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是内心与外景的一次邂逅,也是让自己与世界互相重新认识。
——题记
到岑山走走,是每个横峰人茶余饭后所热衷的。因搬了新住所,由城里迁至城外,脚步便疏懒了。与之前住在岑山脚下不同,再要去岑山,得动很大心思。然,热爱生发于心。初夏难得阴凉的午后,爱人在我再三鼓动下,答应一同前往岑山,开启一段熟悉又陌生的行程。
看水还是水。岑山水库为此次远足的起点,水库的水位很低,清凌凌的水中倒映着山、树、天空,不甚明朗,倒也清晰可辨,有另一番意境。所不同的是,绕水库新修了步道,从山体开凿出来的步道如悬挂的腰带,将水库对面的山体呈现于众人的视野之中。如若不是因为这般,从未想过只能远眺的山峦能让我们目睹她与众不同的风姿。新修的步道还未完工,路面已经浇筑好,行人可以自由出入,有工人正在给水库溢洪道处加架钢铁板面,废弃了原来的旧水泥桥。
沿步道随山势往前,没有曲径通幽,倒也有峰回路转之感。转进去,绕出来,我们如同外来入侵者揭开了山体羞答答的裙衫。步道另一侧,岑山水库较往日更加清幽。透过杂树可见水中倒影,水下影影绰绰,路上人来人往,又是另一番情趣。
我们跳过水库上游的搭石,再沿着新砌的台阶拾级而上。当我们来到高处,再回望整个水库的景致,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远处是静卧的小城,山下的水库略显娇小,新修的步道让水库轮廓清晰,整座水库顿时立体了起来。
我们继续攀登,一路上遇见了许多“老朋友”:蘑菇亭子、溪流中的小虾、歪脖子樟树、老态龙钟的枇杷树、被人踩得光滑的大圆石……在变与不变中,我们用回忆拾捡往昔。岑山洞寺庙下的健身器材应该是换了新的吧,但临近山顶的跷跷板显然是十几年前的,老朽不堪,锈迹斑斑。记得女儿还小的时候,我经常带她来这里玩,丫头银铃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我们来到更高处,是一座风雨亭,也是一个岔道口。过风雨亭往下是岑山洞道观,另一处则是沿岑山山脊而建的攀山步道。我们选择了更为难行的山脊,起始处的台阶较陡,我的体力有些不支岑,爱人则拿出手机抓拍一些有趣的事物:忘了时令的小竹笋,蒙头乱窜的蚂蚱,自由翻飞的蝴蝶,成串成串的野果子,叫不出名字的金色小花……在他的感染下,我也拿出手机边走边拍。一时忘记了脚下的疲惫,追着一路风景,兴味盎然。
终于到了全程之中的最高点,又是一座亭子,供行人歇脚。凉爽的山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苍茫的天空下宛如仙境。再近些,村舍房屋,水田绿地,错落有致,似版画。青黛,雪白,碧绿,再配上池塘中的水色,再厉害的画家想要描摹也得花费一番心思吧。城市在变,人们也在变,不变的只有欣赏的眼光,带着热爱看世界,一切都可以回到最初的美好。眼前所见正是心灵深处温暖的输出,为美景,也为攀登的快乐。
下山出奇地畅快,我虽然有些恐高,但是有了经验——双眼目不斜视,只盯脚下,提脚快步,手扶栏杆,近乎九十度的台阶一口被我拿下。当我站于密林之中,天台山寺庙从绿树中冒了出来,其实他一直都在那儿,历尽千辛,突见其掩映绿树之中只觉更为神秘。本想前往叩拜,因侧门关闭,只好作罢。
山下,天台山水库如前面所见如出一辙,也是绕水库修了步道,只是此处工程进度更快些,步道两侧的排水已经完工,靠水库一侧的树篱也已经种好。工人正在安装路灯,我们放慢了脚步,山坳里的几株高大的木荷正在怒放,形成花树,在树林间脱颖而出。三三两两的行人兴致勃勃,或拍照,或指指点点,想必大家的话题大致都相同吧——这新修的步道方便人们锻炼身体,免去爬山的劳苦,是一项体恤民心的民生工程。
再回首,苍茫的天空下山峦起伏,心中顿悟:攀山的过程就是一次浓缩的人生体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攀登一座山。人往高处走,从小到大总有无形的力量驱使自己努力向上,当到达人生之巅时才发觉,人生不仅有向上的攀登,也有往下的路途。高处虽然风光无限,而山下才是平凡人生。原来封顶与山脚都是充满禅意的——重走一段旧时路,让我豁然开朗。
聆听自然的美
四季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