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

杨平||100岁!接生婆周群秀传奇

作者:朝华夕拾   发表于:
浏览:62次    字数:239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甲辰龙年,周群秀老人100岁!她可能是化州目前尚健在党龄最长的女共产党员。她曾经背过手枪闹土改,当过妇女干部。但她最闻名的,是一位接生婆,83岁高龄还从事接生。

  ——题记

  地处化州市最南端的同庆镇悦义村委会悦义村,与两市(茂名市、湛江市)三县(区)(化州、吴川、茂南)接壤。村里有一位闻名四面八方的传奇人物,她就是接生婆周群秀。在这方圆十里,凡六十岁以上年纪的村民,没有谁不认识周群秀的。

  龙年伊始,笔者采访了这位世纪百岁老人周群秀。

  只见这位老妇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行动方便,讲话大声,握手时用力很大。当笔者自我介绍时,她上下打量我一番,居然叫出我的名字:“记得,杨平老师!”虽然是四十年前的一次谋面,也并不深交,但是她记得我的姓名,令我惊叹不已!

  周群秀生于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甲子年,16岁结婚到这偏远的村子。生了两个孩子后逢上新中国诞生。1951年村里闹土改,乡干部见她朝气蓬勃,天真活泼又聪明伶俐,便叫她当妇女干部,她一口应承,便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为了安全,上级领导给她配了一支驳壳手枪,她挂在腰间,日夜奔忙,村过村,户过户发动贫苦农民斗地主,分田地,工作非常出色。

  1952年,乡里把周群秀送去参加接生员培训班。那时农村人没有“接生员”这雅名,叫“接生婆”,这个19岁年轻的准接生婆,爬山涉水步行50多华里到杨梅区北亨村参加接生培训班。12天培训班结束,她接过一个木箱子。这是接生箱,箱里装着一个木听筒、一把剪刀,4个脐包,4卷脐线,1包棉签,一瓶红汞水,一瓶碘酒,这就是全部接生器械家档。她挎在肩上,高高兴兴地回到乡里。

  回家的第二天傍晚,水浪塘村的颜亚九就找上门来,说她的娘子肚痛,快生侬了,哭天喊天的,吓死人,要周群秀马上去接生!周群秀毅然背起接生小木箱子,赶到颜亚九家。见这年轻的产妇,也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躺在床上,不断打滚,哭喊着:“我快要痛死了,我就要死了!”未生过孩子的女孩子吓得一身是汗,哭喊着翻滚。周群秀的接生工作也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但是她很淡定,一边吩咐颜亚九快煲开水,消毒器具,一边给小娘子保胆,安慰说:“不要怕,生侬是痛苦的,不会死人。”周群秀给她按摩,小产妇像是有了大救星,不哭不喊了。煲里的水滚开了,周群秀把剪刀、木听筒烫过,又用碘酒消毒。木听筒八九寸长,两头都是喇叭,一大一小。大喇叭贴在产妇肚皮,周群秀就把耳朵贴在小喇叭口,静静地听着胎动,判断生产时间。周群秀轻轻的按摩,甜甜的安慰,过了一个多时辰,一个小生命的头骨露出。这时,周群秀引导着喊出力,小产妇配合着,出力!出力!周群秀小心翼翼地引产,终于,哇的一声,侬仔降临了!周群秀说:“恭喜了,是个男侬仔!”这小产妇像完成了一项历史使命,双眼便轻轻的闭上,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周群秀的第一个接生侬成功了!也满脸露出胜利的微笑!

  周群秀给颜亚九老婆接生在村里传开了后,很快传遍了全乡,人们纷纷的传播着:“我们乡有接生婆啦!”

  从此,周群秀便走上了漫长的接生道路。这一年,周群秀在悦义乡顺顺利利地接生了4个婴儿。

  周群秀生得漂亮,工作热情,接生顺利,很快传到了相邻的宏道乡、塘溪乡、上良乡和茂名的南塘乡、吴川的浅水乡。这些相邻村庄,谁家有生侬的,都慕名前来相求。而周群秀即有求必应。不论春夏秋冬,不管白天黑夜,她背起接生箱,登登就走在乡间的小道和田埂上,风里来雨里去。

  周群秀工作积极,在政治上也不断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55年春天,周群秀向党组织递交上一份入党申请书。1956年5月,党组织批准了她的入党申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常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接生工作是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她把自己的接生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工作更起劲,更出色了。1957年1月,周群秀光荣地出席了化县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民间有俗话说:“利刀难修回头柄”,意思是说技术再精也难为自己服务。而周群秀自从学习接生后,她也为自己接生。这年腊月,周群秀产下第四胎,她就是自己接生的。她还在月上时,旺湾坡村的梁叔找上门来,说妻子快生侬了,请周群秀前去接生。丈夫说,你还在坐月呢,周群秀说,我不但是接生婆,我还是共产党员呢,我要为党服务,我要出诊接生。她毫不犹豫,毅然背起接生箱,消失在寒风黑夜里。当接生回来时,已经是五更鸡啼了,踏进家门,自己的婴儿哭得呱呱叫,被丈夫责骂了一顿。周群秀说,你骂什么咧,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呀!

  在接生工作中,遇到难产,甚至婴儿假死,是接生婆的一个难题。周群秀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在她手里,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周群秀总结了7句口诀,我在采访时,她念了几遍。她念道:

  不哭不透气,

  倒提轻拍背,

  屈张两腿窝,

  要是不喘气,

  冷热抱紧裹,

  若还不喘气,

  人工做呼吸。

  周群秀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到了。门口山村陈心仔老婆生侬时,生出了一个女孩,接着又生了一个小圆球。这小圆球,一层皮膜包住,是什么呢?用剪刀剪开后,发现是个男侬,但全身黑,嘴唇也黑了,她便按口诀做了,见婴儿还没透气,便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终于救活了男侬(后来这侬长大,到茂名工作,生了三男二女)。

  听着周群秀的完全彻底为产妇,为婴儿服务,我深深被感动了,我可爱的接生婆周群秀,您太棒了!

  随着农村的医疗进步,产妇都到镇卫生院接生了,但有些人还是要周群秀接生,直到公元2008年,周群秀83岁高龄了还接生了三例。

  周群秀自豪地告诉我,她儿媳妇生子,子生孙是她接生的,她女儿生外甥,生外甥孙也是她接生的。这一带,许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她给他们接生了三代人。她说,她经手接生的侬,不计其数!

  末了,周群秀背诵了毛主席的一段语录:“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周群秀的朗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这位世纪老人,太逗人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朝华夕拾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物散文

    查看更多人物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