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王惠玲:重读《瓦尔登湖》

作者:萝卜头   发表于:
浏览:15次    字数:151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4篇,  月稿:0

  时隔多年又看《瓦尔登湖》,在平静中还是有所触动。这是一本关于真理和永恒的书,所以自问世以来才能遗世而独立,散发出珍珠一般的光芒。

  作者梭罗无疑不走寻常路,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不愿象芸芸众生一样困于柴米油盐,牵绊于名缰利锁,浑浑噩噩过一辈子,而是突发奇想,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村中,一住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他进行了极简主义生活的试验,自己建房、自己种地,完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养活自己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逐物质。相反,梭罗听从内心的召唤,沉迷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中。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服役于智慧,深挖于禀赋,从而拥有更崇高的生命和更诗意而神圣的生活。他在瓦尔登湖畔漫步、思索,颇为自得其乐。他极其耐心、不厌其烦地测量湖的深度、冰的厚度,观察树叶的形状、鹅群的飞翔,他看到了春天的来临,关于大自然的一切变幻,每一个季节在他看来都是各极其妙的。在这里因为有大量的闲暇时光,可以轻易捕捉任何一种事物的美与乐趣,万物静观皆自得,这是喧嚣的城市生活所无法企及的。他描写了湖水的纯洁透明、山林的茂密翠绿,优美细致,成为散文中的经典。

  这让我想起康德,一个终生未走出哥尼斯堡小城,生活刻板到每日下午三点半准时出现在林荫道上散步的哲学家。“尽管贫穷困厄、默默无闻,他仍然坚定不移,花了整整十五年撰写、修改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直到1781年完成,那时他已五十七岁了。没有人比他成熟得更慢了,但也从没有一本书像他的著作这样让哲学界震撼”,“关于康德的影响,可以说整个十九世纪的哲学思想都围绕着他的猜想展开”。就是这样一个思维无比严谨、生活刻板枯燥的人,竟然说出了“这世上只有两件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一是人间的道德法则”这样富有诗意的旷世名言,说明他的内心也是激情澎湃的。原来这世上的思想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对道德法则、规律秩序的追求,其实也是对美的追求,一切事物到极致,都会让人震撼。

  梭罗写了一个关于手杖的故事,来阐述时间和永恒的辩证关系。一个艺术家为了追求完美,不跟时间妥协,坚定而又虔诚地要把手杖做成完美的艺术作品。最后完成的时刻,它突然辉耀无比,成了梵天所创造的世界中的最美丽的一件作品,而他本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永久的青春。这何尝不是梭罗本人的自喻,他的梦想、追求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只有不断地自我肯定、自我鼓励,才能超越凡俗而投入“更自由的规律”与“更高级的秩序”中,届时“寂寞不成其为寂寞,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一个内心强大、充满自信的人,毫不在乎凡俗的眼光,而是会掷地有声地呐喊:“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从文学的角度看,书中不乏写得优美的散文篇章;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一部关于思想者的自我呓语,不无晦涩难懂之处,所幸经过时光的流逝,反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多年以后,一只燕子从寂静的瓦尔登湖上飞过,静到我可以听到内心的声音。上次读这本书还是年少不识愁滋味,似懂非懂,此番再读,已隔了二十多年的岁月,有了更深的感悟。经历了人生沉浮以及这么多的人和事,不由感慨万千,感慨之余也非常认同译者徐迟先生的话:“这是一本极静极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问题,这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诚哉斯言,如今的我已年过半百、双鬓斑白,是该思考一下自己,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