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我和小伙伴们便飞一样地穿梭在外婆家附近美丽如油画般的竹林、田野和小溪边;夏日宁静的夜,外婆早早把我洗干净擦上花露水,在屋前躺在外婆的怀里看着天上的繁星慢慢入睡。就在这童年快乐的时光中,外婆让我幼小的心灵幸福满满,她接纳着我的任性,让我的顽劣任其淋漓尽致的发挥。如今回往过去犹如梦境一样,虽然再也回不了从前,但是那段过往是我人生中最怀念和快乐的时光,现在每当想起那情那景,我便泪流满面,为的是外婆一场深深对我的慈爱……
1929年秋末,外婆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聪慧的外婆从小得父母兄长的宠护,读了几年私塾,断文识字,在那个时代女娃读书是相当了不起,出自大家闺秀的她在当时是妥妥的“高学历”。我小时候记得她经常看报刊,并且教我数算、识字。外婆年轻时候经历坎坷,曾在建国初期五十年代安徽和县生活并在国企糖厂工作,后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带着孩子们回到农村,以前不平凡的经历铸就了外婆一生坚强独立、善良睿智的处世的风格。难能可贵的是外婆虽然年轻时经历不少磨难,生活艰难,但还是以善待人。记忆犹新的是我小时候外婆家总是收留一些卖唱的、做手艺的、要饭的在家落脚,我就很奇怪,问外婆为什么让陌生人住家里,她说她们外乡来的临时落难,我们力所能及能帮一把就帮一把,那时外婆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为人非常大方,常常想着别人。每逢农忙季节外婆每天就早早的烧好开水,家里就是村里临时歇息落脚点,都是喝茶的、抽黄烟的庄稼人。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外婆坚持乐善好施是非常高贵的品德,也赢得了别人尊重,她走到哪里都有人热情问候、招待;她的和善更赢得了好人缘,每当遇见困难也会得到别人帮助,家里有些困难往往迎刃而解。
外婆很疼爱我。小时候我总是不离外婆身边,她家屋后的小溪非常清澈,炎炎夏日傍晚她就带我到水里洗澡,我糊了外婆一身水,外婆总是乐呵呵地笑着,午饭前在总能吃上外婆特制补品“鸡蛋炖荔枝”,那可是人生记忆中最好的美味。晚上和外婆睡一起,糠布枕头睡起来“咯吱咯吱”响,她摇着蒲扇的风是那么清凉丝爽。田间地头、村巷戏场,外婆走到哪里把我带上,人们见了都喊我“大头外孙”,外婆一听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外婆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小时候我总是数不清数,她不厌其烦一个个的教我数,直到学会数数,小舅收藏很多小人书,外婆拿给我看,虽然不识字,但是里面图画深深地吸引了我,看得津津有味,正因为那些小人书让我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转眼就到了读书的年龄,外公早在梨园供销部给我买好了铁文具盒,那个图案是我最喜欢的西游记里面的师徒四人,猪八戒憨态可掬的样子至今难忘,外婆安排门口的裁缝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蓝色的斜挎布书包是外婆亲自缝制的,书包上还有六个白斜条,外婆说:“六六大顺、好好念书,希望以后人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正如外婆的愿望一样,至今为止我的人生还很平顺。
外婆心灵手巧。最令人难忘的是外婆家过端午节,外婆早早的准备好了粑叶、粽叶,她端午粑和棕子做得非常好吃,端午粑上点了一点红,还给我和妹妹手工做了布工艺品:小布猴、双头鸟、小老虎,我们白天带在胸前,晚上挂在蚊帐上,爱不释手、欢喜不已。外婆手工艺最拿手还是老虎鞋,她做的老虎鞋不仅精制俊巧,而且花样不一,那虎头绣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记得邻居们都喜欢在外婆家一起做针线活,每逢阴雨天,屋里就坐满了人,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纳着鞋底、绣着虎头。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老虎鞋,先不说做得漂不漂亮,单就能做成,就非常不容易。从设计图案到纳鞋底,从做鞋面到绣花,一双虎头鞋要纳百针以上,工艺繁琐,一般三四天才能做出一双。做老虎鞋之前,要先打“鞋壳子”,外婆在木板上,刷一层旧布刷一层浆糊,放在太阳底下晾晒,一两天干硬后,就能剪成鞋帮、鞋底和虎头鞋的前脸。做虎头鞋最吃功夫的就是做虎头。外婆先是根据鞋的大小,剪出前脸,剪成虎头的形状,在四周缝上黄边儿;再用各色花布安上鼻子、眼睛和嘴巴;最后绣上几根胡须,在脑门上绣一个“王”字,老虎鞋就全部完工了,亲朋、村里谁家小孩出生了外婆就送几双过去,老虎鞋做工精美、惟妙惟肖让人们赞叹不已。
外婆还是美食高手。外婆家有几块菜地,也是我儿时的乐园。外婆在菜园里劳作时,我就在菜地里玩耍。菜园比较大,外婆勤快,精心耕种,蔬菜瓜果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开春后不久,菜园里就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夏秋季节,菜园里风吹绿浪,瓜果飘香,我最喜欢菜园里的黄瓜、西红柿、菜瓜、甜瓜,可以生吃,那种脆甜的清香味唇齿留香、沁人心脾。尤其是菜园附近的几颗桑葚树,高大挺拔,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桑果味道好极了,是那个年代的孩子眼里的珍品。菜园旺季,外婆就会把吃不完的白菜、豇豆、扁豆、红辣椒等做成好吃的腌菜,香油炒熟了是一道非常开胃的美食。外婆做得一手好菜,其中胡芋圆子是特别好。吃这样一顿大餐,平时是难得吃上的,每逢过年过节时,外婆总会做上一锅,我早早地围在了锅台边。圆子做好后,外婆先掐一小块递给我,留在锅底的一种带有焦味的、称之为“胡芋圆壳子”的东西也是我的最爱,外婆不会忘记,一并盛起放到我的手上。等肉烧好后,她又夹一小块给我,剩下的装盘,等正式开饭时再吃。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控制不住已经馋得不行的嘴了,端起碗、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就往嘴里送,“慢点慢点,小心烫着了。”这时外婆笑着抢过我手上的筷子,但为时已晚,一块粉圆子已进入我的嘴里,烫得我吐也不是、吞也不是,赶快吐在手上,凉一会又放在嘴里,反复两次,咬上几口便囫囵吞了下去……
