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潘常春:中国的“南丁格尔”殷粹和

作者:雨思   发表于:
浏览:61次    字数:642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路过汤泉,我必到金鹰村,即使风雨交加,也必拐弯殷岭,稍作停留。山里的空气都是甜甜的味道,夹带一丝清香。

  山里人也特别好客,何况来的是娘家人呢。这时,爱云姑母锅上锅下一把手,使出浑身解数,极力张罗一顿美味佳肴。姑父殷时远会“翻经”,他当过四年兵,退役后被招聘在檀树凹和赤土岭木材检查站工作过,回乡即被当地村民推举为村民组长,为数百村民服务。公道正派的姑父被当地村民誉为乡贤之一。

  姑父对蔡家畈的人文地理较熟,几次提起蔡畈走出过一位了不起的女子殷翠和,“粹和故居”已由太湖县政府主导建成,引不少游客参拜敬仰。姑父所说的很多内容都是道听途说,不太周全。幸得金鹰村老书记殷响东同志信任,将亲自参与收集殷粹和先生的相关资料,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参考,增添了我写一写殷粹和先生的底气。

  01.苦涩童年 初露锋芒

  殷粹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出生于太湖县檀树凹,一户王姓人家的女儿,自然姓王。因王家与蔡家畈有姻亲关系,或能得到一些照看,固愿意被抱到蔡家畈做童养媳,改作姓殷,取名为粹和,蕴涵精纯和美的寓意。可惜好景不长,父亲在她五岁的时候突然仙逝,日子陡变得艰难起来。坚强的母亲朱氏,不得不靠纺线织布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蔡粹和生性乖巧,太湖话叫“得人痛”。她从小就特别懂事,体会母亲的艰辛,主动帮着家里砍柴,打猪草、喂猪,尽力分担母亲的家务,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小就得到锻炼和培养。

  殷赉臣(1880-1943)的私塾,声名显赫,是附近几个村庄的求学圣地。看到小朋友们上学的模样,殷粹和羡慕极了,常偷偷地溜进教室蹭课。私塾先生“网开一面”,在小粹和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下,恩准她进入教室旁听。期末考试了,殷赉臣先生也发同样试卷给小粹和答题。万万没想到,她的文、数成绩竟然超过大她一些的哥哥、姐姐们。奇才,奇才!殷先生断言,粹和的智商、情商一流,将来必成大器。

  老师的栽培激发了粹和的学习兴趣。我要正正规规读书的愿望得到母亲的支持。朱氏思想开明,排除了“没钱还送女孩读书”的非议,四处求助,终于在众亲友的帮助下,筹措到了学费,于是,蔡家畈的私塾增加了一个座位……

  小粹和不负众望,学习非常刻苦,每门功课成绩突出,深得老师宠爱,是名符其实的优等生。

  02.春潮涌动萌发理想

  此时,殷粹和的母亲朱氏有一位亲戚在江西九江一带经商,家境宽裕,时刻关注和接济朱氏一家。殷粹和的聪明、好学,亲戚也十分欣赏,固有意带她去考江西专门的女子中学——九江儒励中学。粹和的母亲自然求之不得,更是感激不尽。1919年前后,殷粹和和表姐朱玉莲一起,在这位亲戚的鼎力帮助下,如愿以偿考入九江儒励中学。

  儒励中学的前身是桑林中学,1873年由美国传教士昊格矩创办。学校建有课室楼、宿膳大楼等,颇具一定规模。彼时,各种新思想在旧中国春潮涌动。五四运动正在全国蓬勃开展,殷粹和与所有那个时代思想进步的年轻人一样,感到热血沸腾。她义无反顾地冲破封建制度的层层枷锁,积极参与争取平等自由的妇女运动潮流。

  在儒励中学读书期间,殷粹和和同学们有机会去但福德医院参观。这个美国人创办的医院由留美医生石美玉任院长。石美玉创办的护士学校是半功半读机制,即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实习。殷粹和接触到一些医护人员和患者后,从患者对医护人员信赖感激的眼神里,读到了医护职业的高尚。内心自然升腾起对护士职业的敬仰之情。热爱卫生事业的种子悄悄萌芽了,她心里暗暗发愿,长大了立志成为一名医护人员,以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为毕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1923年,殷粹和以优异成绩从儒励中学毕业,考入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前身)护士学校学习。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护士学校,由著名的护理学家伍哲英于1921年创建,并担任校长兼护理主任。被老师和同学们尊称为“护士之光”、“护士之母”的伍哲英,早年亦毕业于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

