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红楼梦》中林黛玉别父后是乘船从扬州大运河北上燕京,还是顺流南下金陵?

作者:管鹏   发表于:
浏览:20次    字数:178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编审、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张云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进行“大运河文化中的《红楼梦》”演讲中,提出了《红楼梦》"由一个运河城市开始,又由另一个运河渡口终结"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见2024年4月7日《金陵晚报》第10版《文化新闻》报道)。

  我们知道,小说《红楼梦》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描写他少年时期在金陵“江宁织造府”的荣华富贵的奢侈生活。小说中的荣宁二府在“元妃省亲”中形成一个高潮,之后就因为朝廷查抄“荣宁二府”,小说中的贾家则逐渐衰败,死的死、关的关,一切财产都归入朝廷国库,以致青年时期的曹公子不得已选择去北京生活并写作小说《红楼梦》。这时,他的经济生活状况已到了近似乞丐的地步,只好用卖字的钱来换酒喝。由此可见,在曹雪芹笔下也就是作者少年时期所经历的“荣宁二府”,是处于经济繁荣的金陵古城,而不是令他穷困潦倒的晚清时代的北京。

  的确,京杭大运河改变了以往历代以关中或中原控制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以北控南、以南养北的政治、经济局面。元、明、清三朝,南北文化的交融,在内涵上与速度上超过了以往。

  “《红楼梦》是以大运河为底色的小说。”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张云认为,“《红楼梦》产生在京杭大运河能最大能量发挥作用的清代,客运、货运、漕运、兵运,大运河是最通畅便利的通道,而政治控制、军事威慑、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更离不开这条‘生命线’。”笔者十分认同张副会长的这一观点。

  但是,笔者质疑的是,张副会长在演讲中多次提出“上京”、“进京”等字眼,这个在文学作品中的所谓“京”城,并不是曹雪芹落难时的北京。笔者认为,如果曹雪芹没有经历他少年时期在“金陵大观园怡红院”的衣食无忧、豪华泛爱的贵族生活,他即使再有文学写作天才,在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青年谋生时代,他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的。而正因为小说《红楼梦》用绝大篇幅描写了金陵古城生活场景,江苏省南京市才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目前中国惟一的“世界文学之都”。然而,中国红学会张副会长却不这么认为。请看——

  “《红楼梦》中的很多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妙玉,以及之后的薛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等,她们的登场都与运河水路交通密不可分。

  “薛宝钗居于金陵,如何上京似乎并未交代清楚,但后文香菱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曾说:‘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可见,她们是水路而来。

  “妙玉自苏州随师进京,入住栊翠庵。香菱阊门外被拐,随薛蟠进京,还有苏州采买的女孩子们,她们都是因着元妃省亲,贾府修建配置大观园而来。出场时间不长却极为出色的薛宝琴更是见多识广,她那几首怀古诗至今都谜底存疑,但其中实实在在描绘了运河沿岸景象,如《钟山怀古》《广陵怀古》《淮阴怀古》等。

  “《红楼梦》中,林黛玉别父进京一段,描写林黛玉从扬州启程坐船北上,投靠京城舅父家。清代从扬州直达北京的水路只有京杭运河。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是‘大运河漂来了林妹妹’。之后,林黛玉与大运河还有一次近距离接触——因为父亲林如海去世,黛玉在贾琏的陪伴下回家料理丧事。林黛玉一生两次出远门,都与大运河密切相关。”

  笔者在前文已说过,曹雪芹少年时期是在富庶的金陵“荣宁二府”(实际上就是曹府)度过的,而小说中的语言、地址用了许多“南京方言”和清代金陵城的地址,如今的“江宁织造府”就是在昔日清朝皇帝巡视江南的“大行宫遗址”建造起来的。

  如此说来,“《红楼梦》中的很多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妙玉,以及之后的薛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等”沿着大运河“上京”或“进京”,这个“京”只能是南京(即金陵),而不是大运河的起始地北京。

  如果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别父进京一段,描写林黛玉从扬州启程坐船北上,投靠京城舅父家。清代从扬州直达北京的水路只有京杭运河。”(张云副会长语)那么,我们再读一遍(几遍均可)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别父进京一段”,计算一下林妹妹在大运河乘船去北京走了多少时间?林小姐孤身一人究竟是乘船从扬州北上去燕京,还是乘船南下来到曹雪芹少年时代生活的金陵?这是我们今人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一个原则性的学术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借”着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来误读小说《红楼梦》,闹出大运河的水上“南辕北辙”笑话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