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代末期,薛刚在今天的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田峪村秀房沟屯兵练武,薛家寨因此得名。
薛家寨不仅是陕西境内的丹霞地质公园,还是30年代初老一辈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开辟的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旧址。
从景区门口过初心石到上山的台阶处约两百多米,刚开始台阶的坡度较缓,过了第一站,陡然发现台阶的坡度呈70°,而且开始进入一条四面环山的深沟之中,天梯两侧都做了防护铁链。右侧的链条每隔约一米就被牢牢地固定在斧劈刀削般的峰壁上!
有人从山底选择了坐缆车,但是更多的人依然选择用脚步去丈量这片红色革命圣地。陡峭无比的石阶宛若蛟龙直奔天际,每一步须小心翼翼地行走,令人胆怯又兴奋。游客们攀爬累了就坐在台阶上,目之所及沟溪纵横、山峦起伏、四周密林如海,眼前浮现出那个年代,红军上山只能依靠踩出来的小道,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八百多级台阶,每上一级,就靠近红军的营地近一点。
终于到了长约2公里,腰带般缠绕在山间的丹霞石槽。薛家寨丹霞石槽规模宏大,沿峭壁连绵分布,洞穴众多,形态各异。石槽内宽阔的地带可以过一辆马车,行至低矮狭窄之处,仿佛巨石压在头顶,只够一两个人弯腰前行。
1933年,陕甘边党政机关迁驻薛家寨后,这里就成为照金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眼前废弃的哨门、碉堡、堞墙、滚石垒及战壕为游客诉说着这里曾是一群为信仰而奋斗者的栖身之所。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家长带着十岁左右的孩子也攀援至此,聆听红军革命故事,接受革命精神的伟大洗礼。
整条丹霞石槽自东南而西北,依山依次排列四个寨子:1号寨子当年为陕甘游击队1、3支队驻地;2号寨子是我党、我军最早的被服厂之一,当时有三、四十名贫苦妇女,全靠手工缝制被服,她们不但出色的完成缝制任务,还协助红军照顾伤病员、站岗执勤,为根据地建设做出贡献;3号寨子是兵工厂,又称“修械所”,主要任务是为红军和游击队修造枪械、子弹、手榴弹和配置炸药。兵工厂研制出的“麻辫手榴弹”在薛家寨保卫战和“反围剿”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4号寨子是薛家寨上最大的岩洞,为陕甘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仓库主要用来储存粮食、各种物质器械。这里既是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又是当年红军、游击队反“围剿”和向敌人发动攻击的指挥中心,为红区的心脏。从丹霞岩洞远眺,地面情况尽收眼底。但是之前在山底仰视就根本看不到寨形,就更不要说隐蔽于天梯之上的丹霞岩洞了。
回想30年代初,老一辈革命家选择这样一个有着悬崖绝壁,易守难攻的地势作为军事要塞,与人民群众一起生产、战斗,他们有着何等的毅力和魄力。
4号寨子的尽头是通往山顶的最后一段天梯,台阶依旧又陡又高。在这里,我见到了一位年轻、勇敢的父亲。他身体前面的腰凳上坐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所有登山者都弓背驼腰,唯独这位父亲一手拖着胸前的孩子,一手扶着防护链身子略直。父亲后面跟着妻子和两位被称作妈妈的老人,想必一位是生母,另一位是婆婆。年轻的父亲时不时回应婴儿的牙牙学语,时不时叮嘱妻子抓稳铁链,还不忘激励走走停停的两位老人以攻克艰难险阻的红军为榜样。每到妻子喊走不动的时候,男子就让妻子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奶瓶和水瓶,夫妻两平坐于台阶上或给孩子喂奶,或者两人喝些水。男子给妻子讲薛家寨保卫战,讲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烈士的故事,引来路人驻足倾听。等两位老妈妈赶上来一家人再继续前行。这一切,不禁令人称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这些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红色基因会代代相传。
到达山顶之后,后山有条相对较平缓的青石板小路,沿途经过瞭望台等景点环山半圈就能回到山脚的起点。
这时,游客们可以去山脚下溪水旁的茶馆歇歇脚,或者去餐饮店、小吃摊看看,在游览山水的同时享受美食。
薛家寨景区峰峦叠嶂,气势磅礴,丹霞地貌雄奇险峻。薛家寨革命旧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第四批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沿着红军天梯攀岩,体会战士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挑战自我,克服恐惧登上丹霞岩洞,拥抱大自然,见证悬崖峭壁上的奇迹。
寻访红色印记,厚植爱国情怀,缅怀英烈,红色景区薛家寨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