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高巍:是功课,也是生活——走近蒋勋《岁月静好》一书

作者:萝卜头   发表于:
浏览:16次    字数:298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4篇,  月稿:0

  蒋勋的《岁月静好》一书,是一部图文并茂、介绍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真实体验的散文集。

  初读此书,我曾有一种深深的隔膜感。虽然书内各篇基本都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展开,但因作者所生活的环境是在南方,又是海岛,因此形成了迥异于大陆,特别是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于对那里陌生的笔者来说,实在有些丈二和尚的感觉。

  比方说:霜降节气来临,北方的广大地区因气温下降厉害,地里的庄稼已停止生长,根部的养分已然回流到果实当中。

  而在蒋勋的笔下,“池上的田等待秋收了”。早起的作者,还可以去向池塘里的荷花问好,跟苦楝树、凤凰花的豆荚问好……。此时,那里不过还是深秋,如同国庆节后北京的天气,相比之下,两地相比几乎有了一个月的季差。那边的人们正享受着秋天的静美和收获,到处是累累的果实和圆满的富足。

  与此同时的北方,人们正忙着收割、储存大白菜,在室内安上火炉,为迎接寒冷的冬天做准备。

  读蒋勋此书,隔膜感还体现在:不同季节的物候和物产的生疏。比如,在炎热的大暑节气,有一种名为“耧斗花”的白色、蓝紫色、明黄色,甚至红白相间的花朵竞相绽放。姹紫嫣红,格外好看。

  “耧斗花”也叫“梦幻草”,学名叫“阿奇丽达”,属毛莨科植物。因为这种花的花瓣后方有很长的飘带,看起来像是在海面上浮游的水母,顾名“梦幻草”。

  看来这是一种沿海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内地少见,难怪读来这么陌生。类似的应时植物、水果、农作物等不少,他们与节气的关系,恐怕非在那里生活,才有可能了解。

  这自然给不熟悉这一环境的读者增加了了解的难度。但细读以后,作者对这些东西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述,特别是由此阐发的感慨,却不难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进而为作者见解的独到和深刻,产生敬意。

  蒋勋作为一个作家和著名学者,他非常注意观察。为此,他特意由喧闹的大城市搬到了乡下,赁一座僻静的小院儿住下来,一方面,可以一个人静静的读书;另一方面,方便走进大自然去做细致的体验。

  这里有广袤的稻田,幽深的森林,林边的空地上开满了南方所特有的花卉,颜色鲜艳,造型各异,妆点的大自然分外妖娆。这里离大海也不远。大海的波涛与森林里的红桧、松柏的舞动相呼应,有时又故意沉默,如同进入了梦乡。

  在这里,蒋勋过着无忧无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生活。每天早晨,他随着初升的太阳一起起床,来到田野里,跟花草树木打招呼。傍晚,他在夕阳中用过晚餐后,又继续在书桌前笔耕。于是,有了这本虽然篇幅不大,却浓缩了作者炽烈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动的记述,特别是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所获得的独特感悟……由此,构成作者对二十四节气个性化的诠释,不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为一个艺术气质浓郁的作家,蒋勋首先从颜色的更替中,感受到了节气的变化。正是带着这种敏锐的感觉,他在时间的轮回中,通过识别颜色,体认到了不同节气的特点。鹅黄色的美人蕉,粉紫色的苦楝花和雪白的流苏,在依次的绽放中,演绎了春天的从初春到仲春的顺序。而粉白娇艳的月桃,紫色的月华和满池的荷花,则生动地代表了夏季里生命的旺盛。在内地开满桂花的八月,宝岛上正是凤凰花怒放的季节。那火焰般的红色,为仲秋渲染了热烈、奔放的劲头儿。这种树又称“火树”、“火凤凰”,是南方的特有树种,广泛种植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沿海地区,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树。