  在附属护士学校,殷粹和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中国红十字总医院实习期间,她视病人如亲人的工作态度,获得医生和病者的交口称赞。因表现十分突出,1926年,殷粹和获得南丁格尔奖学金,由国际护士会保送至英国伦敦贝福德学院公共卫生班进修。英国国际护士会的“中国室”,至今仍保存殷粹和98年前求学期间的档案。

  从英国伦敦大学顺利毕业后,殷粹和在国际护士会安排下,参观考察了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等地的公共卫生、地段卫生、工厂卫生、医院管理等工作情况。这段学习、考察经历不但让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明显感受到了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的巨大差距。

  03.出国留学 浑身是胆

  1928年,殷粹和学成回国,因有参与考察外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阅历,被安排进入吴淞卫生公所工作,担任护士。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公共卫生事业开始在中国社会受到重视。据1928年12月15日《申报》报道:上海市举行第二届卫生运动大会,邀请留美公共卫生学专家殷粹和作演讲。这是殷粹和第一次以专家的身份公开发表演说。

  1929年,上海市政府与国立中央大学会同核定合办《吴淞卫生模范区组织大纲》,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颜福庆、市政府秘书岑德彰、卫生局长胡鸿基组织委员会。在这项工作中,殷粹和向委员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得到院长颜福庆的高度肯定。

  1928年回国后,殷粹和就加入了中华护理学会。1932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当选公共卫生委员。

  1934年,殷粹和参加了在汉口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当选特聘护士委员会委员。由于殷粹和较早参与中国红十会的工作,积极发扬红中国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与王一亭、王正廷、王晓籁、王培元、颜惠庆、虞洽卿、钱永铭、闻兰亭、刘鸿生、林康侯、关炯之、于右任、朱庆澜、熊希龄、聂云豪、狄楚青、陈炳谦、颜福庆、殷粹和、叶恭绰、郑洪年、史量才、汪伯奇、荣宗敬、姚虞琴、谭容圃、黄涵之、袁履登、贝淞荪、蔡廷干、唐绍仪、杜月笙、顾竹轩、许世英、陈嘉庚、杨小川、吴凯声、沈卓吾、李次山、嵇鹤琴、蒋达秋等数十人当选为常务议员。

  殷粹和担任战地救护吴淞卫生公所护士的同时,还兼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的护士和中国红十字会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教员。1930年,殷粹和继任中国红十字会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第二任校长。首任校长是中国护理学先驱之一伍哲英。

  04.抗日救国 抢救同胞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各界一致声讨。殷粹和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强烈愤恨,毅然加入上海市民的抗日游行队伍中。深厚的爱国情怀,毫不畏惧地公开显露。

  1932年1月17日,上海人民在南市公共体育场集会游行示威,抗击日本侵略。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揭开“一·二八”战争的序幕。为了抢救抗日受伤战士,殷粹和组织全院的护士、同学,配合医生对上千名受伤的十九路军战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殷粹和始终跟在战斗前线,每天冒着枪林弹雨,将救死扶伤和爱国情怀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医院、难民署、伤兵营,都留下了她与护士姐妹们奋不顾身抢救伤员的身影;在工人夜校中,她利用在师生和民众中的影响力,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秘密募集抗战物资。当时医疗条件非常简陋,医护人员的生命也时刻受到战火威胁,可没有一个人畏惧和退缩。殷粹和认为,抗日将士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她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用女性的细腻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去救治受伤的将士。

  热爱护士职业,精湛护理技艺,善于护理教导,珍惜职业荣誉的殷粹和,毫无争议地升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护士长。

  医者仁心。殷粹和在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护士长期间。一天下班,她路遇一起车祸,一位看似讨饭的孤儿被车碾伤,肇事者已逃逸得无影无踪。殷粹和顾不上或遭到讹诈的风险,及时将这个孤儿送到医院,不仅自己掏钱救治,还亲自护理。治好后,又将这个孤儿送到教养院,还经常去回访、看望。

