使你无法安宁。大人们又唠叨开了,说一准是我们这些毛猴子得罪了黄大爷。还煞有其事地说,北村有个捕黄鼠狼的男人,怀孕的老婆早“足月”,可就是不见生下小孩来,成天在家胡言乱语,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家人请了“仙姑娘”,方知是黄大爷“附身”,要求其男人“改行”,不再捕捉黄鼠狼。
黄鼠狼真的有“妖术”吗?长大读书方知,黄鼠狼并非妖兽,只不过是小型食肉动物。所谓黄鼠狼“迷人”、“附人”,纯属精神恍惚。它能“迷”昏动物及人,完全是它生理结构所致。有则老生常谈的故事:老虎遇到一只刺猬,刚想一口吞下,见刺猬已缩成一“刺球”,老虎无从下手,只好望而退却。但被黄鼠狼看了,不慌不忙,在“刺球”周边转了两圈,终于寻到了刺猬身上的呼吸道,对其嘭地一下,放个屁,刺猬被臊臭屁熏昏后,乖乖地舒展着身体,倏间便成黄鼠狼的口中美食。因黄鼠狼的肛门处,长有一对臭腺作自卫,而臭腺含大量的丁硫醇,足以将人熏昏,使人神志恍惚,而胡思乱想。后来,科学家们做了大量试验,更为黄鼠狼“平反昭雪”。科教片《黄鼬》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画面揭示了黄鼠狼的生活秘密,令人信服的证明,它不仅是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且是老鼠的天敌。黄鼠狼是最好的捕鼠能手,为人类保护了很多粮食。大多时候,黄鼠狼是不吃鸡的,鼠才是鸡的天敌。当鼠袭鸡、黄鼠狼捉鼠之混乱中,人们没发现狡黠的鼠,而看到了黄鼠狼,所以由来已久的误会,便有了“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之说。
著名兽类学家盛和林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做了大量工作研究黄鼬(即黄鼠狼)。1983年第3期《大自然》杂志上,盛老先生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黄鼬功大过小》。他这样写到:“我们曾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河南、吉林、黑龙江、内蒙、山西、河北等主要产区解剖过4978只黄鼬的胃,发现它们主要吃老鼠、蛙类和昆虫,也吃些蛇、蜥蜴、小杂鱼,甚至蜗牛、蚂蟥、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在食物严重缺乏时,个别的也以带甜味的芦苇根和薯块充饥。在解剖中,仅发现两个胃有家禽,一个胃内有幼家兔。”
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黄鼠狼“榜上有名”。从此,人们对黄鼠狼刮目相看了,再也不见有人明目张胆捕猎黄鼠狼了。黄鼠狼虽是“三有保护动物”,但要注意避开它,因为它会咬人,并且携带狂犬病毒。有点遗憾的是,过去,我们对黄鼠狼的误会太大太深了。亦包括笔者我自己。真的很抱歉哦,可爱的黄鼠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