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号,得知扬州文汇阁复建完成并对外开放的消息,我甚是欣喜。文汇阁离我小孙子就读的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仅100多米。翌日,我借接小孙子放学之际,到文汇阁一睹为快。
复建后的文汇阁坐落于乾隆水上游览线的扬州北护城河畔,原乾隆皇帝行宫“天宁寺”西侧,毗邻闻名海内外的百名老店“冶春”,与原址仅百米距离。
新文汇阁的楼阁廊亭、山院水苑都是严格按照史籍图文资料复建,占地4951平方米。楼阁面阔六间、上下三层,建筑面积1133.23平方米,白墙黛瓦,庄重典雅。一楼是接待和展陈,二楼三楼藏书,负一层为特色书店。楼阁周边山水环抱,绿树掩映。整个区域建有五亭一廊。楼阁西侧回廊连接亭台,延伸至西山之上,重现“嘉树”“修廊”景观,阁前“水苑”波光粼粼,背后“山院”湖石堆叠的“万卷映月”洞府,形象生动。山是园中水系源头,蕴含“山有脉,水有源”的意思。
在文汇阁整个园林的中间位置,有一个三个亭子组合在一起的品字亭,三亭分别取名为“映雪”“囊萤”“凿壁”,取自“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古人勤奋好学典故。此亭根据史料记载是将瘦西湖中的五亭桥和何园中的水心亭相组合而成,集水中亭、古戏台、园中榭于一身。假山上有座名为“崇经亭”的六角亭,取自乾隆皇帝御诗“皇祖崇经训,图书集大成”。立于亭中,极目天舒。
文汇阁二楼上方悬挂的“文汇阁”匾额,是根据乾隆皇帝的题字复制的;门楣上方的“东壁流辉”也是乾隆为文汇阁钦题。“东壁”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因为它在天门之东,故称“东壁”。《晋书.天之志》上说,“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此,古人用东壁来称呼皇宫藏书之所。“流辉”即光彩闪耀。东壁流辉的意思是,作为皇家的藏书楼光辉灿烂。
天地悠悠,岁月如流。步入文汇阁,如同进入无形的时光隧道,拨开重重迷雾,聆听历史回声,追寻文汇阁的前世今生……
乾隆时期,大清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扬州凭借临海、滨江、通运的优越区位优势,成为全国漕运中转站和盐运的集散地,市场繁荣,百业兴旺。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驻扬州。为迎接皇帝南巡,扬州官员在天宁寺西侧营建富丽堂皇的皇帝行宫,并在行宫大观堂旁兴建御书楼,珍藏《古今图书集成》,乾隆赐名“文汇阁”。文汇阁名动天下,源于收藏《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亲自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和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多年才编成的一部巨型丛书。编纂工程启动后,乾隆皇帝下诏全国征书,各地纷纷响应献书,扬州表现突出,献书总数为全国第一。《四库全书》共收录各种书近3500种,近8万卷,36000余册,近10亿字。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称为“四库”,基本上包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几乎所有学科都能从中找到源头,举世罕见,堪称无价之宝。为了妥善贮藏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先在北方兴建四座藏书楼,分别是故宫文渊阁、承德避暑山庄文冿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后又在南方建三座藏书楼,分别是扬州天宁寺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
1853年,太平军攻陷扬州,放火烧毁了文汇阁及所藏《四库全书》等数万卷珍贵典籍。当年,《四库全书》没有刻印出版,七部书全是手抄,历经战火,其中三部书完全烧毁,一部仅剩残本,现在存世仅有三部半。现存的《四库全书》原件,属于极其珍贵文物,不能随便查阅。
星移斗转,岁月轮回。2013年,《四库全书》在扬州“复活”。扬州国书文化公司策划制作的《四库全书》成功面世。这部据文冿阁藏本拍摄、重印、线装的特藏本,与原书大小相同、颜色相同、纸质相同、装璜相同,封面仍是绢帛五色: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集部灰黑色,总目为黄色。木函和书架,全部用进口楠木制成。《四库全书》复印过程,从数码拍摄、数据修正、试制到制作完工,历时十余年。2014年“复活”的《四库全书》入藏天宁寺万佛楼,2022年文汇阁建成后,整体移至阁内。169年后,文汇阁与《四库全书》终于再度融为一体。
对外开放的文汇阁,实现藏书数字化建设,市民和游客通过扫码可了解和翻阅部分《四库全书》。二、三层藏书区预约限流免费开放,负一层有“最扬州”的四库书房,喜马拉雅听书墙,“咖嗏”书店茶吧和四库全书体验区。
作为清代扬州文化高地象征的文汇阁,又恢复了当年的文化胜境。她那涅磐重生的故事,随着护城河水荡漾在瘦西湖的碧波中,飘溢在烟花三月的明媚春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