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这里就是我们车间。”说话的是电器车间刘主任,一个面目和善的中年人。
李晓的兄长去了农村。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加入了工人阶级队伍。因为是厂里唯一的中专学历女工,厂部将她列入技术培养梯队。报到时,看得出劳资科陈科长对她很满意。
“小姜,小姜!”刘主任冲对面一排机床吆喝,立刻引来很多双眼睛投向李晓。
叫小姜的青年工人应了一声,抓起一团棉回丝用力擦了擦手。他约莫二十五六岁,高个子,面容清癯,尽管穿着工作服,仍掩饰不住几分书生气。
“小姜,这就是新来的李晓同学。”
“你好,我是姜绳天。”
“姜师傅,你好!”
姜绳天抬起手腕像要握手,又垂下了。
刘主任叮嘱了姜绳天几句,刚要跨出车间,似乎忽然想起什么事。“小李,你过来一下!”
“你——”刘主任顿了顿,“你跟着姜师傅专心把技术学到手。知道哦。”
姜绳天的面前是厂里唯一的一台数控机床,眼下只有他能熟练操作。
李晓性格腼腆,几乎只跟姜绳天说话。最初的拘谨过后,两个年轻人渐渐有说有笑起来。
李晓讲家里有台唱机,几张黑胶片和薄膜片,全是哥哥用自己工资替她买的。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前夕,收音机里已经开始播放西方音乐。姜绳天也喜欢,他对李晓细细描述聆听古典交响乐时多么地让人陶醉。他说时,李晓看见他眼睛里闪着光,心里不禁一动。
李晓后来知道他父母早年辗转去了海外,带走了弟弟妹妹,他被留给祖父母。现在的他形单影只。不过家里有藏书看,他觉得生活挺充实。他俩交换着读了几本书。
有一天聊起高考恢复政策,姜绳天若有所思。“也许我们应该试试。”
姜绳天的表情变得舒展了,每天很早到车间,一边擦拭机床,一边两眼不断瞟向大门。李晓俏丽的面孔一出现,他立刻露出一丝笑意。
李晓想到每天能与姜绳天见面,心情有些荡漾,充满了欢愉。欢愉感慢慢升为渴望。见到姜绳天,李晓脸上晕起一片绯红,明艳动人,她更漂亮了。车间里不断有人偷偷看她,看他俩。
一个周六下午。快下班时,刘主任电话打进车间,让她马上去劳资科。
起风了。风里夹着早春的轻寒。
“陈科长,刘主任。”
“小李,坐坐。”陈科长指着椅子。
“你来了有些日子了吧。听刘主任说,你能独立操作了?”李晓答是的。“嗯,我早就看好你,学校里你就是好学生,这个厂领导都知道。”
陈科长点上一支烟,收起了笑容。“不过,小李啊,你是团员,要注意个人影响。”
“啊?我没有……”李晓不解地望着陈科长,再看刘主任,刘主任正附和陈科长点着头。
“不要和成分立场不清的人过于接近,这恐怕对你前途不利。当然,领导对你是很信任的。”
李晓脸红了,两眼不知该朝哪里看,她明白了陈科长在指什么。
陈科长抖抖手指,一截烟灰跌进烟缸。
“明天好好休息,上班后一定要安心工作。”陈科长强调了“安心”两字,脸色和缓了些。
周一早上,李晓刚踏进车间,突然脚步慢了下来,她没有看见那个天天等她的人。
第二天他还是没来车间。再也没来。
她每天低垂着眉眼。午休的一点点时间,她总在看书。四周一道道暗中注视她的目光,不时停在她落寞的背影上。
闷热的夏天终于走了。李晓也不辞而别,仿佛从未来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