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竹韵清风

作者:唐高翔   发表于:
浏览:232次    字数:1294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56篇,  月稿:7

  我小区傍有几丛秀竹,那青翠欲滴的竹叶,那婀娜飘逸的身材,那坚韧挺直的竹杆,那轮廓分明隆起的竹节,把我深深吸引,让我留恋忘返,念念不忘。竹林清风,沁人心脾。由于对竹子的热爱,我上下班有空时,常常情不自禁的想去看一看、摸一摸、拍拍照、在傍边走几圈,回家后常以竹为画,以诗咏竹。

  由于竹子具有坚贞、刚毅、挺拔、清幽、有节、谦虚、坚毅、无私等的品格,竹被当做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为无数仁人志士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充满了赞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几杆新竹,直似儿孙”。那个“诗书画”世称“三杰”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最突出的一个。郑板桥一生爱竹、赏竹、画竹、咏竹,他把竹当作儿孙、子弟,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他既歌颂竹的美德和好的品行,又把风吹雨打竹的声音与老百姓疾苦联系起来。“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赞美竹既讲原则、又谦虚的品行;“老老苍苍竹一杆,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真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赞美竹卓然独立、任劳任怨、不忮不求的操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竹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周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则把竹子与老百姓联系,体现了郑板桥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与同情他写竹的诗词就有50多篇。诗以言志。郑板桥为竹写的诗正是他真实人格的写照。

  郑板桥,早岁艰辛,出生时,家道拮据,3岁时生母去世,22岁时,父亲去世,此时有2子1女的他生活更加困苦,30岁时靠卖画为生。直至40岁乡试中举人,52岁任范县知县,由于他贫穷出身,又长期生活在乡间草野,深刻了解人间疾苦。他当官后就抱着“得志则泽加于民”的理念,在范县知县任上,他体察民情,重视农桑,兴民休息,深得百姓爱戴;44岁调潍县任县令,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时,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61岁时,因为一次为民请求救赈灾民而得罪了朝庭大员被迫辞职弃官而去,百姓感谢他的恩德,大家遮道挽留,郑板桥离开潍县,潍县的百姓户户把它的画像挂在正厅加以祭祀。由于,郑板桥在县令任上两袖清风,辞官后一贫如洗,又重操旧业,继续以卖画为生。

  “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郑板桥颠簸一生,处于腥臭的官场,但却超然脱俗,不失节操;他淡泊名利、光明磊落;他刚正不阿、大气凛然,从来不向各种恶势力低头;他情系百姓,与民同忧,始终关注群众的疾苦。郑板桥的品格正如青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似莲花一样清纯。

  郑板桥作为一名古代的官员格局尚且如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就更当自律自省,严格自我要求。要始终做到信仰坚定,初心如磐;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戒,行有所止;始终做到自省、自警、慎微、慎始,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本色。始终做到心系人民,情系百姓。零陵唐高翔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清风 竹韵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唐高翔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