外婆睿智善良。外婆一生虽然长期生活在农村但思想格局大,她1988年就皈依三宝,一直秉承佛法,一生心善行善,结交朋友广泛,家里客人络绎不绝,无论对谁,她总是很关心热情,是真正的菩萨心肠。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谁家有困难,从不说二话,她都伸出友爱之手,倾尽全力帮助。她的善行在家乡是有口皆碑的,人们都亲切的喊她“娥奶”。我进入社会以来外婆经常教导我严于律己、善以待人、心胸开阔、吃亏是福。我对外婆的敬爱,除了对传统文化“尊老”的传承顺应,更多的是对外婆“睿智”的仰慕。外婆的凝聚力很强,晚辈们都打心眼里敬重外婆,回乡往往都是第一时间看望老人家,倾听她讲些过去的事……外婆是一个很有领导能力且注重领导者品质修为的人,她一生七个子女,后辈五十几个人,可谓儿孙满堂,各种世故和磨难都没有让外婆表现过急燥的一面,市井妇人所特有的哀怨唠叨,外婆也从不挂在嘴边,她总是给人精神鼓舞,让人积极向上,她的神态和蔼可亲、思维睿智敏捷。当别人羡慕晚年的外婆的儿孙孝敬、家庭和睦时,外婆都是淡然一笑;年轻时面对生活的苦难,她总是寻求解决方法,不曾埋怨,这是一份难得的状态,也正是我们年轻人最缺的一份修为。外婆的智慧也赢得了下辈的尊敬,记得父亲经常对我说,外婆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尊重、爱戴她,更应该学习老人家。
外婆善因善果。外婆乐善好施赢得了一致好评,更得到了自己的善果,家人很孝顺,舅舅舅妈们对于外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是老人家行善积德最大的回报,外婆的个性较强,他们总是照顾老人家的心情,任劳任怨,令人感动。外婆半辈子坚持礼佛、敬佛,也给下辈带来了最大的福报,家族从事各行各业并成为佼佼者,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她经常和我说信佛就是求我们安稳,我们的平安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外婆的无私也赢得了大家尊敬,每当晚辈们回家时来来往往先看望她,我想就是老人家最骄傲满足的时刻。“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外婆一生坚持的做人原则,她给我们后辈树立了做人的典范和榜样,也把这个优良传统传给了我们这些后辈,对我们形成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始终感谢外婆的教诲,是她老人家教会了我始终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始终相信“种善因,结善果”。我想这就是老人家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2023年秋初,妻子带着孩子们回老家看望外婆,视频给我,外婆正处于酣睡迷离状态,只是用手抓抓她们,可能心里清楚,但不能言语表达了,回西宁后妻子和我说赶紧回家,再迟怕看不见外婆了,我也意识到了紧迫性,处理好工作事务后赶紧搭乘航班回老家一看见外婆,老人家没吃没喝处于弥留之际,几天后,94岁高寿的外婆在晚辈们陪伴下安详的停止了呼吸,按照佛教的方式舅舅们请寺庙大师和居士诵经一夜,在“南无阿弥陀佛”的梵音中走完人生旅程,了却了老人家最后的心愿,登极乐世界。外婆出殡那天,灵车前上空白鹤环绕飞翔相送,祥瑞之兆护佑家人……
回想外婆平凡且光辉的一生,由艰难坎坷走向平安幸福,这也是生活给予外婆最大的回报。外婆虽然高寿离我们而去,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心中还有许多不舍,每每想起外婆,总觉自己还小,还想有机会能依偎在她身边看月亮、看星星,听她教导。可是,外婆的确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尘世,世间又少了一个疼爱我的人,让我十分思念。秋日里和蔼的阳光照在书桌上,透过窗外望去,远处的青山清晰可见。我想起了陶渊明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时感觉到外婆在我心里就像南山一样厚重强大,抚慰滋养着我的心灵,外婆的慈祥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心里萦绕,召之即来,抚摸着外婆给我留下的佛珠,犹如老人家时刻都陪伴在我身边,令人感到心静、心安。外婆以善为本、以礼为教、宽厚仁爱的慈祥之心将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成为我们为人处世之道的根本方向。外婆虽然离我们而去,但精神永存,相信在天之灵一定会庇佑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也会永记得外婆殷殷的叮咛、慈爱的微笑,和最后离世之际那对待生命的眷恋和顽强,她的一生令人尊敬和难忘。外婆,感谢您陪伴我走过那些美好时光,是您让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坚韧,感受了亲情的温暖,领悟了世间的真善,开拓了思想的视野;您给我的人生启示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里,我会永远想念您、爱戴您、学习您……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敬爱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