  从姹紫嫣红,多姿多彩,到一树的火焰,旺盛,标志着从出生到成熟,少年到中年。这中间的奋斗,挫折,都化为了人生的辉煌。

  与凤凰花同季,在仲秋季节开放,且颜色沉稳的,还有银杏的金黄,丛林的赭褐和墨绿,以及池塘边到处可见的白絮般飘曳的芦花,如同早生的华发,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磨练。

  宝岛的冬天气候温和,没有北方三九的寒冷,到处是郁郁葱葱,鲜花不败。番栀花立冬的节气里,仍然红艳,与同样夺目的山茶花交相呼应。田野里的芥菜绿油油的泛着光,苍茫茫的芒花调配出冬季特有的银白或浅粉。

  在蒋勋的笔下,宝岛的四季绿色依旧,鲜花不断,各种农作物次第收获,是一片富饶、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受这种气候的影响,生命所表现的色彩,呈现出一种天造的艳丽,以致于让蒋勋体会到“色彩是信仰的本质,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凭籍”。从而具有了一种神圣的意味。在他看来,“缤纷色彩的渐变,不仅使人领略了四季,二十四节气的更替,甚至已然沉浸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因之赋予了生命的温度”。

  此外,蒋勋的散文还提醒读者:二十四节气还可以通过耳朵的聆听,来体会不同季节的变化。比如,早春时节,冰雪消融的过程,传来潺潺流水的声音;夏日雨后,林子里发出的小鸟啁啾;以及深秋季节的松涛阵阵,秋虫鸣叫;纵然是在冬季,当雪花飘落时,也可以感悟到轻盈欢快的低语……

  道法自然,万物有灵。它们都在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因应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呈现出丰富的表达。这当中,也包括最高等级的生物——人类,而且,这种表达不仅是物质的,甚至也包括了精神。所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习俗,代表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对节气的不断适应,积淀了世世代代中国人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蒋勋喜欢旅行,到处走走、看看,品尝各地的美食,领略不同的风光。因此,他不自禁地会拿异域的风物,与家乡的做对比。从中发现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有一年立秋前后,蒋勋正在国外旅行,当地高原的天空漂浮着白絮状的云朵。他停下脚步,仰望湛蓝的天空,想起两千年前,也有一位古人,肃立在汨罗江边,和他一样仰望天上的白云,发出哀戚、无奈的长叹。《渔夫》这篇文章,记录了他当时的感受,因为从旁边经过的人都明显看出,此人的执着与决绝,只能唱着“沧浪之水清兮”,荡舟而去,成为人间最后见到这位三闾大夫的人。

  而此时的蒋勋,因高原、天空的辽阔而充满激情,对生活满怀憧憬。于是,他感慨道:“悲伤成云,愉悦也正云,行到水穷之处,就可以坐下来,看云升云起,不存什么心机”。这样,就可以物我两忘,真正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在顺应自然的变化当中,真正感受得到的自在。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称孝亲节、鬼节。相传,这天是地藏王的生日,地狱大门打开,逝去先人的灵魂会随着流水回到人间,与家人相会。届时,佛教的寺庙里会举行祭地藏菩萨的大型法会。

  有一年的中元节,蒋勋正在日本,目睹了那里隆重的祭祀活动。他仰望着地藏菩萨威严的面容,仿佛听到他用禅杖重重的地敲击地狱之门时,发出的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事实上,地狱不会空,因此他也发的是一个永远完成不了的愿。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精神,体现了地藏菩萨为弘扬佛法而献身的崇高志向。

  在蒋勋这里,对二十四节气的倾心体悟和丰富感受,实际上也表证了他的一种信仰和追求。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所以他才能体悟出,从信仰中追求他人所未曾收获的独特体验,进而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走进二十四节气,体验其独特的魅力,让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无比的美好。

  《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作者蒋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作者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书写日常生活中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省思,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所蕴藏的自然流动的节奏,也提醒着我们在时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这是蒋勋自己的功课,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功课。

  2021年10月6日黄昏,雨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