  殷粹和在担任护士学校的教员和校长期间,全身心投入教学及管理。一手抓教授护理学知识技能,将所学护理知识倾其所能教给学生,想方设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手抓爱岗敬业,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医护专业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学生们的表率。在抗战时期,殷粹和借助学校平台,引导学生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勇于担负起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

  从八一三淞沪会战至上海沦陷,殷粹和领导医院员工、学生组织救护伤兵,将枫林桥校舍被改作临时伤兵医院,护士宿舍成为伤兵分发站,为抗战将士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医疗保障。

  上海沦陷后,医院大部分师生员工外迁。殷粹和也带领部分医护人员回到江西,参加江西红十字会的工作。殷粹和由江西南昌、临川、南城,而后来到彭泽,一路为四处逃难的难民们承担治疗和护理工作,抢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没有病床,没有医疗器械,没有药品,没有消毒器具,可谓“家徒四壁”。殷粹和带领师生们们克服种种困难,多方奔走寻找医疗保障资源,在当地众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一些简易的基础设备,自己动手开始了制作。病床是用砖围成的,铺上稻草、白床单,标上床号就投入使用;消毒器具是自制的,利用高温高压灭菌原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放进去蒸煮灭菌,就能再次用来救治伤患;药房、化验室、手术室的家具是请老乡手工制作的,药物和器械是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的……

  有一次敌机轰炸时,她的住处失火,而她正在医院为一位难民接生,待她帮助产妇和婴儿赢得母子平安后,才得知住处已完全烧毁,所有财物成了灰烬。殷粹和背着产妇和战友们的面小声呻吟,她期盼国家繁荣富强,不受外敌欺侮霸凌,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早点到来……

  1941年,殷粹和来到广东,被聘任为广州协济医院护士学校校长。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殷粹和最清楚社会底层百姓的求医问药之苦,常带领护士学校的师生们到周边几十里的农村,为农民义务诊治。师生们经常性的善举,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敬爱,也提升了师生们的职业荣誉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协济医护学校送医下乡的意义不单是义诊和体检,给老百姓便利,最为重要的是,让乡亲们重视健康知识,懂得如何预防常见疾病。

  九江抗战胜利后,殷粹和回到她熟悉的江西九江,担任于但福德院护士学校校长,继续培养医护人员。在九江一带,殷粹和由于医护水平较高,又曾经留洋,因此名气极大,求医者踏破门槛。蒋介石、宋美龄等国民党高官居住庐山期间,也经常找殷粹和求医问药。据说,宋美龄和殷粹和都是基督教徒,两人还一起在九江基督教堂参加过礼拜。

  05.矢志报国意坚如铁

  但福德医院是一所美国人在中国办的医院,1949年初,美国人撤离医院,由殷粹和担任院长。她积极拥护解放军和人民政府,率先提议九江专署接收外资医院。

  1951年2月,殷粹和出席了中南区关于接受美国津贴医院协商会议,参与见证了外资医院回到中国人民怀抱的全过程。1951年11月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将但福德医院更名为江西省立九江专区妇幼保健院,成为诊治妇女、儿童的专科性医院。殷粹和担任副院长。技艺高超、热情似火的殷粹和受到广大患者的追捧,四乡八镇的患者慕名而来。殷粹和身先士卒,往往要将所有病人悉心治疗后,才顾得上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饭。

  抗美援朝开始时,党中央号召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国防建设,为部队提供强大的医疗卫生保障。此时,殷粹和不顾年近花甲,走上九江妇幼保健院举行报名大会的讲台,慷慨陈词,希望得到组织批准,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她愿意赶赴朝鲜战场,为亲爱的祖国奉献上一切,乃至生命。她的话极大地鼓舞了现场的医务工作者,大家纷纷报名参加征集,以成为国防医疗保障中的一员为荣。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是由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一批的留美女博士康成女士在南昌创办的“基督教妇幼诊所”(又称“康济医馆”),正式建院于1953年。筹划建院之初,组织上任命殷粹和担任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这在别人眼里求之不得的好事,殷粹和却再三推迟,她的心始终在护理一线。她总是对同事们说,当看到所护理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如期康复,心里感到无比开心快乐,有满满的成就感。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筹备期间,作为副院长的殷粹和承担事务很多。添置设备、扩建工程等等,她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她十分珍惜上级划拨的有限资金,设备的搬运、安装,都是她亲自带领干部职工们一起完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殷粹和心里不只是一句空头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1955年,操劳过度的殷粹和自我感觉鼻孔阻塞,导致右脸麻木,竟然渐渐地失去知觉。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铁人”般的殷粹和渐渐感到身心俱疲,力不从心。但她仍带病坚持工作。在江西省召开的专业性会议上,她创造性地提出“在上学期间,就要加强思政课程内容,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和道德水准”、“加强婴幼儿保健工作,组织人员赴外省参观学习”等许多有益的建议,得到江西省卫生系统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1955年底,殷粹和在组织上和同志们的关心下,去上海接受治疗。可惜她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回到九江休养期间,病情日益严重,连吃喝拉撒都难以自理。她对前来探望的江西省卫生厅和妇幼保健院的同志们说:“我觉得做的工作太少了,渴望能够战胜病魔,早点痊愈,继续做点工作来报答党的政府的关怀。”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殷粹和知道时日不多了,面对死亡的临近,她百感交集,含泪写下遗嘱,将价值5万元的财产全部上交国家。这也是一位历经风雨的爱国人士殷粹和,在生命的终点的无私奉献。

  1956年10月28日,殷粹和因病情恶化去世。享年59岁。11月3日,江西省卫生厅厅长刘之纲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江西省人民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许多受过她救治的病患者,自发赶到追悼会现场为她送行。至今,江西省的很多地方依然流传她一个个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

  殷粹和一生视事业为生命,顾不上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终生未嫁。她将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我国的卫生事业,成为中国护理界的导师和先驱之一。

  在九江市瀛上基督教公墓,其闺蜜叶成林去世后与其合葬。殷粹和、叶成林合葬墓及墓碑前,常有医疗卫生界的同仁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凭吊,一朵朵鲜花,寄托着人们无限的追思,深深的怀念,由衷的敬爱。

  06.舍己救治万世敬尊

  殷粹和热爱生她养她的家乡,几次回乡省亲,必带上礼品到各家走访,她何曾忘得了蔡家畈的亲友邻居们对她的滋养!母亲去世时,她专程回家料理丧事。事毕,她拿出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慷慨捐资蔡家畈私塾——给她知识启蒙的首站。房侄殷诗葛在上海读书,全部学费由殷粹和资助。蔡家畈、赵河、乃至太湖的外出乡友,在上海、九江等地,只要求助于殷粹和,都能得到她力所能及的帮助。

  粹和已逝,功绩永存。过去,江西省人民政府高规格地为殷粹和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充分肯定曾荣获南丁格尔奖学金资助留学的殷粹和先生的历史功绩;高度赞扬她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为人文护理、科学护理、护理创新、培育护理人才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粹和精神,故乡高歌。在蔡畈古民居村落,“粹和故居”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了殷粹和小时候在蔡畈的生活、学习场景。简朴典雅的粹和故居吸引了全国各地参观游览的访客,以及众多卫健系统同仁的敬仰、参观、学习。留下了不少颂扬怀念殷粹和先生的感人诗句。

  金鹰村总支书记张贝,以90后的独到眼光,剖析了蔡畈数百年来名人辈出的根源,即:忠孝传家;诗书处世;尊师重教;爱国敬业。她说:在风景如画的蔡家畈,有中国的“南丁格尔”殷粹和先生等多位名家的光环,有国家持续不断投入的交通环境改善;有央视、省、市、县官方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宣传推介,殷粹和的事迹也会像先贤们一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关注、敬仰。

  张贝说,金鹰村两委着力打造“蔡畈古民居”品牌,做足做活“天然美丽元素+乡贤文化元素+时代气息元素”融合文章,将红色记忆化作红色力量。我们相信,太湖县汤泉乡“蔡畈古民居”的名片一定会越擦越亮,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一定会如期实现。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